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77972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图审查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1)(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常见问题分析及处理主讲人: 张维斌,第一章 概述 一、审图原则 不同与设计院的施工图校对和审核,主要审查施工图中以下几方面问题: 1.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含国标、行标、地标)中的强制性条文(简称强条); 2.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 3.法规中涉及技术管理的规定且需要在施工图设计中落实的事项; 4.其他设计主体结构和地基基础安全性的问题。,二、审查内容 1.基本规定 2.混凝土结构 3.地基与基础 4.砌体结构 5.钢结构,三、对审图原则的几点说明 1、设计中采用的工程建设标准应是有效版本。 2、设计中采用的地基承载力等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抗浮设防水位几建

2、筑场地类别应与审查合格的地勘报告一致。 3、设计中涉及的荷载规范及的荷载或作用,应符合荷载规范及相关规范的规定,当无具体规定时,取值应有充分依据。 4.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应采用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正确的基本烈度 主要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分组可按抗规附录A确定。 5、结构设计书的审查是审查的重要内容。 6、超限高层建筑应由相关专家进行专项审查,未通过专项审查者,不得进行施工图审查;通过者,除其他审查外,还应审查是否执行了专项审查专家的意见。,7、结构设计总说明的审查主要摘自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第。4.3条。均是与施工图审查相关的内容

3、。这些内容如应在总说明中注明,也可表示在其他相关施工图纸中。 图纸设计深度虽很重要,但并不属审查范围,要点中摘录的内容,是因为这些深度问题会对施工图审查的实质内容带来影响。 8、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等内容均不属于施工图审查范围,一般不予审查。对确有所审查的建筑工程施工图结构方案存在安全隐患等,应与设计院沟通,提请设计院进行方案论证等。个人或某个单位的观点、设计经验均不应成为施工图审查的依据,第二章 结构设计基本规定 问题:建筑高度大于24m但不大于28m且层数小于10层的学生公寓、普通公寓是否属于高层建筑? 解析:高规第1.0.2条规定:十层及十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

4、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二层及二层以上民用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高度大于24m其他民用建筑是指办公楼、酒店、综合楼、商场、会议中心、博物馆等高层民用建筑,但高度大于24m的体育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等大跨度空间结构除外。 2。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应按1.0.2条。学生公寓、普通公寓等居住建筑,属非住宅建筑。因此只要其建筑高度大于24m的无论其高度是否大于28m都属于高层建筑,应按高层建筑进行设计。,问题:哪些建筑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解析: 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

5、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质量负责。前款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即只有极少数工程需进行“防震减灾法评价”,现行抗规、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相关标准贯彻了防震减灾法的规定,是建筑工程抗震设计的依据。根据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3.0、3条的规定,仅特殊设防类(甲类)地震建筑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问题:如何判定多层建筑的规则性?特别不规则的多层建筑,如何执行抗规第3.4.1条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的规定? 解

6、析: 1.多层建筑的规则性可以按抗规第3.4.3条(此条为审查要点)并参照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567号判定。2.不规则的建筑应按抗规第3.4.4条的规定采取相应加强措施。此条为审查要点。 3.特殊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这类建筑不要求进行专项审查,但设计单位应组织有关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包括结构方案、结构计算、抗震措施等方面的具体加强措施。 4.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建筑 5.抗规第3.4.1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问题:高规3.3.1条提出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不规则项和适用高度降低如何量化? 解析:1.平

7、面和竖向的规则性应视具体情况按抗规第3.4.3条确定,一般结构高度宜减少10%左右。 2.关于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具体情况 1)对于部分框支结构,抗规表6.1.1的适用高度已考虑框支的不规则性而比全落地剪力墙结构高度降低,故仅当框支结构以上结构同时存在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时,高度宜适当降低,否则无需降低。 2)仅有个别墙体不落地,例如不落地墙的截面面积不大于总截面面积的10%,只要框支部分的设计合理且不致加大扭转不规则,仍可视为剪力墙结构,其适用最大高度仍可按全部落地的剪力墙结构确定 3极个别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可不降低。此条为审查要点。,问题:如何确定防震缝的净宽? 解析: 为防止

8、建筑物在地震中相碰,防震缝的净宽度原则上应大于两侧结构允许的地震作用下水平位移之和。1。抗规第6.1.4条(此条为审查要点)规定:2.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以及可能的地震扭转效应的情况,多多益善,适当加宽;3.确定防震缝的净宽是结构抗震措施,根据规定甲、乙类建筑应提高一度后确定结构抗震措施。故甲、乙类建筑应按设防烈度提高一度后确定防震缝的净宽; 4.钢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不应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 5.防震缝两侧结构体系不同时,按不利结构体系确定缝宽; 6.防震缝宽举例:相邻建筑挑出阳台的净宽。,问题:如何确定下述结构在风载及多遇地震下的弹

