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656967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73 大小:1.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_第3页
第3页 / 共173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_第4页
第4页 / 共173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_第5页
第5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工艺基础-集成电路(1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成电路及微机械加工技术 -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基础 张正元,提纲 一、 概论 二、 工艺流程实例(图解) 三、 基本单项工艺技术 1、 扩散掺杂 2、 离子注入掺杂 3、 氧化薄膜生长 4、 CVD薄膜生长 7、 金属化(PVD)薄膜,互连 5、 光刻图形转移 6、 刻蚀形成图形 8、 清洗 四、工艺集成开发,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强,涉及面广,发展依赖于基础材料、器件物理、工艺原理、电子光学、离子光学、电子计算机技术、超净和超纯技术、真空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冶金化工等方面的新成果。,一、 概论,(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发展规律 Intel 公司创始人摩尔于1975 年总结出

2、IC 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即摩尔定律:IC 的集成度将每年翻一番。1980年摩尔定律被修改为: IC 的集成度每1.5年翻一番,即每3年乘以4。 IC 发展的另一些规律为: 建立一个芯片厂的造价也是每3年乘以4。 线条宽度每4 6 年下降一半。 芯片上每个器件的价格每年下降30% 40% 。 晶片直径的变化: 60年:0.5英寸, 65年:1英寸, 70年:2英寸, 75年:3英寸, 80年:4英寸, 90年:6英寸, 95年:8英寸(200mm), 2000年:12英寸(300mm)。,(二)、集成电路的发展展望 目标:集成度 、可靠性 、速度 、功耗 、成本 。 努力方向:线宽 、晶片

3、直径 、设计技术 。,美国1992 2007 年半导体技术发展规划,美国1997 2012 年半导体技术发展规划,世界硅微电子技术发展的预测,可以看出,专家们认为,至少在未来10年内,IC 的发展仍将遵循摩尔定律,即集成度每3年乘以4 ,而线宽则是每6 年下降一半。 硅技术过去一直是,而且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也还将是微电子技术的主体。目前硅器件与集成电路占了3000多亿美圆的半导体市场的95% 以上。,二、工艺流程实例,1、以工艺分: 双极(Bipolar),互补双极(Complementary Bipolar) MOS( 硅/铝栅,自/非自对准CMOS,VDMOS ) BiCMOS( BiCM

4、OS,CBiCMOS )、BCD 2、以隔离技术分: PN结隔离、LOCOS、深/浅槽隔离、SOI隔离 3、以材料分: 体硅,SiGe,AsGa,SOI(衬底)等 4、以应用分: 模拟IC、数字IC 、混合信号IC、RF、微波IC等,常见单片IC工艺流程,硅栅非自对准CMOS工艺流程,注入预氧,N-,PSD硼注入,Poly淀积,掺杂工程: 热扩散、离子注入/退火、中子嬗变等 薄膜制备: 包括氧化、蒸发、CVD 、溅射(PVD) 等 图形的转移与形成: 包括光刻、刻蚀等工艺,三、基本单项工艺技术,1.1 概述 扩散是将一定数量和一定种类的杂质掺入到硅片或其它晶体中,以改变其电学性质,并使掺入的杂

5、质数量和分布情况都满足要求。这是一种基本而重要的半导体技术。扩散工艺用于形成双极器件中的基区、发射区和集电区、MOS器件中的源区与漏区,扩散电阻、互连引线以及多晶硅掺杂等。 浓度的差别越大,扩散越快;温度越高,扩散也越快。,1、扩散掺杂,间隙式杂质 (杂质原子半径较小),替位式杂质 (杂质原子与本体原子电子壳层和价电子数接近, 半径大小相当),1.2 扩散机构,半径较小的杂质原子从半导体晶格的间隙中挤进去,即所谓 “间隙式” 扩散;半径较大的杂质原子代替半导体原子而占据格点的位置,再依靠周围空的格点(即空位)来进行扩散,即所谓 “替位式” 扩散。 对硅而言,Au、Ag、Cu、Fe、Ni 等半径

6、较小的杂质原子按间隙式扩散,而 P、As、Sb、B、Al、Ga、In 等半径较大的杂质原子则按替位式扩散,间隙式扩散的速度比替位式扩散的速度快得多。,1.3 扩散系数与扩散方程 (一)、费克第一定律扩散定律 一维情况下,单位时间内垂直扩散通过单位面积的粒子数即扩散流密度jp( x, t )与粒子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扩散系数D与温度T(K)之间有如下指数关系: D = De E/kT,(二)、费克第二定律扩散方程,体积元内杂质变化量:,式中假定D为常数,与杂质浓度 N( x, t )无关,x 和 t 分别表示位置和扩散时间。针对不同边界条件求出方程的解,可得出杂质浓度 N 的分布,即 N 与 x

