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568677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再生障碍性贫血,概念,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以造血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 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和感染。,病因,化学因素 药物 是常见的致病因素 与剂量有关 抗肿瘤药 与剂量无关 氯霉素、保泰松、磺胺等 化学毒物 苯、砷、染发剂及杀虫剂等。 苯与剂量有关 杀虫剂与剂量无关 物理因素 长期接触X线、镭及放射性核素等 生物因素 病毒感染 其他,发病机理,造血干细胞缺陷: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34+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造血干细胞对凋亡诱导的敏感性增加。 造血微环境异常:骨髓基质细胞受损、脂肪化、毛细血管坏死等。 免疫

2、异常:T细胞及其分泌的某些造血负调控因子与造血干细胞损伤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 根据发病的急缓、病情轻重及病程的长短可分为:1.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SAA)起病急、进展快、病性重。以感染和出血为主要表现,贫血呈进行性加重。2.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起病及进展缓慢,病情较重型轻。 以贫血为首发和主要表现,感染及出血较轻。,急慢性再障鉴别,实验室检查,一、血象: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二、骨髓象: 1、多部位骨髓穿刺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 2、粒系及红系细胞减少 3、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相对增多 4、巨核细胞很难找到或缺如 三、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减少,脂肪变。

3、 四、其他:骨髓细胞培养。,再障骨髓象,1.网状细胞 2. 浆细胞 3. 淋巴细胞,诊断,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2、一般无肝、脾大 3、骨髓至少有一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 4、一般抗贫血治疗无效 5、能除外其他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重型再障的血象标准是,具下列三项中的两项网织红细胞1%,绝对值1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血小板20109/L。,鉴别诊断,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PNH)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急性白血病(AL),治疗,1.支持及对症治疗 (1)保护措施 预防感染、避免出血、杜绝接触各类免除因素。 (2)对

4、症治疗 纠正贫血 Hb低于60g/L,耐受差,可输血 控制出血 血小板低于10109/L,输血小板 控制感染 发热,收集可疑感染部位标本 护肝治疗,治疗,2.雄激素:主要治疗慢再障,常用康力龙(司坦唑)。 3.免疫治疗: (1)免疫抑制剂 包括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ALG/ ATG ),主要用于重型再障。环孢素合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环孢素也可治疗慢性再障 (2)免疫调节剂,治疗,4.造血细胞因子: 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 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CSF) 红细胞生成素(EPO) 5.骨髓移植:主要用于重型再障。未输血、无感染、年龄小于40岁、有合适的供髓者。,预后,慢性再障80%可缓解 重型再障1/31/2 数月至一年内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