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6224769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之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第二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第三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自我心理学 第五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 第六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第七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第一编 西方心理学史,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两条主要路线 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荣格、阿德勒、哈特曼、克莱因 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霍妮、弗洛姆、宾斯汪格、鲍斯、拉康,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核心观点 强调自我这一人格结构相对于本我的某种独立性和它本身的极端重要性 、主要代表人

2、物 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艾里克森、斯皮茨、雅可布森、玛勒等,、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886-1897): 弗洛伊德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 第二阶段(1897-1923): 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能、自我内驱力和自我里比多学说 第三阶段(1923-1937): 弗洛伊德划分人格结构中伊底、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给自我相对独立的地位。安娜进一步强调自我的作用,阐述了自我的防御功能 第四阶段(1937-1959):1937年哈特曼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发表著名演讲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这被视为自我心理学真正建立的一年,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核心思想 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从而把对象关系即人际关系,特

3、别是亲子关系作为理论和临床的中心 、代表人物 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克恩伯格 、发展历程 对象关系理论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英国,60年代传播到北美,随后产生了美国的对象关系理论,70年 代在美国呈现相互融合的倾向,三、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核心思想 把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和社会文化因素相调和来解释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状况 、代表人物 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 、发展历程 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的美国,第二节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生平 理论体系 影响 评价,第三节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一、阿德勒的生平: 体弱多病、身材矮小自卑 二、人格理论 1. 器官缺陷与补偿 2.

4、自卑感(人格发展的动力) 器官缺陷、被娇纵、被忽略。当个人面对他无法适当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便是自卑情结。,(Alfred Adler,1870-1937),二、人格理论,3.追求优越(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 4.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 每个人都具有与人和谐相处的先天需要。职业选择、参加社会活动、爱情婚姻是社会兴趣的主要内容。,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一个人的人格特征,其心理是否健康,集中体现在他的生活风格上,而生活风格的形成与其早期的社会环境影响和个人经验密切联系。人格的发展不仅与个体自身的先天遗传因素有关,与个体后天环境教育有关,而且与个人创造性自我的作用有关。,三、

5、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一)生活风格及其类型 生活风格: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这是一种标志个体存在的独特方式,是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自我在社会生活中寻求表现的独特方式。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把生活风格分为两种类型: 正确的和健康的生活风格;错误的和病态的生活风格:两种错误的生活风格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统治支配型;索取依赖型;回避型;社会利益型。,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二)生活风格的形成 1.器官缺陷 2.溺爱或娇纵 3.受忽视或遗弃 儿童在4、5岁形成他的生活风格,它以“原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原型的内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 (三)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1)出生顺序;

6、(2)早期记忆;(3)梦的分析,(四)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 遗传与环境对人心理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和客观条件,人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可以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心理发展的活动方式创造性自我。 活动程度影响着个体心理发展的形式和水平。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三、生活风格与创造性自我,第四节 自我心理学,一、安娜的理论 重视自我的作用,自我约束和指导本我。 (一)丰富自我防御机制(提出5种防御机制) (二)自我发展路线 1.依赖情绪自信; 2.吮吸正常饮食; 3.大小便不能自控能够自控; 4.不管自己的身体负起责任; 5.关注身体关注玩具; 6.自我为中心建立友谊;,(18951982)An

7、na Freud,生平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1895年12月3日生于奥地利,1938年随其父移居英国,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先后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担任过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主编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名誉会长。她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其父后期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对自我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系统总结和扩展了其父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她是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创始人之一,并较早应用游戏疗法,对儿童期和青春斯的心理治疗技术的改进起过积极作用。著有儿童的心理分析治疗(1946)、儿童期的常态和病态(1965)等书。1982

8、年10月9日逝世。,二、海因兹.哈特曼的理论,哈特曼(1894-1970)自我心理学之父 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块里程碑,1、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古典精神分析在自我研究方面的最大问题:过于强调自我与伊底的冲突,忽视了“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空间领域,而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可以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等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是哈特曼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的基础,2、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发展,、自我的起源 自我和伊底都从同一种先天生物学禀赋“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一部分 “未分化的基质”演化

