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494086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学考)(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必修一梳理 班级姓名 劝学劝学 一、实词 1、学不可以已 (停止) 2、金就砺则利 (靠近,接近)草创未就 (完成)诸侯各就国 (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 (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 (遭受) 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快,引申为洪亮) 4、而致千里 (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 (送到)致意 (表达)致食客三千 (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 (牵连) 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停止) 7、用心一也 (因为)用之所趋异也 (因为)二、虚词 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君子

2、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 (修饰)吾尝跂而望矣 (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修饰/转折)顺风而呼 (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因果) 蟹六跪而二螯 (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 “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 (代词) 輮使之然也 (代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 (助词,定中之间,无义) 蚓无爪牙之利 (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 译: 2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 译:师说师说 复习要点: 一、重点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 1师 课文中出现 26 次,它的含义和用法如下: (1)作名词,有两种情况: 作“老师”讲: 古之学者必有师 作“专门技艺人”讲: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2)作动词,有三种情况: 作“学习、效法”讲:吾师道也(“师道” ,动宾关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作“从师”讲:或师焉,或不焉;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 ,偏正关系) 作“以为师”讲意动用法(下面专讲) 2之 课文中出现 25 次,它的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两种情况: 指代人或事物:择师而教之 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

4、于“这类” 、 “这些”:郯子之徒;巫医乐师百 工之人 (3)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放在定语与中心词之间: 古之学者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表示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 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三种情况:作代词,指代自己 ,君将哀而生之乎;作助词表示 定语后置,蚓无爪牙之利;作动词, “到” 、 “往” , 吾欲之南海 3其课文中出现 17 次,用法如下: (1)作代词,有四种情况: 在主谓短语中作主语: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他)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那些) 复指,作主语:古之

5、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他们) 作兼语: 余嘉其能行古道(他) 作定语: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他们的) (3)作语气副词,有两种情况: 表猜测: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大概) 表感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多么) 二、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 心理活动的动词。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 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 吾从而师之 名词 以为师 渔人甚异之 形容词 以为奇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动词 以为耻 三、写出段意,指出本文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段 意 论 点

6、 一、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二、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分论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感也难矣 三、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 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四、说明写本文的原因 结论:向后学号召 1不拘于时;2能行古道。照应以上两个分点 一、实词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岂,难道)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糊涂) 3、作师说以贻之 (赠送)二、常用词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 2、是故无贵无贱 (所以,因此)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一定)

7、 4、如是而已 (罢了)三、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 今:看字发出声音 3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 今:小学校 四、虚词 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 (承接) 惑而不从师 (转折)吾从而师之 (承接)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并列)小学而大遗 (并列) 则群聚而笑之 (修饰) 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 (的)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取独) 圣人之所以为圣 (主谓取独)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前标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 3、其其闻

8、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代词)其皆出于此乎 (推测,大概) 其可怪也欤 (那)吾其还矣 (祈使,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 (反问,难道) 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而耻学于师 (向)于其身也 (对于)其皆出于此乎 (从)不拘于时 (被)5、乎生乎吾前 (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 (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译:2、不拘于时 (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9、判断句) 译: 赤壁赋赤壁赋 一、实词 1、七月既望 (农历十五) 2、举酒属客 (“嘱” ,劝酒)乃以秦王属吏 (交付,托管)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跟随)冠盖相属 (连接)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 ,嘱托)属四方多难 (适逢)天下属安定 (适才,刚刚)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若属皆且为所虏 (类)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归属,隶属)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属于) 3、凌万顷之茫然 (越过) 4、正襟危坐 (端正)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当/攻占) 6、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7、而卒莫消长也 (最终,到底) 8、虽一毫而莫取 (即使) 9、肴核既尽 (已经) 10、吾与子之所

10、共食 (“适” ,享用)二、虚词 1、而倚歌而和之 (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客 (修饰)侣鱼虾而友麋鹿 (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转折)客喜而笑 (修饰)2、之月出于东山之上 (的) 纵一苇之所如 (主谓取独)凌万顷之茫然 (定后标志) 吾与子之所共适 (主谓取独)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的)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代词) 3、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从)徘徊于斗牛之间 ( 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寄蜉蝣于天地 (在)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语气词) 相与枕藉乎舟中 ( 在)三、常见文言句式翻译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译: 2、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译: 3、客有吹洞箫者 (定语后置)译: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被动 )译: 5、而今安在哉 (宾语前置)译: 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译: 7、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置)译:始得西山宴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实词 1、自余为僇人 (同“戮” ,刑辱) 2、到则披草而坐 (用手分开) 3、梦亦同趣 (同“趋” ,往,赴)韩厥告赵朔趣走 (同“促” ,赶快)趣赵兵亟入关 (同, “促” ,催促)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取) 4、缘染溪 (沿着)缘木求鱼 (攀援)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