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6195254 上传时间:2018-10-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3.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一、课程建设背景(一)学校简介保利分校创建于 2011 年,是陈经纶中学在喜迎 90 年校庆之际,创建的继嘉铭、帝景之后的第三所分校。保利分校地处学校地处朝阳最东部与通州区临界的常营农村地区,坐落在两限房、廉租房聚集的保利家园小区内,占地面积 2.46公顷,建筑面积 19848 平米,社区居民均为北京市拆迁的低收入家庭。陈经纶中学进驻该地区,其目的是促进均衡教育,满足平民地区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经过六年的规范化建设,保利分校的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办学声誉得到周边群众的高度认可,办学规模从 2011 年首届学生只有一个教学班 27 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三个年级合计 18

2、个教学班,学生 560 名,教职工 63 名的办学规模。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完成基础建设,并开始进入“新标准、新常态、新品质”的新的三年内涵发展期,学校的课程建设也形成了“跨学科综合实践、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变革和生涯规划课程”三大特色为主“生命成长”课程体系。(二)办学理念 继续传承经纶集团办学理念的同时,注重:1.“人本管理”:以教师为本,加强激励、沟通的手段,实施质量目标管理,让每一位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以学生为本, “实施做人德育,创建青春校园” 、倡导“自管自育” ,让每一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学生提供最适合、最有特色、最有保障的教育

3、,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保利分校精神传承、发扬“老实做人,勤奋做事,自强不息,创新发展”的经纶精神。倡导“一歌、一说、一精神”的创业共识,打造“微笑、读书、常态”的保利名片。一个精神(亮剑精神) ,一个责任(少年中国说) ,一支歌(众人划桨开大船)是每一个保利人耳熟能详的内容。这是自建校以来,凝心聚力的三大法宝。“亮剑”告诉所有的保利人要有坚定信心, “即使对方是天下第一剑客,也要敢于亮剑,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 而校园的校史墙上工工整整镌刻的少年中国说 ,每一个保利的学生都能背诵,“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它时刻提醒所有师生肩负的重任。众人划桨开大船是每

4、次保利活动必唱的歌曲, “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百舸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是经纶人再次创业的生动写照。二、课程建设目标(一)学校发展目标1.学校办学目标深入研究初中教育的规律和学习国际化的经验,认真落实陈经纶“办学个性化,施教科学化,校园数字化,规模集团化,学习国际化”的办学目标和办学任务,把保利建成“现代开放、个性凸显、施教规范、特色突出、师资过硬、质量一流、面向国际”的朝阳东部名校。2.学生培养目标全面践行素质教育,围绕“诚信友善、责任担当、自信自律、善于交往、身心健康、创新发展”六大核心素养,通过“一五八成长工程”即文化一品、阳光五育和书香八名,培养阳光自信的保利学子,为

5、经纶天使的翱翔奠定坚实的可持续发展基础。3.教师发展目标通过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水平;通过课程开发,立足师生的平等对话,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通过课程建设,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进行提高专业化水平。(二)课程建设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课程建设方案 ,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最有保障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最有特色的教育”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教师引领成长,家长陪伴成长、学生自主成长”的成长课程建设,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显著提升,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升

6、;使教师的课程意识、教材整合能力和专业素质达到一流;使学校课程建设在北京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三、 课程建设依据1.以学科课程标准 、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北京市三个学科改进意见”等为作为我校课程建设的政策依据和指导性文件。2.以陈经纶中学首都名校建设方案提出的“五化” (办学个性化、施教科学化、校园数字化、规模集团化和学习国际化)办学目标和“三施教文化” (科学施教、因材施教和快乐施教)以及保利分校三年发展规划提出的构建“成长课程文化”作为实践依据。四、课程建设原则1. 素养引领原则注重核心素养的引领作用,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推进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加强对课程实施效果的监控

7、,形成科学化的课程管理机制。2. 能力为先原则所有课程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强化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差异,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点学生的多元化需求。 3. 联动整合原则整合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加强课程实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整合学科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的整合,推进全员德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落实。积极落实市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坚持跨学科整合与融合,面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均衡设置课程,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4. 因地制宜原则立足集团和

8、分校已有的课程改革经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具有多元化发展需求和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群体等课程建设优势,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课程体系。四、 课程结构围绕学生的“诚信友善、责任担当、自信自律、善于交往、身心健康、创新发展”六大核心素养,学校基于“关注生命成长” ,建立人文与社会、语言与阅读、科技与创新、 、健康与阳光心理、艺术与审美五大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研究、与人交往等综合能力。1. 人文与社会课程目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培养学生与人为善、团结协作、自信交流的能力,通过生涯规划设计,形成学生对个人、家庭、社会的责任担当。课程内

