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530463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认识计算机认识计算机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上网搜索、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一、教学过程: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

2、应,使前三个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初中数学说课稿:相似三角形 。欢迎大家阅读借鉴!(一)任务驱动,激趣导入(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评分 2(2 4 6 8 10 12 14)本参数依据新西兰国家教育推广局最新发布数据(学习规模、教学水平、科研成果等)而设定,将同类课程进行数字化横向比对,分值越低,学术地位越高。(三)教师引导,巩固新知(四)强化练习,形成技能(五)课外实践,拓展延伸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空间。二、具体阐述如下:(一)激趣导入 讲授新知首先,教师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你喜欢电脑吗?会用电脑干什么?同

3、学们会这么多呀!现在我可要考考你们了:看,知道这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埃尼阿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加以简单的总结:它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名为埃尼阿克,它于 1946 年生于美国,它的主要元件是电子管。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的爱心,乐于助人的精神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二)教师引导,探究新知:同学们,随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计算机就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你们能通过自已的能力找到答案吗?任务一:电脑发展史如:计

4、算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时期 组成器件 时间第一代 电子管计算机 (1945 年1955 年)第二代 晶体管计算机 (1955 年1965 年)第三代 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5 年1980 年)第四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0 年至今)认数是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的内容。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直观到抽象。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试着摆一摆、数一数,使学生直观认识“一”和“十”是计数单位,体会要知道十几,看有一捆小棒和几根小棒组成。然后通过直尺上的数字,使学生不仅正确认数,而且对 20 以内数的顺序有了了解。最后通过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数数和读数。学校名称:美国南部大学?所

5、在位置:韩国,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990 年学历:本科 研究生学校性质:学生人数:0 人院校地址:看图:小熊一家宁愿住山洞也不砍树造房子。他们这种做法受到小动物们的赞扬,你瞧,他们在干什么?(课件展示插图 5)生观察后说图意。这一环节我把学生分成 4 人 1 小组,分工协作 1 位组长,2 位搜索资料(不仅仅只有网上收搜索),1 位加工整理,1 位负责汇报。这个环节我放手让学生看教材、或上网找资料自己完成任务。孩子们都有很强探索欲和表现欲,教师正是抓住了孩子们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亲自体验,在探究中学习到蕴含在其中的技能。在这种情境中,就有可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潜能。可能有人会担心这一环节放手

6、让学生去做,有的孩子完不成任务会挫伤他的积极性,我认为孩子都有很强的好胜心,这一环节他没有完成任务反而会促使他带着问题更好的学习。讲解完后教师出示几幅现代微型机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出示任务二。任务二:计算机的分类(看书、老师课件)在本学期,我们信息技术老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在网上还注意收集相关资料,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任务三: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让学生想像未来的电脑会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电脑都有些什么?学生会说有键盘、鼠标等。这时教师引出计算机中能看的见得和摸得着的叫做硬件。如鼠标、键盘、显示

7、器等。教师举例:音乐、画图我们能摸得着吗?那么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就把它叫做“软件” 。(板书)计算机中也是一样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画图、Word、电子报刊等)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这些都是软件。可是我有个问题了,我想听音乐,可是连计算机都打不开了,我还能听吗?那么,这些能管理计算机的软件就是系统软件。因此,我们又将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板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我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仅要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以生活中的事物为

8、例子来说明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使学生很容易就区分出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三)强化练习,形成技能:测试 1:继续收集你们小组探究的问题。测试 2:你能想像出未来计算机会发展成什么样吗?能把它画出来或描写出来吗?测试 3:小组间互相出题测试,看看谁的新知掌握的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使原来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充满了生机,学生在亢奋的思维状态下进一步巩固新知,也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请学生自己谈谈成功之处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教师总评并和学生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因此,本课中我采用师评、生评、互评、自评等多

9、元化的评价方法,如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找出有特点作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或让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这样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也加强了小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四)课外实践,拓展延伸:让学生把本节课收集到的内容回家后制作成电子报刊或小动画,然后当小老师讲解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听。给学生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课外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欲望,同时也是一次很好的反馈机会。三、总体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