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48971411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55804768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研报告4897141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4897141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4897141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4897141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调研报告4897141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研报告489714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研报告489714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孝肃公祠实地调研报告包孝肃公祠实地调研报告前言前言在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中,我们团队以“中国传统法治精神”为中心,归纳并总结了从 先秦时期至新中国时期一系列有关法治的案例,以便于能够更好发掘出传统法治精神在历史中继 承和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在归纳总结中,我们发现在历朝历代的法治案例中,北宋时期的包拯 以及其个人的一些断案思想在整个中国历史的法治进程中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包拯的断案思想以及他的法治精神,本人于暑假期间亲自拜访了位于安 徽省合肥市的包孝肃公祠,分析了包拯在执法过程中的法治精神与办案特色,并且对于其个人官 德修养与法治精神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借此更好的

2、理解中国传统法治精神在历史中的传 承与发展。包拯个人简介包拯个人简介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 年) ,卒于 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 1062 年) ,享年 64 岁,谥号孝肃。 包拯 29 岁考中进士,为尽孝两度辞官,39 岁始登仕途,首任天长县知县,此后历任端州,瀛 洲,扬州,庐州,池州等地知府,江宁和开封知府,京东路,陕西路,河北路转运使,监察御史, 知谏院,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三司使,累官至枢密副使。 他以廉洁公正,刚直不阿,断案英明而著称于世,世间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尊称为“包公” , “包青天” 。时至

3、今日,包拯仍受到人民群众的尊敬与爱戴,他的思想与文化 也得以发扬与传承。同时代的人为他写的孝肃包公墓志铭中说,他是宋仁宗朝著名的“劲正之 臣”, “其声烈表爆天下人之耳目,虽外夷亦服其重名。 ”直至现在,可以说,包拯不但在中国妇孺皆 知、家喻户晓,而且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东方国家,知道者也很多。当然,大家所知道的包 拯,大多是戏剧舞台上或影视屏幕上的“黑脸包青天”,是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清官”。如著名学 者胡适所说:“包龙图包拯是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 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个人身上。 ”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 包公断案故事就有

4、上百个,明代百家公案说包拯破过一百个案子,而实际上,包拯亲自断过 的民刑案件,史书中有真实记载或有据可考的不超过十个( 如果宽泛地将宋人笔记小说中所涉及的 与包拯相关的民刑案件全部包括在内,也不足二十个) ,其他都属于民间传说及各种文学作品虚构 的。包孝肃公祠简介包孝肃公祠简介(平面图)包公祠为白墙青瓦构筑的封闭式三合院组成。主建筑是包公亭堂,端坐包拯高大塑像,壁嵌 黑石包公刻像,威严不阿,表现了“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的凛然正气。亭堂西面配以曲榭长廊;东 面有一六角龙井亭耸立,内有古井,号“廉泉”。1981 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风阁坐西朝东,与包公墓遥对呼应。阁高 42 米,明五暗四

5、,共九层,登顶可俯视城市风光 及整个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秀丽景色。 一层为官德厅,二层为正直厅,三层为清心厅,四层为勤 业厅,五层为孝亲厅。五个大厅展示了包拯的生平事迹以及个人的为官之道,从不同方面对其进 行了评价和概括。 包公墓全称包孝肃公墓园,与包公祠紧紧相连。整座墓园面积 1200 平方米。包拯病逝于北宋 嘉七年(1062 年) ,次年由开封护丧归葬在今合肥市东郊大兴集。1973 年建于此,1988 年竣工。 墓园内迁安了包拯及其夫人、子孙的遗骨。包公曾言:“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 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故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传说。墓园由主墓区、 附墓

6、区和管理区组成。主墓呈“覆斗型” ,墓室内安放有包拯墓志铭和 2.4 米长的金丝楠木棺,棺 内安放包拯遗骨。清风阁简介清风阁简介在本次包孝肃公祠的参观中,清风阁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此阁共九层,其中可供游 客游览的共五层,一层为官德厅,二层为正直厅,三层为清心厅,四层为勤业厅,五层为孝亲厅。 五个大厅通过图文说明,文物展示向我们阐述了一系列有关包拯的形形色色的案例,并且对包拯 的为官之德,为人之正,为人之清,为官之勤,为人之孝进行了详细而又精确的归纳总结。清风阁清风阁-官德厅官德厅古时门第观念极强,官僚出身分士庶,职务分清浊。然而,此时的清官指的却是地位显贵而 政务不繁的官职,一般都由士族

