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409779 上传时间:2018-09-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情绪行为管理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國小兒童常見問題與輔導策略,王加恩 台北馬偕醫學中心精神科 兒童臨床心理師 輔仁大學臨床心理學所臨床講師/督導 教育部部定講師 台大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班 2010.Sep, 17 & 18 北縣教育局輔導知能演講 E-mail: .tw 台北馬偕精神科-兒童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週五下午),2,What are we meet?,Children Myself Interaction processing and outcomes不同的生活習慣 不同的學習態度 不同待人處世的態度與做法 不同的價值觀 頭痛不喜歡但要有愛心無條件包容接納,3,辯論題目,請各組分為(1)正方/當孩子的辯護律師與 (

2、2)反方/當檢察官要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有一位學生,總是會煽動大家上課時說話或是傳紙條,甚至玩小玩意。老師制止無效,而且會跟老師開玩笑或是把老師的話當耳邊風。,4,FeelingThinking,How to “Empathy” Verbalized Visualized Emotional Connection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ReconstructionThats try some activity,5,Decision Processing,KNOW WHAT KNOW WHY Search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KNOW HO

3、W and Another WHY ACTION FEEDBACK and Modification Go On,6,孩子在校常見的問題行為,外向性行為(違規犯過行為) 注意力不佳、過動 暴力攻擊行為;威嚇行為 言語攻擊、罵髒話 不順從反抗行為,如不守規矩或擾亂上課秩序 濫發脾氣 反抗權威、誣蔑師長 破壞公物 逃家、逃學 撒謊 偷竊 長期缺席或經常遲到、請假 衝動、倔強 傷害小動物 孤立他人,內向性行為(情緒困擾問題) 憂鬱、情緒低落 焦慮緊張、神經質 畏縮、羞怯、過度安靜 人際關係缺乏、獨來獨往 自卑,缺乏自信 不敢表現自己意見 敵意情緒 自虐或自傷行為 自殺意念或行為,評估方式1:家長與師

4、長 評估方式2:孩子自填量表 評估方式3:遊戲,投射測驗評估,7,可能導致問題行為表現的臨床兒童心理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自閉症(Autism)/高功能自閉症(HFA) /亞斯伯格症(Asperger) 對立性反抗疾患與品行疾患(ODD/CD) 學習障礙(Learning disorder; LD) 輕度至邊緣智能障礙(Mild M.R) 情緒障礙( Emotional disorder ) 兒童憂鬱症(Childhood depression) 兒童焦慮症/強迫症(Childhood anxiety) 兒童依附困難(Attachment disorder),8,自閉症常見的症狀

5、表現是.,人際社會性互動有質的障礙 不太看人、不太理人、無法正確使用非語言行為、缺乏主動與人互動的興趣、不知道如何交朋友等 溝通有質的障礙 如語言發展遲緩或是無語言能力、具備語言能力的孩子依舊在語言理解與語言使用上有困難、仿說、無法與人維持有意義的談話等現象 行為、興趣及活動模式相當侷限重複而刻版 如喜歡專注於無意義的排列物品、喜歡看旋轉的東西、刻板而重複的運動性做態身體動作(mannerism)。 這些自閉症狀在三歲前便已顯現。 亞型: 低、中、高功能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9,何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 易分心、注意力持續力短、有聽沒有到、忘東忘西 活動量大 過度好動、坐不住、手腳

6、亂動 衝動 缺乏耐心、無法等待、不怕危險、無法從經驗中學習、攻擊力高、社會成熟度低 其他常見症狀(最頭痛之處) 學習困難、攻擊行為、反抗性高、高敵意、人際關係差、情緒困難、手眼協調差、動作協調差等等 病因: 大腦神經傳導物質不足,10,攻擊行為,攻擊行為是兒童發展必須的行為 攻擊行為可以視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學習與適應歷程;這些反抗與攻擊行為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認知能力成熟,社會技能增加等等而下降。大多數的反抗與攻擊行為會在十三到十五歲時達到高峰,而後漸漸下降(Loeber & Stouthamer-Loeber, 1998);而其中約莫有5-15的孩子會持續出現嚴重的反抗攻擊行為。 依意圖分為

