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75355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X 页数:62 大小:11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欧文学 不只有米兰·昆德拉(高兴)(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籍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 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 匈牙利作家艾斯特哈兹 德国女作家赫尔塔米勒,波兰作家贡布罗维奇 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高兴 导读:捷克著名作家赫拉巴尔 百年诞辰刚刚过去,又一位来自捷克的作家85岁高龄的米兰昆德拉暌违十年之后推出新作庆祝无意义。与此同,时,“短经典”和“蓝色东欧”系列丛书 再度发力,贡布罗维奇、艾斯特哈兹、索雷斯库等东欧作家及作品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一股东欧文学热正在中国读书界悄然兴起。因此,我们邀请“蓝色东欧”系 列丛书主编高兴对东欧的文学图谱做一番,梳理。 东欧文学常常带有浓郁的意识形态色彩。因为,“东欧”更多的就是一个政

2、治概念和历史概 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它特指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七个国家。因此,“东欧文学”,就是指上述七个国家 的文学。它们都曾是前苏联的卫星国,苏东剧变后,“东欧”这一概念不断改变。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不再愿意被称为东欧国家,它们更愿意被称为中欧 或中南欧国家。不少上述国家的作家也竭力抵制和否定这一概,念,昆德拉就是一个典型。在他们看来,“东欧”是个高度政治化、笼统化的概念,对文学定位和评判 不太有利。这是一种微妙的姿态,在这种姿态中,民族自尊心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之所以依然在使用“东欧”这一概念,是因为这些国,家有着太多的

3、共同 点。 或者流亡或者出走 故国经验成全声名 不得不承认,恰恰是曾经高度政治化的土壤,成全了不少东欧作家的声名。 德 国女作家赫尔塔米勒(Herta Muller,1953 )在罗马尼亚,生活了三十四个年头,同罗马尼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将她 视作东欧作家。尽管后来定居德国,但她坚持书写罗马尼亚题材,更确切地说,书写齐奥塞斯库治下的罗马尼亚生活。这是她的策略,也是她的聪明,甚或狡猾之 处,。用德语写作,写的却是“那些被剥夺者”的境遇,女作家顿时有了主题和题材上的优势,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身份:“被剥夺者”中的一员。小说家赫尔塔米 勒于是又成为了控诉者赫尔塔米勒。而且她的后一个

4、角色似乎更加鲜明。这最终让她,于2009年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赫尔塔米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在相当程度上,就是文学与政治的某种微妙平衡。 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Norman Manea,1936 )走着相同的路 径。他五十岁时离开罗,马尼亚,最终定居美国。他同样凭借几部揭露和控诉极权统治的作品,加上犹太财团的力推,已在西方获得相当声誉,俨然成为罗马尼亚乃至 东欧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流氓的归来是一部小说体回忆录,讲述了马内阿的人生经历。其中,,有关集中营经历和极权下生活的描绘尤为引人注目。此 书曾为马内阿赢得法国美第奇奖外国作品奖。迄今,他的主要作品均已被译成法语、英语、瑞典语等

5、欧美语言。被译成瑞典语意义重大,因为他觉得离“诺贝尔文学 奖”更近了。 阿尔,巴尼亚小说家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1936 )一直是个分裂的形象:生活在地拉那的 卡达莱、歌颂恩维尔霍查的卡达莱、写出亡军的将领的卡达莱、发布政治避难声明的卡达莱、定居巴黎的卡达莱、获得曼,布克国际文学奖的卡达莱他们相 互矛盾,相互抵触。因此,围绕着他,始终有种种截然相左的看法。他的声名恰恰就在一片争议中不断上升。但我们必须承认,他是个极为出色的小说家,完全可以 在世界文坛占一席之地。他的代表作梦幻宫,殿人物几乎只有一个,线索单纯,时间和空间也很紧凑,可涉及的主题却广阔,深厚,敏感,有着丰富的外

6、延和内 涵。卡达莱于1981年在他的祖国发表这部小说。他将背景隐隐约约地设置在奥斯曼帝国,似乎在讲述过去,挖掘历史,但任何细,心的读者都不难觉察到字里行间 弥散出的讽喻气息。因此,人们也就很容易把它同卡夫卡的城堡、奥威尔的动物农场等寓言体小说连接在一起,出版后不久便被列为禁书。倘若说走向西 方,需要亮出某种通行证的话,卡达莱肯定最愿意亮,出梦幻宫殿了。欧美已有评论家呼吁:“单凭梦幻宫殿一书,伊斯梅尔卡达莱就完全有资格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 法籍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 )同样得益于文学与政治的平衡,只不,过他自己 不愿承认。昆德拉真正进入欧美视野,恰恰是在“布