9、容:以“一五八成长工程”为抓手,融合思品、历史、地理等国家课程和相关社团组成。2. 语言与阅读课程目标:提升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阅读中外名著,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地理解,提高国际理解力。通过阅读方法的积累,能够有效理解其它门类的专业小文章。课程内容:语文、英语等国家课程及涉及中西方先进文化和阅读方法培养等的校本课程。3. 科技与创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课程内容:由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国家课程组成,同时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专业的系列校本课程和社团。4. 健康与

10、阳光心理课程目标:通过健康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阳光的心理状态、健康的身体结构;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坚韧意识以及笑对困难的勇气和行为。课程内容:由体育与健康和心理系列活动组成,同时针对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开设篮球、手球、网球、机器人马球、棒球、健美操等社团。5. 艺术与审美课程目标:通过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践行美、享受美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力,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助力。课程内容:由音乐、美术等国家课程以及合唱团、书法社团、篆刻社团等以及相声、民族舞等特色社团组成。生命成长课程体系框架图:五、课程实施1.基础型课程:指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每位学生都要全程参与的课程,实行“5+1+

11、e”模式,即指中考学科每周利用 5 课时(40分钟)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1 课时(60 分钟)进行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e”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开展 PAD 教学研究;(2)探究型课程(史地政生等)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开展研学活动,通过学科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撰写论文等综合能力。2.兴趣型课程: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为目标的课程。主要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展,每周安排 12 课时。3.专长型课程:是指在学科、科技和文体等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开设的课程,是以发展学生专长,提升学生专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主要以校本课程的形式开

12、展,每周安排 12 课时。4.学校全面统筹 10%综合实践课程,根据所有各学科在学习课标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新梳理后,结合工作进度和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系列化、模块化。工作思路:学校层面:构建“三三”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已经完成的:(1)确立三级实践范围:省外、市内、校内(2)实施三维研究思路:研前、研中、研后(3)形成三跨研究课题:跨学科、跨学段、跨领域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思路:一、确定主题如文化、建筑等二、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做指导和筛选)三、形成有个性的任务单并实施四、以小组为单位形成研究报告(教师做导师、网上查资料)五、展示(同一时段不同主题,

13、全程录相并循环播放)六、完成评价教研组层面:在北师大和市课程中心的专家指导下将教研组层面课程规划内容落地,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二是校本课程资源整合;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5.课程类型均以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六、课程建设策略1.建立学校课程管理机构,组织推进课程实施,完善学校各项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四类课程的管理细则。组长:张海霞 李书德副组长:吴志强 高英秋成员:汪玲玲、海楠、康燕芳、李青艳、刘鹤、孟爱景、王洪燕、胡天婵、谈淼、李慧军2.发挥教研组团队力量和教师的专长优势,围绕四类课程组织编写课程

14、纲要和校本教材,推进四类课程的实施。通过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研讨活动、案例设计和教学公开课、汇编相关文集等促进课程建设的稳步发展。3.开发运行学校课程网络管理平台;实施多元的课程评价手段,健全反馈机制,监控课程开发质量。借助集团信息组优势力量,加大课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提高课程建设效率。4.加强教师培训,扩大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强化课程意识,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满足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5.充分利用与北京市课程开发与研究中心的合作关系,同时借助区课程室的专家团队以及集团的名师指导团队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开发社会资源,保证课程方案的有效落实。七、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以过

15、程评价、自我评价、动态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为评价的根本目的。1评价应该伴随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正面评价和成功的心理体验。 2评价主体的开放性,即校长、主任、教师、学生及其家长代表,甚至其他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社会热心人士,均可参与对学校课程开发与研究的评价。3动态化的评价方式,即给予多次评价的机会,允许评价针对不同的侧重点,通过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与描述,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提高与发展。4评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即教师评价采取自我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的方式进行,并以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促进教师在学校课程开发中独创

16、符合自身教学风格和特色的校本课程;学生评价采取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三结合的方式进行,让每个学生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八、课程建设保障1.物质保障。学校各项基础设施完善,学校现设有理化实验室、图书馆、平板电脑教室、生化模拟实验室,生命活动中心、史地探究室电视台、艺体中心、室内综合体育馆等基本满足了学生和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要求。2.经费保障。学校将会依据课程建设和推进情况,申请和建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保证课程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3.人员保障。我校具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这为课程改革实验提供了充分的人力保障。4.专家支撑。学校依托“全国知名特级教师研讨基地”和保利书院“聘请知名专家为顾问,组成了强大的教育教学精英群体。特别是借助北京市课程开发与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合作关系,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高端指导。陈经纶中学保利分校20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