7、工具性攻擊(Instrumental aggression)與反抗習慣 敵意性攻擊(Hostile aggression) 依行為表現分為 肢體暴力攻擊 言語攻擊,11,對立性反抗疾患ODD,反抗或攻擊行為過度的孩子稱為對立性疾患與品行疾患。所謂對立性疾患,主要症狀在於持續出現與年齡不相稱的違抗、敵意、反抗等行為。例如:常常故意與人唱反調,惹別人生氣;容易生氣並責怪他人等。對立性疾患的盛行率為12(Nottelman & Jensen, 1995)。 至少持續六個月的違拗、敵視、及反抗行為模式,並出現下列行為中四項以上: 常發脾氣 常與成年人起爭執 常主動反抗或拒絕聽從成年人的要求或規定 常故

8、意激怒他人 常因自己的過失或不當舉止而責怪他人 常暴躁易怒或易受激怒 經常充滿憤怒與憎恨 經常懷恨與記仇 此行為障礙造成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的重大損害,12,品行疾患Conduct Disorder,一種重複而持續的行為模式,侵犯他人基本權益或違反年齡相稱的主要社會標準或規範,在過去一年表現下列行為三項以上,至少一項發生於過去六個月內: 攻擊他人及動物 常欺凌、威脅、或恐嚇他人 常引發打架 曾使用能造成他人嚴重身體傷害的武器(如-棍棒、磚塊、敲破的玻璃瓶、刀、槍械) 曾對他人的身體殘忍 曾對動物的身體殘忍 曾直接面對受害者而偷竊 曾強迫他人與自己發生性關係 破壞財產 曾故意縱火以意圖造成嚴重

9、損害 曾故意所毀他人財產 詐欺或偷竊 曾侵入他人住宅、建物、或汽車 經常說謊以獲取利益或逃避義務(即詐欺他人) 曾在未面對受害者狀況下偷竊價值不菲物件(如闖入商店行竊、偽造) 嚴重違反規範 十三歲前便經常不顧父母禁止而夜間在外遊蕩 逃家在外過夜 十三歲前便經常逃學 此行為障礙造成社會、學業、或職業功能的重大損害 品行疾患,則較對立性疾患更為嚴重,除了反抗對立的行為外,還會出現違規、違法、傷害他人身體會財物等嚴重行為,譬如:一再翹課、偷竊、虐待小動物、傷害他人身體等嚴重違規行為。此疾病的盛行率約為2-6(Hinshaw & Anderson, 1996)。,13,為什麼呢?,遺傳基因、生理因素

10、天生氣質特殊-堅持度高、情緒激烈、負向 無力感與低自尊的acting out 家庭因素導致錯誤的價值觀與扭曲的情緒 家庭暴力、身體虐待、高壓管教方式、婚姻衝突、缺乏家庭凝聚力、父母管教原則不一致、家庭紀律混亂、過份溺愛放任孩子、孩子對家庭問題的抗議方式 認知或社會能力發展問題,缺乏社交技能(語言遲緩、認知遲緩、注意力不足過動兒、自閉症、亞斯伯格症 ) 社會環境與社會文化影響,14,如何面對孩子的攻擊行為 -三不五要策略,不具攻擊性環境的建立 不以暴力回應 不否定孩子 要兼顧孩子的自主性與紀律感 要教導正確行為 / 危機轉為轉機 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 與被欺負孩子的溝通 要找出孩子可能隱藏的認

11、知、語言或社交功能缺損或扭曲之處 要主動學習家長與師長的情緒管理,15,1.至少持續兩週有憂鬱心情或失去興趣或喜樂 2.幾乎每日同時出現下列症狀五項(或以上): (1) 持續有憂鬱心情(易怒) (2)興趣減少 (3)體重明顯下降或增加 (4)失眠或嗜睡 (5)情緒激動或遲滯 (6)疲累或失去活力 (7)思考能力或專注力減退 (8)無價值感或罪惡感 (9)反覆想到死亡 兒童憂鬱症的盛行率: 2% (Poznanski et.,al.,1994);20憂鬱狀態 男女小學學童的比例 女:男 1:1,何謂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16,兒童憂鬱症常見的症狀,生理症狀 食慾減少、發育