7、拉格之春”之后。当时,他被当作了“纯粹出于义愤或在暴行的刺激下愤而执笔写作的社会反抗作家”。他的小 说也被简单地划入政治小说一类,这令他愤怒。其实应该说,艺术性和政,治性的巧妙结合,正是昆德拉的魅力所在。比如他的短篇小说集可笑的爱,写得特别机 智,又十分好读。读读搭车游戏,那是场多么耐人寻味的游戏。一场游戏最后竟走向了它的反面。世事常常出人意料。任何设计和预想都不堪一击。我们,无法把 握事物的进程。最庄重的可能会变成最可笑的。最纯真的可能会变成最荒唐的。最严肃的可能会变成最滑稽的。关键是那道边界。可谁也不清楚边界到底在哪里。 再读读爱德华和上帝,一个追逐女人的故事却如此巧妙地把信仰、政,治、性

8、、社会景况、人类本性等主题自然地糅合到了一起。层次极为丰富。手法异常多样。加 上不少哲学沉思,又使得故事获得了诸多形而上的意味。字里行间弥散出浓郁的怀疑精神。显然,在昆德拉眼里,一切都值得怀疑,一切都毫无价值和意义,。这些小 说表面上看都是些情爱故事或干脆是情爱游戏,实际上却有着对人生、对世界的精细的思考。所以,将他的作品粗暴地政治化,是对小说家昆德拉的不公。而完全否 认自己作品中的政治性,则又是昆德拉本人的矫情。 昆德拉曾称那,些富有个性却惨遭不公的艺术家为“家庭中不受疼爱的孩子”。他显然也是在说自己。这样的称谓,米勒、马内阿、卡达莱们肯定都会欣然接受。这让他们的流亡或者出走,更具悲壮意味和

9、道德光芒,也让他们的写作更加引人注目。 文 学和政,治的某种微妙平衡成就了不少作家,尤其是从东欧阵营中走出来的作家。我们在阅读这些作家时,需要格外地警惕。过分地强调政治性,有可能会忽略他们的 艺术性。而过分地强调艺术性,又有可能会看不到他们的政治性。如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们,同样需要我们的敏感和平衡。 “始终没有缺席”的作家 更受东欧读者敬重 耐 人寻味的是,大多数东欧读者更加敬重和喜爱那些始终没有缺席的文学家。这样的文学家,在东欧每个国家都有一大批。波兰的希姆博尔斯卡、,赫贝特、鲁热维奇等 等;捷克的赛弗尔特、赫拉巴尔、哈维尔、克里玛等等;罗马尼亚的布拉加、斯特内斯库、索雷斯库等等

10、;匈牙利的凯尔泰斯、艾斯特哈兹、纳达什等等;斯洛文尼 亚的萨拉蒙等等。文学在此又与爱国心、民族自尊和同甘共苦,等微妙的情愫联结在了一起。 仅仅说说希姆博尔斯卡、赫拉巴尔和克里玛,因为他们最具代表意义。 波 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儿时随父母迁居克拉科夫,从,此便在那里度过一生。她将诗歌 写作当做“寻求魔幻的声音”,极度重视诗歌质量,一直以缓慢的节奏写作诗歌。她善于以轻松和幽默的语调描述和揭示沉重和深邃的主题。在1996年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之前,她的声望远不如米沃什、赫贝特和,鲁热维奇等波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一下子将她照亮,既给她带来

11、了荣光,也让她陷入了惶恐。绝不能让诺贝尔奖 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她发誓,并做到了。她轻盈而深刻的诗歌,以及她安静的生活方式,为她树立了极具亲和力的迷人形象。在她去,世后,波兰文学界和出版界通 过举办朗诵会、出版诗集来纪念女诗人。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还组织并举办了希姆博尔斯卡展览,展览别开生面,极具特色,名叫“希姆博尔斯卡的抽屉”,因为女 诗人一生酷爱抽屉,家里共有六百多个抽屉,收藏着,她喜爱的各种东西。打开一个又一个抽屉,参观者看到了女诗人收藏的明信片、打火机、工艺品等等。展览还展 出了她的不少图书,和她用过的打字机、电话和沙发。只要拿起挂在墙上的电话,拨通她家的电话号码,人们便能听到女诗人的声