7、 和 t 的关系。 两种扩散方式,恒定表面源扩散 有限表面源扩散,A、恒定表面源扩散,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杂质不断进入硅中,而表面杂质浓度始终保持不变。杂质浓度分布呈余误差分布。,恒定表面源扩散的主要特点如下: (1)表面杂质浓度Ns 由所扩散的杂质在扩散温度下(9001200)的固溶度决定。 (2)扩散时间越长,扩散温度越高,扩散进硅片内的杂质数量越多。 (3)扩散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扩散深度越大。结深的位置: 称为 “ 扩散长度 ”,(4)杂质浓度梯度: 对公式求导,可得出浓度梯度为:,将公式代入,可得结深处的杂质浓度梯度为:,结论: 1、NB 和 Ns 一定,PN 结越深,结深处的杂质浓度

8、梯度就越小;2、在相同扩散条件下,Ns 越大或D 越小的杂质,扩散后的浓度 梯度将越大。,B、有限表面源扩散 扩散开始时,表面薄层内的杂质总量一定,而在以后的扩散过程中不再有杂质加入,此种扩散称为有限源扩散。,有限源扩散的杂质分布为高斯分布,其表达式为:,有限源扩散的特点如下: (1)杂质分布:扩散时间越长,杂质扩散得越深,表面浓度越低;扩散时间相同时,扩散温度越高,杂质扩散得也越深,表面浓度下降得越多; (2)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杂质总量 Q 保持不变。 (3)表面杂质浓度可控,任何 t 时刻的表面浓度为: (4)结深: 根据 NB = N(xj , t),可求出结深为:,上式中A与比值(Ns

9、 /NB)有关,其数值可从高斯分布的计算曲线求得。 表面浓度 Ns 与扩散深度成反比,扩散越深,则表面浓度越低;NB 越大,结深将越浅; (5)杂质浓度梯度:,(三)、两步扩散 恒定表面源扩散,难于制作低表面浓度的深结; 有限表面源扩散,难于制作高表面浓度的浅结。 为了同时满足对表面浓度、杂质总量以及结深等的要求,实 际生产中常采用两步扩散工艺: 第一步称为预扩散或预淀积,在较低的温度下,采用恒定表面源扩散方式在硅片表面扩散一层杂质原子,其分布为余误差函数,目的在于控制扩散杂质总量; 第二步称为再扩散或再分布,将表面已沉积杂质的硅片在较高温度下扩散,以控制扩散深度和表面浓度。,1.4 杂质的扩

10、散方法 扩散方法很多,按所用杂质源的形式来分,有: 固态源扩散、液态源扩散、气态源扩散; 按所用扩散系统的形式来分,有: 开管式扩散、闭管式扩散、箱法扩散以及涂源法扩散。 (一)、硼扩散 扩硼的杂质源均是先分解或化合产生 B2O3 ,再与表面硅反应产生单质B 并向硅内扩散。 2B2O3 + 3Si 4B + 3SiO2 B2O3的性质,(二)、磷扩散 磷扩散源很多,其共性在于先生成P2O5 ,再与硅反应生成单质磷向硅内扩散。 2P2O5 + 5Si 4P + 5SiO2 1、磷的固态源扩散 2、磷的液态源扩散 3、磷的气态源扩散 (三)、砷扩散 (四)、锑扩散 (五)、金扩散,1.5 杂质扩散

11、后结深和方块电阻的测量 (一)、结深的测量 测量结深的方法主要有磨角法、磨槽法和光干涉法。 1、磨角法 首先将扩散片磨成斜角(15),然后采用染色液对表面染色以区分N区和P区的界面位置。常用的染色液是浓氢氟酸加0.10.5体积的浓硝酸的混合液。最后通过以下两个公式可求出结深:,2、磨槽法 适用于测量浅结。 其中,R 是磨槽圆柱体的半径,a 和 b 由显微镜测出。若R 远大于 a 和 b,则 近似为:,3、光干涉法,(二)、扩散层电阻,半无穷大样品: 样品尺寸有限:,离子注入是另一种对半导体进行掺杂的方法。 2.1 离子注入设备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加速器 中性束偏移器 聚

