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解表剂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403322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学 解表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方剂学 解表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方剂学 解表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方剂学 解表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方剂学 解表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学 解表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学 解表剂(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解表剂,概 述,定 义,药 物解表药作 用发汗、解肌、透疹适应证外感表证,发汗,解肌,透疹,分类,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剂,一 风寒表证表现:恶寒发热,以恶寒为主,有寒无汗,脉浮。 二 风寒表证的具体病机: 1 卫阳被遏,营阴郁滞 2 肺失宣肃 3 邪气入里化热,使用注意,1.煎药注意:药物不宜久煎。,2.服药注意:温服。药后避风寒、保暖、取微汗。,3.饮食禁忌:宜清淡易消化食物。,辛温解表药为主可配伍 1 活血通脉药物 2 宣降肺气药物 3 燥湿化痰药物,辛温解表剂药物配伍,麻 黄 汤,汉 张仲景伤寒论,麻黄汤,伤寒正局 基础方典型结构,水煎服。,麻黄去节

2、,三两(9g) 桂枝去皮,二两(6g)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6g) 炙甘草一两 (3g),组成与用法,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功用,外感风寒表实证(太阳伤寒),卫气被遏营阴郁滞,肺失宣降,外感 风 寒,主治,症 状,或流涕、喷嚏等,恶寒 发热 无汗 头痛身痛 咳喘 苔薄白 脉浮紧,麻黄君 桂枝臣 杏仁 佐 炙甘草使,发汗解表,宣肺平喘,解肌发表,温经通脉,降利肺气,止咳化痰 调和麻杏之宣降 调和麻桂之峻烈,方解,麻黄配桂枝峻汗解表 (一发卫气之郁以开腠理,一透营阴之郁以行气血,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解表力量),配伍特点,麻黄配杏仁宣降肺气,临床运用,1.证治要点 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的代表方,以恶寒

3、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为辨证要点 。,2. 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均可使用。,3 加减法:喘急胸闷,咳嗽痰多,表证不盛去桂枝,加半夏,苏子。鼻塞流涕重的加苍耳子,辛夷。夹湿见骨节酸痛加苍术,薏仁,里热烦躁加石膏,黄芩。风寒袭表,皮肤瘙痒的加荆芥,防风,蝉蜕祛风止痒。,临床运用,使用注意,外感表虚,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禁用。中病即止,不可过多的服用。,桂 枝 汤,汉 张仲景伤寒论,水煎服。,组成与用法,桂枝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炙甘草二两(9g) 生姜三两(9g) 大枣十二枚(3枚),用法,微火煮取;药后啜热稀粥以助酿汗;温覆以助汗出,功用,解

4、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太阳中风),外感风寒,卫气失和,营阴失守,营卫失和 (卫强营弱),病机分析,卫强营弱 卫强:风邪外袭,卫阳抗邪,有邪气实之意。头痛,发热。 营弱:是卫气不能固守营阴,营阴外泄,阴液受损,有正气虚之意。汗出,恶风,脉浮缓。,症 状,恶 风(寒) 发 热 汗 出 头 痛 鼻 鸣 干 呕 口不渴 苔薄白 脉浮缓,或:身痛、鼻塞、流涕、喷嚏等。,桂枝 君 芍药 臣 生姜 大枣 炙甘草,方 解,助阳解肌发表,温通经络,滋养营阴,敛阴止汗,辛散表邪,和胃止呕,益气和中,调和药性,配桂枝辛甘助阳,配芍药酸甘化阴,佐,作使,祛除风寒,减轻疼痛,调 和 营 卫,配伍特点