9、性水平位移角限值? 解析:1.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不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10%时,按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的层间位移角限制应满足规范对剪力墙结构的规定; 2.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但不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根据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值按框架,框-剪结构中间线性插值; 3.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80%时,按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结构层间位移角限值根据剪力墙所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值按框架,框-剪结构中间线性插值; 4.根据抗规附录6第6.1.4条第4款规定,钢支撑-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移角限值按框架,框-剪

10、结构线性插值; 5.抗规5.5.1条小震下弹性水平位移角限值为审查要点。,问题:设置屈曲约束支撑的结构,如何确定层间位移角限值? 解析:建筑消能减震技术规程JGJ297-2013第6.4.3条规定:消能减震结构的抗震变形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取值: 2.消能减震结构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不应大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规定的取值要求:,问题: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第6.3.10条,对乙类框架结构尚应进行变形验算,其变形控制要求是否按现行抗震规范执行? 解析: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

11、,乙类框架结构的层间变形宜满足现行抗规的规定。,问题:怎样理解“建筑各区段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解析:分类标准3.0.1条第4款(审查要点)规定:建筑各区段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按区段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下部区段类别不应低于上部区段,并指出:区段指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即“区段”有两个含义:一是由防震缝分开的结构单元,二是平面内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因此: 1.不同结构单元,各单元独立承担地震作用,彼此间无相互作用;地震下两结构同时破坏概率很小,且一般情况下各单元有单独疏散口,人流较易疏散。当建筑物各单元重

12、要性显著不同时,可按各单元划分抗震设防类别。 2同一结构单元,无论是平面内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或上下使用功能不同的部分,当其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应按其重要性的不同分别划分为不同的抗震类别。,问题: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的建筑,其安全等级是否应为一级? 解析:根据工程结构可靠性设统一标准GB50153-2008第4.1.1条的规定,抗震设计中的甲类建筑和乙类建筑的安全等级宜规定为一级,该条不是强条,也不是审查要点,因此不属于施工图审查的范围。 问题: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建筑老年人用房的抗震设防类别是否应划分为重点设防类? 解析:根据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第3.0.4条和养

13、老设施建筑设计规范GB50867-2013第3.0.10条规定,养老设施建筑中老年人用房的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应按重点设防类进行抗震设计。此条为审图要点,问题:地震区单建式地下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应如何确定? 解析:1.关于单建式和附建式地下建筑 1)单建式地下建筑:抗规第14章中的单建式地下建筑大体相当于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中的单建倔开式人防工程,一般是单独建筑,单独运行,这类建筑功能要求一般较高,要求周围房屋倒塌后仍能继续使用,故设计要求高于一般地下室。 2)附建式地下建筑:配合地面建筑使用要求而附设的地下建筑,通常包括高层建筑地下部分及与之相关地下空间,一

14、般与地面建筑同时建设,相同运行,性能要求与地面建筑一致,在地面建筑倒塌后一般弃之不用,故设计要求与地面建筑一致。2.地震区单建式地下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抗震构造措施等应符合抗规第14章的有关规定。,问题:砌体结构或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设置12层钢结构,什么情况下需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如何进行? 解析:下部为砌体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上部为钢结构的结构类型超出了我国现行标准的适用范围,应避免采用,特殊情况下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上部钢结构的层数和高度,应计入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其层数及总高度的限值应按其底部的结构类型确定。 2)顶部有2层及以上钢结构时,设计单位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针对

15、抗震设计存在的不利因素采取技术措施。建设单位应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审查,以专家的审查意见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依据之一。,问题:高度不超过12m的低层建筑,其抗震等级可否低于抗规第6.1.2条? 解析:抗规第6.1.2条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抗震等级的规定是以24m为界而不是以12m为界,故不应降低。注意此条是强条,必须严格执行。,问题:什么是大跨度框架?框架结构中有一部分为大跨度框架,如何确定其抗震等级? 解析:1.实际工程中,框架结构可能有三种情况 1)框架柱网全部为常规柱网(即8m8m左右的柱网) 2)框架柱距大,比如柱距为18m、24m甚至更大; 3)结构中既有常规柱网,也有柱距较大的情况; 2抗

16、规在表6.1.2中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8度时,结构高度不大于24m的多层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抗震等级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而大跨度框架则分别为三级、二级、一级,均比框架提高了一级。“大跨度框架”及其延伸至下一层的框架柱应按“大跨度框架”确定抗震等级。 3.若框-剪结构、框-筒结构中出现“大跨度框架”如何确定其抗震等级? 笔者认为:宜根据具体工程实际情况分析确定。若“大跨度框架”对承载力、延性等需求较多,也可按表中查的该结构体系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基础上适当提高,问题:如何理解抗规第3.3.2条对I类场地上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规定? 解析: 1.建筑场地为I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构造措施。 2.震害经验表明:同样或相近的建筑结构,建造于1类建筑场地时震害较轻,场地对震害作用有一定的减弱效应; 3.“不提高”或“降低”的仅仅是抗震构造措施; 4.规范用语是“允许”即“不提高”或“降低”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5.丁类建筑抗震措施已降低,不应再重复降低 6.此条为强条,应严格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钢结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