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55547485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课件(共46张)(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寄语:,读书:圈点标注,边读边划。 听课:专心致志,边听边想。 交流:小组互助,边说边写。,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汉 族 维吾尔族 锡伯族,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 方民族大交融,学习聚焦,2.探讨孝文帝改 革内容及影响,3.培养学生自主、 合作学习能力,4.认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1.掌握淝水之战 的基本史实,整 体 感 知,冲撞篇 秦晋决战淝水岸,改革篇 迁都汉化谋发展,和谐篇 “胡”“汉”交融盛世现,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前秦),(北魏),宋,齐,梁,陈,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东晋,十六国,西晋,线

2、索梳理,南朝,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朝,统一,秦晋决战淝水岸,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东晋十六国形势,龟兹,qi c,沙漠,大海,汉水,苻f坚,对峙,冲撞篇秦晋决战淝水岸,淝水之战 强大后的前秦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面。 383年,苻坚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晋军以8万精兵应战,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状态。,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经过 (成语),383年,前秦 东晋,投鞭断流 草木皆

3、兵 风声鹤唳 东山再起,以少胜多,东晋胜利,前秦瓦解 北方再度分裂,阅读教材86页第2自然段、87页第1自然段 自主学习 完成表格,时间,双方,结果,特点,影响,冲撞篇秦晋决战淝水岸,史料一(前秦):苻坚说:“现在,我有兵卒八十七万,凭我们人多,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进攻东晋,就好像疾风扫秋叶一样。”,史料二(前秦)军队虽然有80多万,但向南进军时前后千里,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到达前线的只有30万。,史料三(前秦)苻坚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当兵,拼凑了步兵60余万、骑兵27万,浩浩荡荡南下,企图灭亡东晋,统一中国。”,狂妄自大 骄傲轻敌,淝水之战中前秦惨败的原因,矛盾尖锐 失去民心,战线过长

4、兵力分散,论从史出,冲撞篇秦晋决战淝水岸,迁都汉化谋发展,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民 族,都 城,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建立时间,统一时间,鲜卑族,拓跋部,439年,鲜卑,北魏孝文帝: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四岁继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北魏孝文帝,初识孝文帝,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平城,洛阳,根据材料说一说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方面,洛阳和平城相比具有哪些优势?,改革第一步:,(494年),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此间(平城)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洛阳为数朝之都,

5、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孝文帝迁都 为了冲破迁都的阻力,孝文帝颇费了一番心计。一天,他突然宣布要大举南伐,遭到百官的强烈反对,包括他的叔父拓跋澄在内。退朝后,孝文帝单独留下拓跋澄,对他说:“平城地方天寒地偏,远离中原,没有太大的前途。宣布南伐只是个借口,我的真实意图是迁都洛阳。”拓跋澄醒悟过来,表示拥护迁都。南伐至洛阳,恰逢秋雨连绵,文武大臣们叫苦不迭,苦求停止南征。孝文帝趁机提出迁都洛阳,众大臣权衡后表示愿意迁都。,历史故事,观看视频,然后结合教材P88,归纳孝文帝汉化措施的内容。,改革第二步:推行汉化措施,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1.语言:官员在朝

6、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用汉语,2.服装: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姓氏:改鲜卑姓为汉姓,4.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5.政治: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采汉制,缩句游戏,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用汉语,材料二:孝文帝自己迎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入宫,同时令自己的六个兄弟都娶汉族高门士族的女儿为正妃。,联汉姻,材料三:北魏初年的官制是汉、鲜卑杂用,孝文帝在模仿两晋、南朝官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清除官制中的鲜卑成分。,采汉制,对号入座,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穿汉服,改汉姓,胡服,汉服,北魏

7、孝文帝出御图,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1.迁都洛阳,2.汉化措施,用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联汉姻 采汉制,公元494年,孝文帝改革,学会归纳,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北魏迁都以后,洛阳再度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在这里,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他们一改往日不尊老,不养老的陋习,老人得到了子女的照顾。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交融。,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最终被先进民族的先进文化所征服”。 马克思,改革篇迁都汉化谋发展,“胡” “

8、汉”交融盛世现,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概念解读,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流融汇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这是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现象。,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民族交融,一看图片:看下列图片所反映的生产生活方式,哪些原本属于“胡人”?哪些原本属于汉人?,火眼金睛,胡,汉人胡食,汉人胡服,汉人骑马,胡人牛耕,再看图片:看看“胡人”和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胡,汉,胡,胡人汉服,汉,汉,胡,胡,汉人席地而坐胡床、胡椅、胡凳,湘妃竹,百鸟朝凤,十面埋伏,奔驰在草原上,魏碑,胡

9、舞,北魏乐俑,北魏乐俑,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胡,汉,生产生活 政治制度 社会习俗 思想文化,民族心理,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汉,胡,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走进生活,看看我们身边有没有民族交融的现象?你能否举个例子?,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民族交融的意义:,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再识孝文帝,合作探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1.是否顺

10、应历史潮流,促进社会发展 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3.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大交融,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孝文帝改革后不久,北魏就走向分裂。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结果,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孝文帝是“千古罪人”。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和谐篇“胡”“汉”交融盛世现,迁都洛阳,民族大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淝水之战的战争双方是( ) A.西晋 前秦 B.东晋 北魏 C.西晋 北魏 D.东晋 前秦,(2)除了材料中规定的以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北魏孝文帝 鲜卑族,改汉姓 穿汉服 联汉姻 用汉制,请回答:下诏的是哪位皇帝?他是哪个民族的?,历史回眸,你能否举个我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例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