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43139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5.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0421(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018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措施通通 风风 科科 二二 O 一八年一月一八年一月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措措 施施 审审 批批 表表措施名称措施名称2018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会审时间会审时间会审地点会审地点会会 审审 人人 员员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安全经理安全经理生产经理生产经理机电经理机电经理通风助理通风助理安全指挥中心主任安全指挥中心主任安全副总安全副总生产副总生产副总技术副总技术副总机电副总机电副总通风副总通风副总

2、防治水副总防治水副总调调 度度 室室安安 全全 科科机机 电电 科科通通 风风 科科生产技术科生产技术科地测防治水科地测防治水科审审 核核编编 制制会审意见:会审意见: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目目 录录1 1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1 11.1 位置与交通11.2 自然地理31.3 井田地质构造41.3.1 地层41.3.2 含煤地层91.3.3 构造.121.3.4 主要可采煤层.191.4 煤质特征.201.5 矿井开拓开采.231.5.1 矿井开拓.241.5.2 矿井开采.261.5.3 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71.6 矿井通风.282 2 矿井瓦斯治理现状矿井瓦斯治理

3、现状 29292.1 瓦斯赋存情况.292.1.1 矿井瓦斯涌出量.292.1.2 矿井煤层瓦斯基础参数.292.1.3 煤尘爆炸性.302.1.4 煤的自燃倾向性.302.1.5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312.1.6 煤的瓦斯吸附常数.322.1.7 钻孔自然瓦斯涌出特征.332.1.8 煤层透气性系数测定 .342.1.9 瓦斯放散初速度和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362.1.10 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分析363 3 矿井矿井“一通三防一通三防”系统现状系统现状 39393.1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393.2 矿井防尘系统现状.40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3.3 矿井防灭火系统现状

4、.403.4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现状.413.5 矿井瓦斯抽采现状.414 4 20182018 年矿井瓦斯治理总体目标年矿井瓦斯治理总体目标42424.1 指导思想.424.2 基本原则.424.3 目标.435 5 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矿井瓦斯综合治理措施 43435.1 矿井瓦斯来源分析.435.2 瓦斯抽采治理方案.445.2.1 回采工作面瓦斯治理.445.2.2 掘进工作面瓦斯治理.516 6 瓦斯治理责任分工及职责瓦斯治理责任分工及职责 52527 7 现场管理现场管理 54547.1 通风系统管理.547.2 监测监控系统管理.557.3 瓦斯管理.567.3.1 瓦斯检查 .5

5、67.3.2 现场管理标准化 .567.3.3 采掘面通风管理 .567.3.4 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577.3.5 巷道贯通安全措施 .587.4 规章制度管理.59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01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1.1 位置与交通位置与交通马堡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武乡县东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5301131750,北纬:365435365712。根据 2013 年12 月 30 日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21220048122),有效期 2013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7 年 12 月 30 日,批准井田面积 1

6、2.8688km2,开采标高+1220 至+660m,生产规模 150 万 t/a。矿区范围由以下 8 个坐标点连线圈定: 表表 1-1 矿界坐标点统计表矿界坐标点统计表坐标(1980 年西安坐标系 3带点号 XY14092179.4338435226.5524090680.1938437264.4334090176.6738437693.5944086765.3338435507.1554087205.7838434857.9764087233.2038434780.8374087244.0538434436.1684088149.5838433149.58井田南西距长治市 85km,西南距

7、武乡县 53km,武(乡)墨(镫)铁路从太(原)焦(作)铁路武乡站起轨,途经武乡县古县镇、监漳镇、蟠龙镇、洪水镇,至墨镫乡煤炭集运站,为武乡老区东部煤炭外运的主要铁路枢纽。此外,二(连)广(州)高速公路太(原)长(治)段和长(治)太(原)S102 公路分别从武乡县城东、西部通过;在武乡县镜内与武(乡)墨(镫)铁路蜿蜒并行的沁(源)武(乡)温(城)S322 公路由南向北从井田中东部穿过,沿此公路向西与武乡县城西部 S102 公路相接,向东与左权县温城镇南北向通过的 207国道相连,向北直通左权县、太原,往南可达长治市黎城县接长(治)邯(郸)高速公路。井田内现有沥青公路,与沁(源)武(乡)温(城)

8、S322 公路相接,井田工业广场距最近的武(乡)墨(镫)铁路煤炭集运站墨镫乡站不足2km,山西马堡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煤炭通过上述铁路、公路通往全国各地,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1-1) 。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1图图 1-1 马堡煤业交通位置图马堡煤业交通位置图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21.2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本井田及周围为中低山地貌,以黄土圪梁为主,冲沟发育。其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点位于井田北部山上,海拔+1470m, 最低点位于井田南部边界附近的沟谷,海拔+1198.00m,最大相对高差 272m。本次勘探区位于井田北部、中

9、部及南部区域,勘探面积约 2.15Km2,勘探范围基岩大部出露,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最高点位于第一勘探区东北部,海拔+1404.67m,最低点位于第二勘探区西北角,海拔+1229.20m,最大相对高差为 175.47m。2)河流水系井田位于太行山中段西麓,属海河流域漳河水系。区域西北部的黄家岭山脊为分水岭,岭南为浊漳河北源,岭北为清漳河西源,流经井田东部的洪水河为浊漳河北源支流,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流量较大,冬季流量甚微,其最大流量为150m3/s,最小为 0.2m3/s,平均为 1.67m3/s,其百年一遇的洪水位标高为1190 m1250m,见井口与洪水位标高对照表(表 3-2) 。井田河流水