12、音。,博胡 米尔赫拉巴尔(Bohumil Hrabal,1914-1997)被公认为捷克当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他是哈谢克的传人。但继承的同时确立自己的声音, 才是其魅力所在。赫拉巴尔从来只写普通百姓,他将这些人称为巴比代尔,。巴比代尔是赫拉巴尔自造的新词,专指自己小说中一些中魔的人。“巴比代尔就是那些还 会开怀大笑,并且为世界的意义而流泪的人。他们以自己毫不轻松的生活,粗野地闯进了文学,从而使文学有了生气,也从而体现了光辉的哲理这些人善,于从眼 前的现实生活中十分浪漫地找到欢乐,因为眼前的某些时刻不是每个时刻,而是某些时刻,在他们看来是美好的他们善于用幽默,哪怕是黑色幽默,来极大 地装饰自己的每

13、一天,甚至是悲痛的一天。”这段话极为重要,几乎可以被,认作是理解赫拉巴尔的钥匙。巴比代尔不是完美的人,却是有个性、有特点、有想象力, 也有各种怪癖和毛病的人。兴许正因如此,他们才显得分外的可爱、饱满、充满了情趣。 哈谢克像斗士,无情,英勇,总是在讽刺,在揭 破,在游戏,,在痛骂,在摧毁。赫拉巴尔则像诗人,总是在描绘,在歌咏,在感慨,在沉醉,在挖掘。哈谢克的幽默和讽刺,残酷,夸张,像漫画。赫拉巴尔的幽默 和讽刺,温和,善良,贴近生活和心灵。读哈谢克,我们会一笑到底。而读赫拉巴尔,我们不仅会,笑,也会感伤,甚至会哭。赫拉巴尔还满怀敬爱,将语言和细节提 升到了诗意的高度。这既是生活的诗意,也是小说的

14、诗意。 伊凡克里玛(Ivan Klima,1931 )是捷克人心目中“始终 没有缺席”的作家,至今依然活跃,在捷克文坛。他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二战期间,曾被关押在集中营里。除了短暂的出访外,他一直生活在布拉格。克里玛的 小说手法简朴,叙事从容,语调平静,结构松散,讲述的往往是一些小人物的小故事。整体上看,作品似乎都很平淡,,但平淡得很有韵味。一种大劫大难、大彻大悟 后的朴实、自然和平静。他总是以谦卑的姿态,诚恳地给你讲几个故事,一段生活,然后完全由你自己去回味,去琢磨。他有从第一刻起就消除同读者之间距离的本 事,他的作品更接近生活和世界的原,貌,笔下的人物一般都有极强的幽默感,有极强的忍耐

15、力,喜欢寻欢作乐同时又不失善良的本性。而这些正是典型的捷克民族特 性。 许多人认为,小说仅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不提供答案。克里玛更加干脆,提出问题后,连讨论都显得多余。,他更愿意通过“原封不 动”地描述一个个故事来呈现世界的悖谬和人性的错综。有评论家称他讲述的故事“触及了人类心灵极为纤细的一面”。小说外,克里玛还写有大量的随笔。他显然 拥有好几种武器:用小说来呈现和挖掘,用随笔来沉思和批,判。进入新世纪,年过七旬的克里玛又接连出版了在安全和不安全之间(2000)、我疯狂的世 纪(2卷,2009)等散文和小说作品,让人们惊叹他不竭的创作活力。我疯狂的世纪实际上是部自传。在书中,克里玛结合个人经验

16、,,对整个二十世纪作 了深刻的反思。 小国作家寻找“世界性” 新生代文学底气十足 美国作家、英国作家,或法 国作家,写出一部作品时,就已然拥有了世界各地广大的读者,很容易获得一种语言和心理上的优越感和骄傲感。这,种感觉东欧作家难以体会。有抱负的东欧作家往 往会生出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昆德拉说过:身处小国,你“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因此,东欧作家大多 会自觉地“同其他诗人,其他世界,和其他传统相遇”(萨拉蒙语),而最终成为“世界性的人”。进入二十一世纪,东欧文坛已涌现出不少视野开阔、底气十足的中 青年作家。 匈牙利小说家巴尔提斯阿蒂拉(Bartis Attila,1968 ),凭借长篇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