9、为伊底的本能内驱力,另一部分则演化为先天的自我的自主性装备 、自我的自主性发展 自我在发展上独立于伊底的本能发展 初级自主性: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 次级自主性: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可以做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3、能量的中性化,能量的中性化: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能量的中性化始于自我从伊底中解脱而为自己服务之时 哈特曼与弗洛伊德能量中性化思想的区别 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概念仅涉及性本能的非性欲化,而哈特曼强调中性化涉及两种本能的改造,即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和攻击本能的非攻击化 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哈特曼主 张中性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自

10、我借助这一过程可以贮存中性化的能量,以备随时随地使用,4、自我的适应过程,、概念 自我的适应过程:就是能量的中性化过程 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是自我装备与环境取得平衡 自体形成和异体形成 、适应的形式 进步的适应:与心理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适应 倒退的适应:为了将来或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暂时表现出来的倒退或适应不良,也就是迂回前进 、外部环境对适应的影响 “正常期待的环境”:人正常适应和正常发展所面临的环境,三、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艾里克森(1902-1994) 继哈特曼之后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 儿童与社会、同一性与生命周期、理解与责任、同一性:青春期与危机,1、自我

11、,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合理发展 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伊底和超我的压迫 艾里克森的自我概念相对于弗洛伊德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2、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 自我同一性的四个方面 个体性:一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 整体性和整合感: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 一致性和连续性:潜意识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

12、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 社会团结感: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自我同一性的反面: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即同一性危机,3、人格发展阶段论,总体原则 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展开的一个进化过程 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固定地以不同顺序逐渐展开,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 阶段性原则 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 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对环境的适应;其积极解决则会增强自我力量,使人格健全发展,促进对环境的适应 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增加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前一阶段危机的消极解决则会缩小

13、下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一个阶段危机的解决究竟是属于积极解决还是消极解决则取决于其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比率 人格的健康发展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01):获得希望 自主对羞怯和怀疑(13):获得意志 主动对内疚(35):获得勇气 勤奋对自卑(512):获得成就感 同一性(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1220):获得忠诚的品质 亲密对孤独(2024):获得爱的品质 繁殖对停滞(2565):获得关心的品质 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获得智慧的品质,4、青年期的冲突,时间观正确或时间观混淆 自我肯定或自我怀疑 角色尝试或角色固着 择业

14、有成或工作失控 性别认同或两性混淆 服从领导或权威混淆 信念形成或价值混淆,5、心理的延缓偿付期,青年在做出有关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和义务某种决断的时候往往进入一种“暂停”局面,以尽可能地满足避免同一性提前完结的内心需要。在延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青年学习并实践各种角色,以形成各种本领。由于确立自我同一性之前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时间内,青年可以暂时合法地延缓所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因此,青年期又被称为“心理的延缓偿付期”,如何行动?,勇敢去尝试 我们生活在一种害怕失败的文化里 年轻不用害怕失败 不要活在别人的期望里 年老再尝试付出的代价更大 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第五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

15、系理论,克莱因(1882-1960)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对象关系学派的创建者 儿童精神分析、对精神分析的贡献:1921-1945、精神分析的进展、精神分析的新方向、感恩与嫉妒、儿童分析记事我们成人的世界及其他论文,一、对象和对象关系,、对象 对象:外部的真实对象,或外部对象的内在心理表征,或儿童自身分离出去并被客体化的一部分 克莱因所说对象与弗洛伊德所说对象的区别 、对象关系 对象关系: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方式,或者是“我”与“非我”之间的联系 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一切对象关系的基础 儿童与母亲的对象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部分对象关系和整体对象关系,二、儿童发展观,、偏执

16、分裂样心态和抑郁性心态 克莱因以“心态”观修正弗洛伊德 “阶段”观,她同意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性欲发展顺序,但认为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可以反复的 偏执分裂样心态:婴儿的对象关系是与部分对象(好对象和坏对象)的关系,占优势的机制是分裂过程和偏执焦虑 抑郁性心态:在抑郁性心态中,对象关系被整合的方式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基础,二、儿童发展观,、超我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 在前生殖欲期,儿童将冲动投射到内部对象上,使对象具有惩罚性,这就是超我 俄狄浦斯情结产生于前生殖欲期对母亲的依恋 超我不是克服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果,而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构成要素,三、游戏疗法,用儿童的游戏来替代成人的自由联想,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的游戏来理解儿童的潜意识幻想,第六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霍妮(1885-1952)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领袖人物现代人的神经症人格、精神分析的新道路、自我分析、我们内心的冲突、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女性心理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