12、焦系统 偏转扫描系统 工作室,2、离子注入掺杂,2.2 注入离子的浓度分布与退火 离子注入过程:入射离子与半导体的原子核和电子不断发生碰撞,从而损失其能量,经过一段曲折路径的运动,最后因动能耗尽而停止在半导体中的某处。,(一)、注入离子浓度分布 注入剂量,单位为cm-2 RP 是平均投影射程, RP为射程偏差,与注入能量有关。,注入离子浓度分布的特点: 1、最大浓度位置在样品内的平均投影射程处: (1) 注入离子的剂量越大,浓度峰值越高; (2) 注入离子的能量E(20200 KeV)越大,RP 、RP 相应越大,浓度峰值越低。 2、在x = RP 处的两边,注入离子浓度对称地下降,且下降速度

13、越来越快。,表3.1 硅中离子注入能量(KeV)与射程()的对应关系,(二)、晶格损伤与退火 1、晶格损伤 由离子注入所引起的空位和间隙原子对等点缺陷称为晶格损伤,与注入离子的能量、质量、剂量、靶温和靶材料等有关。 (1) 在相同的入射能量和相同的靶材料下,轻离子注入损伤密度小,但区域较大;重离子注入损伤密度大,但区域很小; (2) 注入剂量增大,靶的晶格损伤越严重。 (4) 注入剂量一定时,剂量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注入的离子数)越高,注入时间越短; (5) 避免沟道渗透效应,沿某一晶向入射离子优于随机入射,偏离晶向5左右。,2、退火 目的:消除晶格损伤,并且使注入的杂质转入替代位置而实现

14、电激活。 (1) 热退火 温度范围:6001200。低温长时间 + 高温短时间。 (2) 快速退火 采用脉冲激光、脉冲电子束与离子束、扫描电子束、连续波激光、宽带非相干光源(如卤灯和高频加热)等退火,特点是瞬时内使晶片的某个区域加热到极高的温度,并在较短的时间内(10 -310 -2S)完成退火。,2.3 离子注入的特点及参数 (一)优点 1、离子注入扩大了杂质的选择范围;掩蔽膜可用SiO2、金属膜或光刻胶。 2、注入温度一般不超过400,退火温度也较低(650),避免了高温 过程带来的不利(如结的推移、热缺陷等)。 3、离子注入能精确控制掺杂的浓度分布和掺杂深度,易制作极低浓度和 浅结。 4

15、、离子注入可选出单一的杂质离子,保证了掺杂的纯度。 5、离子注入的横向扩散很小,集成度高,高频特性好。 6、剂量在10111017离子/cm2较宽的范围内,同一平面内杂质分布的均匀性。 7、无固溶度限制。,(二)缺点 1、高能注入形成晶格缺陷、损伤; 2、注入设备复杂。,(三)、离子注入参数 1、剂量,2、能量:决定射程(投影射程Rp,标准偏差 ),3.1 SiO2 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一)、结构 分为结晶形和无定形两类。结晶形SiO2 由 Si O 四面体在空间规则排列而成,如石英、水晶等;无定形SiO2 是Si - O四面体在空间无规则排列而成,如热生长 SiO2 、淀积 SiO2 等。

16、 无定形SiO2 中硅原子要运动须打断四个Si - O键,而氧原子的运动最多打断两个Si - O键,因此,氧空位的出现易于硅空位。氧化的过程均是含氧的氧化剂穿过 SiO2 层到达Si-SiO2 界面与 Si反应生成 SiO2 。,3、氧化,(二)、SiO2 的主要性质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仅被 HF 酸腐蚀。,(三)、SiO2 膜在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1、用作选择扩散的掩膜; 2、用作表面保护及钝化; 3、用作绝缘介质(隔离、绝缘栅、多层布线绝缘、电容介质等); 4、离子注入中用作掩蔽层及缓冲介质层等。,3.2 SiO2 的掩蔽作用 (一)、杂质在 SiO2 中的扩散系数 其中:E为杂质在 SiO2 中的扩散激活能;D0为表观扩散系数。 SiO2 中杂质扩散系数:B 、P 、As 、Sb 、Au 等扩散系数较小;Ga 、Na 、K 、H2 、H2O 等扩散系数较大。 SiO2 层为无定形体,不是晶体,故杂质在 SiO2 中不存在固溶度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