7、垄断。直到晚宋时期和金,元之际,清官才指那些清正廉洁的官。 清官文化始于宋朝,由民间创造 而其精神原型则正是包拯。包拯由于其廉洁奉公,心清如水而成 为了清官代表,树立起了清官史碑。 大厅中同时也列举了自宋朝以后的许多清官的名称: 况钟(明朝)-况青天 张淳(明朝)-张一包鲁穆(明朝)-鲁铁面 金光悌(清朝)-清代包公 海瑞(明代)-海青天 通过历朝历代人们对于这些清官的评价不难看出,包拯已然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成为了后 世清官们所学习的对象。 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清官呢? 官德兴,国必兴;官德衰,国必衰。此时此刻, “官德”已经被提到了兴国安邦的地位。因此, 欲做清官,必修官德 大厅中总结道:官

8、德有三用六则。三用有:以德正君,以德治官,以德化民;六则有忠孝, 清廉,公正,勤勉,谨慎,仁爱。为官者,唯有做到以上的三用六则,方可成为清官,为民做主。清风阁清风阁-官德厅官德厅-包拯与清官文化包拯与清官文化研究包拯的法律思想与实践 ,绝不能忽视这一历史人物在中国清官文化中的影响和地位。可以说 , 包拯是中国清官文化的代表人物 ,其影响之深 ,流传之广 ,几乎无人能与之匹敌。 具体而言 ,包拯身上所体现出的清官的特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 ,不畏权贵 ,刚直不阿。 宋史 包拯传记载“拯立朝刚毅 ,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闻者皆惮之” ,开封的百姓皆赞曰: “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 ”包拯七弹

9、张尧佐就是显例。张尧佐是宋仁宗宠妃张美人的伯父 ,他依裙带关系掌握了财政大权 ,此人昏庸无能 ,贪婪成性 ,导致民怨沸腾。包拯不顾个人安危七次弹劾 ,迫使宋仁宗免去其职位。其二 ,清廉自恃 ,严于律己。包拯一生以“正人先正己”为自己的座右铭。 把正己而扬正作为自己的理想。 宋史里这样的记载很多 ,如包拯在端州任职时 ,那里特产端砚 ,许多官员都大肆搜刮 , 而官拯直到任满 ,也未持一砚归。 五朝名臣言行录称赞包拯“居家俭约 ,虽贵 ,衣服器用饮食如初官时” 。 而且 ,他晚年时还立家规: “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者 ,不得放归本家 ,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 ,非吾子孙也。 ”可见他不仅严于律己

10、 ,还能严格要求子孙 ,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其三 ,铁面无私 ,执法如山。 包拯曾被誉为“包青天”,这是对其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的最恰当的评价。 他秉公执法 ,不留情面 ,纵使属吏从舅犯法 ,也予笞挞。特别是在法律与个人或家庭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能够舍私而为公 ,抛私利而守法 ,在法律面前不徇私情 ,能够对自己的亲属依法论罪 ,几乎六亲不认;其四 ,爱民如子 ,为民请命。 民本主义贯穿于包拯法律思想的始终 ,并落实在其司法、执法的实践中。包拯爱民如子 ,舍身为民请命 ,替百姓伸张正义。 如他主张免除常赋以外的一切临时加派 ,他上奏朝廷 ,要求减轻灾害地区与贫困地区的田赋 ,对重灾区要罢除一切无

11、名科率 ,减免百姓对官府的积欠 ,并开仓济贫等。清风阁清风阁-正直厅正直厅包拯生性耿直,入仕以来,无论面对官职调动,面对皇族权臣,他都不改初衷,刚正不阿, 直言敢谏,宋仁宗曾亲口称其为“劲正之臣” ,这也正是“包青天”之称的由来。 大厅中列举了许多被包拯弹劾过的重要官吏,惩王莽(江西路转运使) ,责昭亮(宋太宗李后的侄儿) ,杖从舅(包公的堂舅) 由此可见,正,乃立身之本,官德之根。 论语.子路曾言: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 虽令不从。可见,为人官者,都需要立身以正,刚正公直,做到为人以真,处事以正,为官在正, 行权在公,方可做到像包拯一般直道而行,无私公正。清风阁清风阁-清心厅清心厅亮曾