5、,汗中有补 散中有收 邪正兼顾 阴阳并调,使用,1.外感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调和营卫、调和阴阳治法的代表方。,2.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3.以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为辩证要点。 4 加减 表寒盛加防风,荆芥;体质虚的加黄芪助正驱邪,见咳喘加杏仁,苏子,桔梗,风寒湿痹证加姜黄,细辛,威灵仙祛风除湿,项背拘急强痛加葛根,防风,桑枝散寒通经活络,多形性红斑,冻疮等皮肤病遇寒发生加重的可以加当归,荆芥,防风,蝉蜕,丹参养血活血祛风。,应用,疑难阐述,1 关于麻黄汤证与桂枝汤证的无汗和有汗的认识 外感邪气轻重和体质不同。 2桂枝汤证即有汗出,组方任用发汗的认识。前者为病汗,后者为药汗。 3 关于

6、桂枝和白芍用量 调和营卫,以桂枝芍药等量为宜,调补阳气可重用桂枝,调补阴血或缓急止痛为主,当重用白芍。,方剂比较: 麻黄汤与桂枝汤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解 表 剂,辛温解表桂枝汤,附方:,麻黄汤 麻黄、杏仁桂枝、甘草 桂枝汤 芍药、生姜、大枣发汗散寒力强,又能宣肺平喘 辛温解表发汗散寒力弱,重在调和营卫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证风寒表虚证,恶风发热,汗出不喘,脉浮缓,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白芷一两(6g) 生地黄一两(6g) 黄芩一两(6g) 甘草一两(6g),

7、组成与用法,水煎服。,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主证病机分析:,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风寒夹湿证,肢体酸楚疼痛,里有蕴热,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黄,脉浮,解 表 剂,辛温解表九味羌活汤,治法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内有蕴 热,外感风寒,方解,羌活 君 防风 白芷 细辛 川芎 苍术 生地 黄芩 甘草,祛风寒湿,止痛,发散风寒湿邪,散寒止痛,活血,祛风止痛,燥湿发汗 太阴经,清泄里热,调和药,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阴头痛,少阳厥阴头痛,臣,佐,佐1,佐2,为风药之卒徒,走十二经,配伍特点,升散药和清热药结合。 体现分经论治。,1本方为主治四时感冒风寒湿邪,表实无汗而

8、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剂。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证治要点。,临床应用,加减法: 兼湿较轻,肢酸不甚,去苍术、细辛;痹痛甚剧,加独活、威灵仙、姜黄;湿重胸满,去生地,加枳壳、厚朴;内热不著,减生地、黄芩用量;里热甚者,加石膏、知母,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使用注意: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 热者不宜使用。,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 腰肌劳损等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小青龙汤,汉 张仲景伤寒论,组成与用法,麻黄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炙甘草三两(6g) 桂枝三两(9g) 五味子半升(6g) 半夏

9、半升(9g),水煎服。,主 治,外感风寒,内有水饮证。 (表寒内饮证),外感风寒,水饮在肺,卫表失和,肺失宣降,风寒,外 寒 内 饮,水饮,症 状,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咳喘 痰涎清稀量多 甚或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痛 或头面四肢浮肿苔白滑 脉浮紧,治法 功 用,解表散寒,温肺化 饮。,君:麻黄、桂枝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利水消肿,桂枝化气利水 臣: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助麻黄解表半夏燥湿化痰 和胃降逆 佐:芍药敛阴,防过汗伤正五味子敛肺气,防肺气耗散佐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方解,针对病因,病机,主症,针对已成水饮,防止诸药辛散温燥太过,配伍特点,一是以麻黄,桂枝解散在表的风寒,配白芍酸寒

10、敛阴,制麻黄,桂枝使散中有收,二是以干姜,细辛,半夏温化在肺的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使之散不伤正,收不留邪。,使用注意,1.阴虚干咳无痰或热痰咳嗽不宜使用。,2.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属外感风寒,内有里热者均可使用。,运用,1证治要点: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清稀,苔白滑,脉浮。 2 加减外寒轻证,去桂枝,麻黄改为炙麻黄;兼热象者,酌加石膏、黄芩;喉中痰鸣,酌加杏仁、射干、冬花;鼻塞涕多,酌加辛荑、苍耳子;兼水肿者,酌加茯苓、猪苓,止嗽散,清 程仲龄医学心悟,组成与用法,桔梗 荆芥 紫菀 百部 白前各二斤(各lkg) 甘草十二两(375g) 陈皮一斤(500g),散剂或水煎

