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5165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随想4序之争上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型中医系列讲座,伤寒随想,之,主讲:刘志雄,序之争,上,一、辨证派和方证派的临证思路,这两个方子哪一个能通大便啊?这就是“证”的奥妙,1.辨证派临证应用举例: 岳美中医案:宋某某,男,59岁,1960年12月31日初诊。便燥数月,每于饥饿时胃脘胀痛,吐酸,得按则痛减,得矢气则快然,惟矢气不多,亦不口渴。诊见面部虚浮,脉象濡缓。投甘草泻心汤加茯苓。3剂后大便甚畅,矢气转多。改投防己黄芪汤加附子45克。1剂后大便甚畅,胃脘痛胀均减,面浮亦消,惟偶觉烧心。原方加茯苓服用2剂。3个月后随访,诸症皆消。,1.辨证派临证应用举例,按语:大便干燥,多责之于腑实热结,或津亏肠枯。然本案便燥,不见口渴等热炽津

2、伤之象,但见胃痛、吐酸之证,知别有它因。观胃痛得按痛减,乃气虚也;痛而且胀,矢气快然,又气滞也。综合脉象分析,乃脾虚而气机阻滞之候。脾虚气塞,肠道不运,则致大便干燥。其治宜塞因塞用,斡旋气机。甘草泻心汤为脾胃虚甚之痞而设,补而兼通,寒热并投,辛开苦降,畅达气机,正与本证相宜,故取效甚捷。信非善读圣书之士不可为之也。,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主诉:心慌乏力伴胁腹胀痛20余天。 病史:患者20天前因感冒发热输液治疗3天,其中用药有地塞米松针、清开灵针等,输液后热退了,但出现了心慌,极度乏力,胁腹胀痛,动辄出大汗,以上半身为重,心烦焦虑等症。曾在某县医院以心肌炎、胆囊炎住院治疗10天,不仅疗效不佳,

3、而且症状有所加重。又去市某医院检查,并无明显阳性体征,亦要求患者住院治疗观察。患者不想再住院了,经人介绍找我治疗。,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刻诊:心慌、极度乏力不想动,头晕,头痛,胁胀痛,右侧乳腺胀痛,右下腹阵痛不适,双手胀,自诉双手肿胀,但无实质水肿。动辄大汗,心烦焦虑,寐差,口苦,咽干,口粘,口渴不欲饮,纳差,即见饭不想吃,无恶寒发热,无干呕或呕吐,大便可,小便频、热,量少,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尖红,苔白滑,脉弦细数,尺沉。 ECG示:大致正常心电图(V4、V5、V6 S-T低平)。心肌酶谱:CK-MB46(正常025),其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六经辨证:太阴少阳阳明合病。属厥阴病,寒热错

4、杂偏于里虚寒。 证候病机:阴阳不和,枢机不利,水饮上逆于上焦,水热互结于胸胁及下焦膀胱。六经方证病机辨治思路 本案主要为半表半里阴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就是厥阴病,厥阴中风证。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病机为枢机不利,阴阳不和,表里不和,兼挟水饮内结。柴胡桂枝干姜汤寒热并用,能调和阴阳表里,温化水饮,温阳生津。主治寒热错杂,寒多热少,或上热下寒的厥阴病。 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猪苓汤:柴胡40g,桂枝20g,干姜15g,天花粉30g

5、,黄芩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炙甘草15g,猪苓20g,茯苓30g,泽泻30g,阿胶15g(烊化),滑石30g。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二诊:患者说疗效奇好,服药期间症状一天比一天减轻。小便频、热,量少的症状基本消失。仍然心慌,头晕不适,但有所减轻。上方去猪苓汤,加泽泻汤,暗含苓桂术甘汤。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泽泻汤、苓桂术甘汤:柴胡40g,桂枝20g,干姜15g,天花粉30g,黄芩20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炙甘草15g,茯苓30g,泽泻40g,生白术15g。4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三诊:患者说,第一次来非常痛苦,不想动,现在已经能干家务活

6、了,精神好多了。又服4剂痊愈。,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余某某,60岁。2013年8月1日初诊。 主诉:左侧头热难受不适伴阵发性头痛4个月余。 病史:患者从今年3月起,感到头部一阵阵儿烘热难受不适,逐渐转为左半边头部烘热,伴阵发性如乱针扎着一般麻痛。去医院诊为糖尿病血管神经性病变。中西药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非常痛苦,据人介绍来求治。 患者既往有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有糖尿病史8年。,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刻诊:左侧头部烘热,伴阵发性针刺样麻痛。左侧半身虚汗阵作,心烦失眠,每晚须吃2片阿普唑仑片,才能睡23个小时,愈睡不着觉愈是心烦,乏力,口苦咽干,口渴,无恶心干呕,无寒热往来,纳差,大便可,

7、小便黄,舌边尖暗红,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滑,脉寸浮弦,关尺沉弦。 六经脉证解析:左侧头热头痛虚汗,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脉弦,为少阳病。枢机不利,阴阳不和。心烦,口渴,小便黄,舌边尖暗红,为阳明病,热扰津虚。乏力,纳差,大便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弦。为太阴病。水饮内停。头部针刺样麻痛,为血瘀。,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六经脉证:太阴少阳阳明合病,属厥阴。兼挟瘀证。 病机:枢机不利,阴阳不和,瘀饮互结于上焦。热扰津虚。 治疗: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40g,桂枝15g,干姜10g,天花粉20g,黄芩15g,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炙甘草10g,川芎20g。6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8、二诊:患者述,头热有所好转,头部麻痛明显减轻,出汗少了,仍然失眠,上方加茯苓30g,又服6剂。,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三诊:患者来时很高兴,精神好了,头热难受不适基本消失,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轻,无心烦了,阿普唑仑片减为1片也能安睡5个多小时了。大便溏。要求继续服药,原方减天花粉为15g,又服6剂。 后来,患者电话告知已经痊愈,能像往常一样去公园锻炼了。,2.方证派临证应用举例,六经方证病机辨治思路 伤寒论第327条说:“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 厥阴中风就是半表半里的阴证,有厥阴病的寒热错杂,阴阳不和,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病机,又有中风证的阴阳营卫不和的病机。 伤寒论第147条说:

9、“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就是厥阴中风的典型方证。,二.辨证派与方证派的主旨区别,认为五行是与阴阳同等水平层次的核心理论,认为经络是伤寒六经辨证的基础,认为五行渗入中医是对中医学的灾难,认为六经就是六类病证,与经络无关,辨证论治派,方证对应派,六经就是六类病证,表阳证太阳病 表阴证少阴病 里阳证阳明病 里阴证太阴病 半表半里阳证少阳病 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太阳病 表阳证,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阳明病 里阳证,太阴病 里阴证,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少阴病 表阴证,表,半表半里,里,方

10、 证,表,经 方,八 纲,二.辨证派与方证派的主旨区别,结论是 辨证派认为:伤寒论是内经的继承和发展 方证派认为:“伤寒”与内经无关,冯世纶:怎样学懂?,那么这下子问题出来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明确记载: “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只能如此:这个论断就是仲景这篇自序有问题,其中有些段落和句子是后人所加。甚至这个序本身就没有。,三、方正对应派认为伤寒杂病论 序非张仲景本人所作的证据,一、与内经相关的证据 二、文献及考古证据 三、伤寒

11、杂病论序本身的证据,我们先看看这个序,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賫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嗚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我们先看看这个序,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

12、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我们先看看这个序,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

13、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闕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一、与内经相关的证据,1 .伤寒论无五脏五行理论 2.伤寒六经非素问热论六经 3.名词概念不同于内经,1.伤寒论无五脏五行理论,好多人认为这一条是王叔和加的。没意义,以肺为例:伤寒论洁本398条肺仅见3处: 109: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

14、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腧肝腧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171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腧肝腧慎勿下之,1.伤寒论无五脏五行理论,五行理论就更少了:,其实伤寒论中是有五行的。六经病的欲解时条文,就是决定论的体现。医学上最大的决定论就是“基因”。可是方证派认为这六条是王叔和加上去的。,就那几个“乘”字,除此外怎么也看不见五行,而这几条可能是王叔和加上去的。意义也不大。,五行的用途是运气 运气的主题是决定论,五运六气就是一个决定(控制)论的典范。然而由于对人主观能动性的强调

15、,东方社会主义阵营迟迟难以接受决定论。致使我们对基因等问题的研究落后了许多。1999年六国公布人类染色体碱基对序列时,中国也是其中之一,然后中国仅完成了其中1%的工作。,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这个每篇后头都有这么一句话,这个也是属于王叔和的,是照例的文字,这个是不是准确的没考验。但没有什么大意义。 胡希恕讲伤寒论,胡希恕老是怎么解读这几个乘的呢?,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这一条和下一条都有问题的,那么就这个证候呀,腹满谵语,是阳明病,胃不和者谵语嘛,腹满他里实,开始得的是太阳伤寒,腹满谵语就是传里了,传里发生阳明病了,但寸口脉呀还浮而紧,太阳伤

16、寒表还没撤呀,还没罢,那么说明是太阳阳明并病,就是说太阳伤寒传里已经发生腹满谵语了,但脉还是表证没罢的脉,仍脉浮紧,那证侯来分析呀,这是太阳阳明并病,那么怎么闹的肝乘脾这就不知道了,所以这不可理解的,名曰纵。刺期门。那么这一段呀在医宗金鉴中说这个一定有错误,我认为也有错误,前后语言不通俗,那么刺期门穴就好理解了,去胸隔的邪热,那么这一段没有胸隔的症呀,他有胸胁苦满可以勉强说,只是腹满谵语这是阳明病,脉浮而紧是太阳伤寒脉,那么只能说是太阳阳明并病,下面的话有错,有遗误,这个医宗金鉴就这么说,那么各家说法也有不一的,不一的也说不出道理来,这我也都看过。,胡希恕老是怎么解读这几个乘的呢?,第109条

17、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 太阳伤寒,发热,表证呀,啬啬恶寒病在表,咱头前讲过了,伤寒发热恶寒嘛,啬啬恶寒就是表证的就是然啬啬恶寒,表证一个名字,大渴,里有热才大渴,本来太阳伤寒他要大渴也是病于里,渴而欲饮水所以其腹必满,他是大渴欲饮嘛,饮的多肚子就满,那么由底下这些症状,自汗出,这个伤寒是没汗的,自汗出当然这个表就自解了,小便利,这个水也有出处了,虽然有渴饮,一时腹满,但是小便利,水有去路了,这个满也自能消的,这样子其病欲解,这个是没什么大问题的,底下弄个肝乘肺也不可理解,这与肺也没关系,名曰横。也刺期门。 这俩段你们回去看看医宗金鉴就有,他说这里头绝对有遗误,各家也没说出个子丑寅来,所以这个书错误也是有的,而且搁到太阳篇里有没有意思,以后也没提到肝乘脾、肝乘肺的证治。这俩段根本都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病没罢,阳明病显了,只能看到这个,那么说这个纵与横,都是肝移热于脾,移热于肺,有问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