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6341788 上传时间:2018-10-1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7.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针灸课程-2008(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12.15,小针之要 易陈难入杨 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基础理论研究室,针灸基础理论、知识的构成,经络,腧穴,刺灸,理论知识的构成,治疗,针灸的历史长河早期概念名词源头,脉,血脉,筋脉,地脉,经络,经脉,络脉,管子水地:“水者,地之血气也,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吕氏春秋达郁:“血脉欲其通也。”,汉书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针灸的历史长河经脉理论的起源,几种可能的途径对针灸等刺激的感应和感觉传导现象的观察 对腧穴功效的总结 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 受解剖生理知识的启发 气功练习者的“内景隧道”体验 脉诊实践,针灸的历史长河出土经脉文献,马王堆出土经脉文

2、献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张家山出土经脉文献 脉书(丙本),数量:11条(手脉5,足脉6,无手厥阴脉) 循行:四肢头面、躯干;行于体表;描述简略,笼统 脏腑:基本与脏腑无关联 各脉之间的联系:基本无,针灸的历史长河出土经脉漆雕,四川绵阳双包山经脉漆雕,针灸的历史长河内经奠基,内经确立了针灸学理论体系,后世的发展一直在其框架之内。,内经较大篇幅与针灸相关,灵枢又有针经之名。,灵枢经脉是内经中论述经络理论最重要的篇章,经脉理论是针灸学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针灸的历史长河后世的发展,难经奇经八脉理论系统化 针灸甲乙经(皇甫谧著)第一部针灸学专著,撰用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3、,构建了腧穴理论的完整体系,载穴349个。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天圣针灸铜人、图经石刻(王惟一)以官方形式颁布实施,影响巨大;统一了腧穴归经,考订了腧穴位置。 针灸大成(杨继洲著)全面总结明代以前针灸学的成就,是针灸学中流传广、影响巨大的专著。,针灸的历史长河内经经络系统,经脉的循行,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头胸 手 足,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头为诸阳之会,经脉的分布,太阴、阳明前缘 厥阴、少阳中线 少阴、太阳后缘 (内踝8寸以下,厥阴在前缘,太阴在中线。),四肢部,头面部,太阳头后部、面颊、头顶 少阳头侧部 阳明面、额部,躯干部 足阳明

4、前(胸腹)足少阳侧(胁肋)足太阳后(腰背),经脉的流注,(中焦)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心中)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胸中)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肺中)手太阴肺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任脉,阴 脉 之 海,督脉,阳 脉 之 海,奇经八脉,“一源三歧”: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称为“一源三歧”。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血海”。“十四经”:任、

5、督脉各有其所属腧穴,与其它六脉不同,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 统率、主导作用。 主持生殖、影响衰老。,十五络脉,含义 十五络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作用 十二经别络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 统属全身络脉的作用。 渗灌气血,濡养全身。,经别,作用 加强了十二经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足六经与心脏的联系。 加强表里两经体内的联系。 加强了阴经经脉同头面部的联系。 扩大了十二经经穴的主治范围。 拓宽了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途径。,经筋

6、,含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 特点其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而走向头面躯干,行于体表,不入内脏。 作用 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充实了十二正经在体表的部位。 病候记载都属于筋肉方面的疾病。,皮部,含义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 特点 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是以十二经脉体表的分布范围为依据的。 作用 生理病理上 协助诊断 用于治疗上,经络的生理功能、应用,生理功能 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 运行气血,营养全身 调节机体平衡 感应传导应用 阐释病理变化

7、指导疾病诊断 指导临床治疗,腧穴理论定义、分类、诊断治疗作用,定义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也是接受针灸刺激,发挥防病治病作用的部位。 分类 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奇穴 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等 诊断 扪穴检查诊断疾病;探测穴位诊断疾病。 治疗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特殊作用(整体作用),腧穴理论特定穴,五输穴是指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穴。 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的部位。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 原络配穴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背俞穴”。 募穴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

8、,又称“腹募穴”。 俞募配穴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8个腧穴。,特定穴是临床最常用的腧穴。,刺灸理论刺法、灸法,刺法,古称为“砭刺”,是由砭石刺病发展而来,是指用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法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古称“灸焫(ruo)。”,又称为“艾灸”,是指用艾火治病的方法。广义的灸法既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方法,又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刺灸理论针具,砭石 骨针、竹针 金针、银针、铁针 不锈钢针 电针、光针、磁针,刺灸理论针法,刺灸理论灸材、灸具,刺灸理论灸材、灸具,47,刺灸理论灸材、灸具,刺灸理论灸材、灸具、灸法,常见病

9、的针灸治疗呃逆、胃痛,患者青年男子呃逆2日余,呃声响亮,不能自止,甚则夜不能寐。【取穴】 内关: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中脘: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 足三里:小腿前外侧,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太冲:足背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见病的针灸治疗颈椎病,患者中年女性,颈部肌肉紧张、疼痛、酸胀,僵硬一月余,西医诊断为颈型颈椎病,近两日来巅顶疼痛。【取穴】 风池 :项部当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颈夹脊 :棘突下旁开0.5寸。 局部压痛点 太冲:足背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常见病的针灸治疗椎间盘膨出,患者中年女性,右侧腰部肌肉疼

10、痛,活动不利,疼痛放射至右侧下肢后面、侧面,甚至及右足小指,西医诊断为椎间盘膨出。【取穴】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膀胱俞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委中:腘横纹中点 昆仑:外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常见病的针灸治疗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 外感头痛、项强 面口合谷收 牙痛、头痛、咽喉肿痛、口眼歪斜 肚腹三里留 胃痛、腹痛、呃逆、腹胀 腰背委中求 腰背部疼痛、腰腿痛,常用保健穴,内关,足三里,合谷,中脘 关元,建国以来针灸发展与研究,本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是整理针灸学基础知识,观察针灸适应症,用现代论著方法阐述针灸学术体系。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专题深入地总结古代针灸文献,比较

11、广泛的一种病一种病地进行针灸临床总结,并开展实验研究和针刺对各系统、各器官功能的影响,研究针灸的基本作用。70年代以来,从外科手术学、麻醉学、神经解剖学、组织化学、痛觉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学、医学电子学等多方面,开展针麻的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又以研究循经感传为契机,从不同角度研究经络现象及其实质,腧穴与脏腑相关等理论问题。,建国以来针灸发展与研究,80年代至90年代,针灸医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八五和九五期间,国家科委将经络研究列为全国十二项重大科研课题之一,无疑对整个针灸研究和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90年代以后,在总结反思经络研究的基础上,着力进行经脉经穴脏腑相关性的研究;引入循证医学对针灸治疗规律进行研究;针灸药物结合治疗研究;逐渐重视针灸传统理论的系统整理与研究。,57,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