11、剂,用量酌减。,主治,风邪犯肺证。(残风 余风),风邪犯肺,肺失清肃。,风 邪,肺 失 清 肃,症 状,咳嗽 咽痒 咯痰不爽 或微恶风 发热 苔薄白 脉浮缓,治法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方解,紫菀 百部 桔梗 白前 陈皮 荆芥 甘草,止咳化痰,开宣肺气,降气化痰,宣降肺气 止咳化痰,理气燥湿化痰,疏风解表,止咳化痰 调和诸药,配伍特点,止咳化痰为主 疏风解表为辅,临床应用,1.阴虚劳嗽或肺热咳嗽者,不宜使用。,2.本方常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百日咳 等属表邪未尽,肺气失宣者。,一、辛温解表剂,二、辛凉解表剂,三、扶正解表剂,解 表 剂,分 述,解 表 剂,分述辛凉解表,适应证:外感

12、风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痛,口渴,咽痛,或咳嗽苔薄白或兼微黄,脉浮数,银 翘 散,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组成与用法】,连翘一两(30g) 银花一两(30g) 桔梗六钱(18g) 薄荷六钱(18g) 竹叶四钱 (12g) 生甘草五钱(15g) 芥穗四钱(12g) 淡豆豉五钱(15g) 牛蒡子六钱(18g) 苇根(用法中),上杵为散。每服六钱(18g),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煎则味厚人中焦矣。 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 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主治】,温病初起,卫分证。 (风热表证),主治证候分析:,外感风热

13、,温邪犯卫,发热,微恶寒,头痛,无汗或有汗,脉浮数,热蕴成毒,咽痛,邪犯肺系,咳嗽,邪热伤津,口渴,表热趋里,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解 表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治法 功 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解 表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方解: 君:银花、连翘轻清透表,清热解毒芳香避秽 臣:牛蒡子、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荆芥、淡豆豉辛温增强辛散透邪 佐:桔梗宣肺止咳,利咽竹叶、芦根清热生津 佐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配伍特点,1、辛凉之中配伍少量辛温药物, 既有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诣。,2.、疏散风邪与清热解毒相配 ,具有外散风热,内清热毒, 构成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临床应用,1.本方温病条辨称

14、为“辛凉平剂”,适用于风温初起 之风热表证。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 为辩证要点。,2.使用注意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方中药物多为芳香轻宣之品,不宜久煎。,3.现代运用 本方广泛用于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风疹、荨麻疹、疮痈疖肿,亦多用之。,随证加减: 伤津较甚,加天花粉; 热毒较重,加马勃、玄参; 热伤血络,去荆芥、淡豆豉,加白茅根、侧柏叶、栀子; 肺气上逆,加杏仁; 兼挟秽浊,加藿香、郁金,解 表 剂,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清 吴鞠通温病条辨,组成与用法,桑叶二钱五分(7.5g) 菊花一钱(3g) 杏仁二钱(6g) 连翘一钱五分(5g)

15、 薄荷八分(2.5g) 苦桔梗二钱(6g) 生甘草八分(2.5g) 苇根二钱(6g)水煎服。,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 肺失清肃 表热轻证,主证病机分析:,肺失清肃 表热轻证,风热轻浅,身热不甚,脉浮数,邪伤肺络,咳嗽(主症),邪热伤津,口微渴,解 表 剂,辛凉解表桑菊饮,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在表风热,在里的肺热,针对主症,功效体现治法,治法显示功效,解 表 剂,辛凉解表桑菊饮,方解: 君: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臣:薄荷疏散风热桔梗、杏仁一宣一降恢复肺的宣降 佐:连翘透邪清热芦根清热生津止渴 使:甘草调和诸药和桔梗而止咳利咽喉,祛除病因,配伍特点,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 苦平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临床应用,1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轻证的常用方剂。温病条辨称之为“辛凉轻剂”。以咳嗽,身热不甚 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