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全部答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6215592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全部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哲全部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哲全部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哲全部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哲全部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全部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全部答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一( (绪论绪论)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ACBBDCAABABCCC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ABACAABADACDCD二、多项选择题 31323334353637383940ABDACDABDABCDBDABDBCDACBCDABD三、简答题 41、答: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 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 阶级基

2、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时代的需要本身既孕育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可 能性,又包含着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的各种物质条件和因素。42、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 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 斯创

3、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43、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 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 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 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

4、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44、答:就我国人民的理想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 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45、答: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1)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2)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3)理想是人生的精神的支柱。四、论述题 46、答: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 (1)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马克思主义的批评精神不仅适用对资本主义制 度的批判,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反思、自我审视。马克思主义主义的革命性,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的 政治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以科学的理论形式反映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愿望和要求。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楚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 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 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

6、随着 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 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 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表现出来。 47、答:(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把与时俱进规定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能否始终 做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创新是一个民

7、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 治国之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二( (第一章第一章)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DABCDCBADCBABACACABCA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CDD

8、ABCDBCABCDCBABCBDC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DCABDABCACDDCBCDADCB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ADABCABDBCDADABCDABDACDBCDBCDABCDABCDBCBCD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BCDABCACDABCDABCABCBCDBCDABDABDABCDACDCDABCD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BCDABCADABCABCDCDBDABCCDBCDBDABDCDACD三、简答题三、简答题

9、1.答:(1)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是客观物质过程。科学的发展证明,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由猿 群演化而来的,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在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劳动的推动双重作用下发生的客观物质过程。 (2)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 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它既是前人实 践活动所创造的客观成果,又是人们现实活动的出发点。生产关系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 它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的。 2.答:(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10、,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静止时运动的特殊状态, 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指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二是指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3.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须从事物质资

11、料生产活动,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活动, 人与人之间就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又形成一定的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而就形成复杂 的社会关系体系。因此,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历史,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展 的历史。用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的发展去说明社会历史的发展,也就是用物质的原因去说明社会历 史,这才有了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基础。 5.答:(1)劳动实践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2)物质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3)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6.答: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

12、的辩证本性决定的: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则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必 然趋势,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 (2)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东西,又吸收、继承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 理的因素,并且添加了一些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它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 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它必然战胜旧事物。 7.答: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

13、部矛盾。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是:(1)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2)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是第二位的原因;(3)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8.答: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 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德尔必要准备;(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量变和质变相互 渗透。 9.答:(1)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3)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

14、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 弃。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10.答: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不 确定的趋势。 (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 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表现在: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 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掌握必然性和

15、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 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事,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 其次,因为必然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我们应当抓住 偶然提供的机遇,揭示偶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必然性。 此外,偶然性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我们决不能忽视偶然性。 11.答: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现实 性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1)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首先

16、,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它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 则是已经存在的,它不再是可能性。决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 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其次,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 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 12.答: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 外部联系。 (1)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暴 露于事物外部,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深藏于事物内部,是不能直接 感知的,只有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