10、系不发育,无常年性河流及大的地表水体。井田内沟谷多为“V”字型黄土冲沟,一般无水,雨季沟谷可有溪水,向东注入洪水河,该河平时流量较小,旱季干凅,雨季流量较大,可有洪水,属季节性河流,洪水河向西南汇入漳河。表表 1-2 井口与洪水位标高对照表井口与洪水位标高对照表 井口名称井口标高 m洪水位标高 m主斜井1228.3131223副斜井1224.5191222回风立井1275.3841228安全出口立井1274.88412273)气象该区处于高原山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寒冷。据武乡县 2007-2010 年近三年气象观测统计资料,该区

11、年平均气温 9,1 月份最冷,气温6.4,极端最低气温-26;7 月份最热,气温 23.2,极端最高气温 37.7,年平均降水量为626.2mm,最大降水量 691mm,最小降水量 526.7mm,且降水量多集中在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37、8、9 月,年平均相对湿度在 64%左右,即使在春季 4、5 月份相对湿度也达到5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 1711mm,最大蒸发量 1823.7mm,最小蒸发量981.1mm,年平均蒸发量为年平均降水量的 2 倍。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冬季常见西北风,夏季多为东南风,最大风速 17m/s,平均风速 1.90m/s,冰冻期为每年 1

12、0 月上旬至翌年 4 月中旬,最大冻土深度 1m,年平均无霜期 155 天。4)地震据历史记载,本地区先后发生过 28 次地震,其中破坏性地震 8 次。根据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该区处于临汾和邢台两大地震带之间为相对稳定区,属太行山亚弱地震带,且该区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等地质灾害不甚发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 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所属地震分组为三组。1.3 井田地质构造井田地质构造1.3.1 地层地层 马堡煤矿井田位于沁水煤田武乡矿区,处于潞安煤炭国家规划矿区武乡区东北部边缘、与左权区相接壤。井田西部

13、基岩在大面积裸露,在山坡及山梁出露有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及山西组,沟梁处及东部有黄土覆盖。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情况,结合该矿井筒揭露地层资料,地层综合柱状图见图 3-2,煤层特征见表 3-3,对该区地层从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井田内埋藏较深,为煤系基底,厚度 170m 左右。与下伏地层上马家沟组为整合接触。上部为灰色-灰白色巨厚层状隐晶质石灰岩,局部裂隙发育,具方解石脉,间夹有白云岩及角砾状灰岩,局部为泥质石灰岩,含有海相动物化石。中部为灰色角砾状石灰岩,泥灰岩和石灰岩,灰色白云岩和泥质白云岩,局部溶洞发育,裂隙内充填有方解石脉。下部灰色石灰岩,浅灰色中厚层状白云岩,

14、含泥石灰岩,局部有小溶洞。泥灰岩、角砾状灰岩中见变形层理。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与下伏峰峰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主要由浅灰色铝质泥岩、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组成,局部夹中细粒砂岩、炭质泥岩、薄煤层(线)及石灰岩,底部常具一薄层铁质泥岩,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或透镜体,2018 年度瓦斯治理技术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4不稳定,即“山西式”铁矿。本组厚度 13.2127.05m,平均 20.22m。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该组整合于下伏本溪组之上,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是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厚 120.90137.70m,平均厚 129.78m。岩性主要由灰黑色泥岩、深

15、灰灰黑色粉砂岩、灰白深灰色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及煤层组等成。含煤 811 层,自上而下为 6、7、8、9、11、12、13、14、15 及 16 号,其中 8、9、15 号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可采煤层,含石灰岩 3 层,即 K2、K3、K4,均稳定,具各种层理类型,下部泥岩中富含黄铁矿结核,动植物化石丰富。依沉积物特征及组合可分为 6 个旋回,各旋回均以充填层序为主,厚度不大,该组据岩性、化石组合及区域对比,自下而上可分三段,分述如下:(1)第一段(K1底K2底)厚 31.4552.80m,平均厚 42.27m,主要由深灰灰黑色泥岩、铝土泥岩、炭质泥岩、煤及灰深灰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组

16、成,泥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具水平纹理。该段顶部含不可采的 14 号煤层,中下部含全区稳定可采的 15 号煤层。由障壁泻湖体系的障壁岛、潮坪、沼泽和泥炭沼泽环境组成。K1砂岩一般厚 1.48-8.65m,平均 3.65m,全区较稳定,由深灰色中、粗粒砂岩组成,成分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致密坚硬,局部相变为砂质泥岩。K1砂岩顶15 号煤层底一般厚 15.14m,由灰色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深灰黑灰色泥岩、砂质泥岩、铝土岩及炭质泥岩组成,为泻湖沉积。15 号煤层黑色,以亮煤为主,厚 3.637.35m,平均 4.81m,含夹矸 04 层,属障壁岛充填发起的滨岸泥炭沼泽环境。15 号煤层顶K2灰岩底一般厚 18.66m。岩性由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炭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