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哲学思想

上传人:nt****6 文档编号:55796852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列宁哲学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列宁哲学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列宁哲学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列宁哲学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列宁哲学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宁哲学思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列宁列宁对唯物辩证法的探讨和贡献对唯物辩证法的探讨和贡献列宁列宁生平生平列宁,原姓乌里扬诺夫,1870年 4月22日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具有民主思想的教育家。长兄是革命的民粹主义者,因参与刺杀沙皇于1887年被杀害。家庭的影响和对俄国人民苦难生活的了解,使列宁在少年时期就萌发了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地主资本家阶级的革命思想,并且开始探索不同于民粹主义的道路。1887年列宁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因积极参加革命学生集会于同年12月被捕,后被学校开除,并被流放。一年后,列宁回到喀山,加入了当地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及普列汉诺夫的著作,开始形成

2、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889年,列宁随全家迁居萨马拉(今古比雪夫) 。在这里,他通过了校外大学毕业考试,并在当地组织起马克思主义小组进行宣传活动,同时发表批判民粹派观点的言论。从喀山到萨马拉这一时期,列宁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确定了职业革命家的方向。1893年,列宁到达当时俄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工人运动中心彼得堡,投入了这里的革命活动,很快成为俄国首都马克思主义秘密组织的领导人。1895年秋,列宁把彼得堡所有马克思主义工人小组统一起来,组成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在俄国第一次实现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形成了无产阶级政党的萌芽。同年12月他被捕入狱。1897年 2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监狱和

3、流放期间,他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并从事写作。1900年初流放期满,7月出国,在国外创办火星报 ,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03年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经过激烈斗争,使大会通过了以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为基本任务的党纲。由于在建党组织原则上的尖锐分歧,在这次大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派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派。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11月,列宁回国直接领导革命斗争。12月,莫斯科工人武装起义失败,俄国进入斯托雷平反动时期,革命转入低潮。1907年底列宁再度出国,在国外为聚集、团结、教育布尔什维克干部做了大量工作,并同党内和第二国

4、际的机会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1912年1月,列宁领导的党的第六次代表会议,清除了孟什维克,使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制度后,列宁于4月初从瑞士回到彼得格勒,领导布尔什维克党教育和组织群众,为夺取政权作准备,并亲自领导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当选为第一届人民委员会主席。1918年 7月1920年11月,列宁领导全国人民粉碎了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联合武装进攻和国内地主资产阶级的反革命武装叛乱。战争结束后,列宁马上使国家转上恢复国民经济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轨道,并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1924年 1月21日因病在莫

5、斯科逝世。对唯物辩证法的探讨和贡献对唯物辩证法的探讨和贡献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新的历史条件向马克思主义者提出了深刻分析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矛盾、阐明这场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制定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揭露第二国际领导人的机会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以及他们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任务。因此,这一时期列宁对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探讨成为他哲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对于列宁来说,揭露修正主义者以庸俗进化论、诡辩和折衷主义代替辩证法,以捍卫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纯洁性,是迫切的现实任务。这就需要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斗争的新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材料,进一步探讨和发展唯物主义辩证法,锻造适应于新时代要求

6、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哲学武器。为此,列宁于19141916年重新研究亚里士多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和其他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家的著作,并再次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写出了包括摘要、札记、评语和短文的8本笔记。这些笔记加上1895年和1909年的两篇笔记,于1933年以哲学笔记为标题编辑成书,初次出版。这部著作对于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和规律、辩证法的发展历史、辩证法与认识论和逻辑的关系、辩证法与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对于哲学史方面的问题,也极为关注。列宁把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及其他哲学家的辩证思想作为批判研究的起点,对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探讨和改造,指出唯物辩证法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