12、曰“非淡泊无以宁静,非宁静无以致远” ,包拯亦是如此。包公为官清廉俭朴,首次赴任 天长县时便作诗书郡斋壁明其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包公为官多年,位尊名显,但依旧节俭如初,衣服,器用,饮食皆和布衣时一样,欧阳修曾 赞包公“清节美行,著自贫贱” 。包拯在任端州知府时,更是由于其“不持一砚归”的美行,得到 了当时天下人的赞誉。 为何清心如此重要? 因为对于官员而言,只有保持清廉品行,才能做到行直无私。而一旦私心萌动,难免会利令 智昏,徇私枉法。故“公生明,廉生威”堪称为政的不变之道。 而官员正直清廉,为民表率,民风自然淳

13、朴。反之,官员贪腐成风,以权谋私,势必上行下 效,以至举国贪贿之风蔓延,民风日败,政教必失。清风阁清风阁-勤业厅勤业厅包公任职时期,正值社会矛盾趋于尖锐,改革呼声日趋高涨。包公关心百姓疾苦,洞察社会 矛盾,积极参与改革,兴利除弊,提出很多务实措施。正如孝肃包公墓志铭中提到“公所莅职, 常急吏宽民,凡横敛无名之类,多所蠲除。 ” 由此可见,勤为百业之基。为官要勤于政务,方能政有条理,事无留带,勤勉尽职。要求官 员在其位谋其政,恪尽职守,勤政敬业,造福于民。而包公的治国理念正是以“安民固本”为核 心,紧紧围绕“民本”的理念,用人得以民心,法治取信于民,理财舒缓民力,国防旨在卫民。清风阁清风阁-孝亲

14、厅孝亲厅包拯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考中进士,本可早入仕途,但因父母年事已高,且不愿随包 拯远离故土,故为尽孝两度辞官,待双亲去世后又在墓旁守孝,前后共计十年。此等孝亲之举深 得朝野好评。 孝,乃立身之本,家和之本,国安之基。孝亲持家,则家政修明,内外无怨。可见,包拯能 够得到历朝历代民间百姓的认可,不仅仅在于他为官清廉,勤业爱民,更是由于他在任职期间能 够做到恪守忠孝之道,能够做到尽瘁于君,尽孝于父。包拯对于民本思想的贡献包拯对于民本思想的贡献为民制产为民制产 耕者有其田耕者有其田包拯着力于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 , 尽其所能 ,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 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 ,

15、值得重视 。例如 , 他多次请求将牧马地改令农民佃耕 , 就是明显的事例 。北宋前期 , 政府为了养马曾将河北漳河左右的良田一万五千余顷 , 划作牧场 , 设立广平二监 。 广平监后来停废一监 , 退出草地七千五百余顷 , 令百姓租佃 。 对发展农业生产本来是好事 , 可是事隔多年 , 牧地已成熟田 , 当地官府却又下令要将这些佃户赶走 , 收地入官 , 使近万户农民丧失生计 。 包拯发现此事后 , 立即上了 请将邢名牧马地给与人户依旧耕佃 二疏 , 说明 “河北人户累值灾伤 , 流亡未复 , 岂忍更夺其衣食 , 俾之失所 , 有伤和气 , 无益仁化” , 存在严重的隐忧 。因此请求 “且令人

16、户依旧耕佃 , 供纳租课 。 公私大利 , 莫胜于此 。 ”又如 , 京西多闲田 , 知州赵尚宽大兴水利 , 将召信臣渠及境内众多陂堰修复 , 灌溉民田数万顷 , 使荒瘠之地变为沃壤 , “非独流民自归 , 又有淮南河北之民 , 至者万余户 。 ” 把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 , 做的很有成效 , 包拯请求仁宗特加表彰。为民请命为民请命 轻徭薄赋轻徭薄赋在薄赋敛方面 , 宋王朝奉行 “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 , 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 的政策 , 赋税名目繁多 , 除夏秋二税外 , 最令人难于应付的是 “折变” , 包拯认为 “祖宗之世 , 所输之税 , 只纳本色” 的办法是好的 , 可是后来 “用度日广 , 所纳并从折变 , 重率暴敛 , 日甚一日” 。据他调查 , 陈州将夏税应交之麦折成现钱 , 每斗纳钱 150 文 , 市价实只 50 文 。 蚕盐每斤折钱 100 文 , 再折成小麦 2 斗 5 升 , 每斗纳钱 140 文 , 反复折变的结果 , 蚕盐每斤需纳钱 350 文 。因此他请求 : “令民取便 , 送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