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68681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草莓教案(语文版九年级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4、草莓教案、草莓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版九年级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

2、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

3、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步骤 (1 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4、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学生活动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别。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

5、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 学生活动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

6、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三、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

7、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 ,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 “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六月的气

8、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本节总结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补充资料 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 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 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 阴暗的小道(1957)、 明天收割节(1963)、 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 17 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 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 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 年获列宁奖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