7、、唯一正确的发展观,是反映客观世界和思维发展运动普遍规律性的理论。列宁关于辩证发展观和形而上学发展观两者之间区别的剖析,揭示出事物运动、发展的泉源在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列宁深入探讨了对立统一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核心。他说:“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这意味着对立统一既是关于客观存在的规律,又是认识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其他规律是对立统一这一核心规律的具体表现。他十分强调这一规律在现实斗争中的意义,指出对立面的斗争、矛盾的发生和解决,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根源,是社会前进的条件,而辩证法的结论在

8、于进步的新事物必然战胜反动的旧事物。同时,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保持着肯定积极因素的辩证的否定过程。在哲学笔记中,列宁探讨了关于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三者一致的原理。按照列宁的观点,这一原理的意义在于克服存在的学说同认识论及逻辑之间的隔绝状态。在以往的哲学史上,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一般被看作各自孤立的学说,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提出三者统一的观点,列宁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表述了这三者的统一。他认为,事物的客观辩证法既反映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也构成思维逻辑的内容。在哲学笔记中,他提到作为思维规律和形式的逻辑以及认识论时,一贯强调其客观现实的基础。列宁在论述三者统一的原理时,还

9、着重指出探讨辩证逻辑的重要性。在阐明了人的认识过程的辩证内容时,列宁揭示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运动以及人的认识的非直线性,即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的性质。列宁指出,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正是来自认识过程的这种复杂性、矛盾性。他强调了实践在认识过程的重要作用,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人从主观的观念经过实践走向客观真理。他进一步强调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作用,阐明了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相结合的思想。列宁还提出,要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必须对自然科学史、技术史、人类和个人智力发展史及语言史等进行哲学的概括,因为这些学科是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在这部著作中

10、,还包含了列宁对哲学史进行科学研究的丰富内容。他探讨了研究哲学史的方法问题,对历史上许多哲学家作了科学的评价,为研究哲学史提供了卓越的范例。19151916年,列宁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列宁全面而深刻地论证了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彻底批判了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列宁认为,为了在战争和第二国际破产的条件下、在准备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期制定党的政策,就必须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辩证法要求对社会现象及其发展作出详尽的研究,从外观、表象深入到本质。列宁正是这样运用辩证法来研究帝国主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规律性的。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

11、阶段这部重要著作中,他依据当时大量的经济、政治资料以及同时代理论家关于帝国主义研究的某些有益成果,总结了资本论出版以来半个多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的论断,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特征及其发展的辩证法。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同时,列宁批判了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揭露了它的改良主义实质,驳斥了他对帝国主义的美化和幻想。依据对帝国主义的研究,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学说。他指出,战争加速了革命条件的成熟。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他写道:“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12、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薄弱的一国或数国内首先获得胜利。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他再次深刻论证了帝国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景及其胜利的条件。他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在各个不同国家发展极不平衡,必然得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切国家同时胜利的结论,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这一学说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列宁辩证地分析了当时正在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提出了“一切界限都是有条件的和可变动的;没有任何一种现象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自己的对立面”的辩证法基本原理,提出了“变现时的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阐明了战争与革命的辩证关系,作出了“革命潜

13、伏在战争中,并从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正确论断,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实现指出了具体途径,成为十月革命的直接理论根据。1917年二月革命后,由于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国家问题紧迫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列宁立即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提出苏维埃共和国作为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思想,并于同年89月,写成国家与革命一书。该书尖锐地批判了考茨基和其他机会主义者在国家学说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并完整、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还根据新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俄国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经验,发展了这一学说。列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的理论,并指出,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14、是社会主义革命摧毁资产阶级旧国家机器的必然结果。他写道,只有理解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的整个历史时期都需要无产阶级专政的人, “才算领会了马克思国家学说的实质” 。列宁还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同以往一切国家的根本区别。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既承担着在大多数劳动人民支持下实现其镇压少数剥削者的职能,又承担着领导经济建设和教育群众的职能。他认为,这一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民主。他还预见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将自行消亡。列宁以这些观点批判了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用诡辩和折衷主义偷换辩证法,以达到在国家、革命和民主等问题上篡改马克思主义的企图,捍卫和丰富了唯物史观。问题:问题:1.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2. 阐述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