12、減緩 睡眠困難 疼痛 腸胃問題 常常無緣無故生病;身體化症狀 情緒表現 憂鬱心情 易怒或容易失去耐心 對日常事物失去興趣 過度害怕擔心 過度壓抑 過度的罪惡感,低自尊 缺乏自信,猶豫不決 不規則情緒或情緒平板 容易感到疲累無力,活動量減低,認知困難 / 認知扭曲 對外界失去信任與希望,甚至出現自殺想法 缺乏問題解決技巧(原發與次發) 對外界充滿敵意 人際關係困難或減損 社交的孤立 人際技巧困難;無法建立或保持良好人際關係 不適當的行為/其他特殊表現 反抗;言語或身體攻擊;逃學;翹家;混幫派 拔毛;攻擊行為;不當飲食行為 自傷或自殺意念或行為 學習能力困難 注意力渙散,學業成就減損,但此狀況無法

13、以智能不足或生理因素解釋之,17,問題行為輔導策略與訣竅,18,輔導孩子容易出現的陷阱,孩子比我們都還來得敏感而單純,與孩子相處往往能看到自己許多的性格面向,也是自己一個成長的契機。 與孩子相處時,會有幾個常犯的情緒互動禁忌(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我與孩子相處價值觀 貼標籤 嫌棄孩子 過度討好;界線不清,讓孩子侵犯你的界線 過度干涉;界線不清,侵犯了孩子的界線 不一致 不真誠 情緒化,否認情緒化 無法身教,19,檢視我與孩子相處的信念,( )我希望當個孩子心目中最溫暖的老師 ( )這些孩子是弱勢家庭的孩子,所以我一定都要包容他們,接納他們 ( )這些孩子,一定得降低期待,無法要求過高 ( )我希

14、望能夠救這些孩子,我只要夠認真努力完全的付出,一定可以幫助這些孩子的 ( )孩子就是要有規矩,要聽話,否則長大後就糟了 ( )若我的學生到處搗蛋,會很對不起大家,很丟臉 ( )我的學生不喜歡我,一定是因為我沒有孩子緣 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呢?,20,行為處理的重要原則,需先思考行為功能分析 適當的歸因與信念 重要的管教態度與技巧 清楚的指導語 合理行為目標的設定 家人管教原則須有一致性 以身作則 少責罵、處罰、嘮叨;多讚美(具體的讚美);多看優點而不要只看到缺點 持之以恆 增強原則(後述) 處罰原則(後述),21,行為管理技巧-錦囊妙招,預防,事前的溝通與預告 結構化原則: 建立孩子的規律性與

15、自控感 消弱 / 忽視 刺激連結 正增強/負增強;您會鼓勵孩子嗎? 積極處罰/消極處罰;您會處罰孩子嗎? 特殊活動設計 平日即增強良好行為 身教與機會教育,22,行為管理技巧1,防範:觀察每次問題行為出現的情境或原因,事先預防 找出常導致孩子行為問題的情境與原因,事先預防 例1:準備乾淨的房間,桌上只有作業無其他的小玩意,以便降低孩子分心的可能 例2:對於活動量大的孩子,可多給予活動的機會 例3:危險物品收好;或貼上標誌消弱/忽視:不理他,假裝沒看見 對於孩子刻意引起注意力的行為,可用忽視的方式處理。而當孩子一出現適當的行為後,再立即給予注意力。 例:用發出聲音、說髒話或吵鬧的行為得到關心與注

16、意。,23,行為管理技巧2,刺激連結 將孩子原有的刺激(原有行為)與反應(行為反應), 加入新的刺激(與原有行為一起出現), 以便讓孩子學會新的刺激(新的行為). 適用時機: 想塑造孩子的新的良好行為模式 舉例,原有行為:給糖果,新行為: 口頭說好棒,情緒佳,願意配合上課,24,行為管理技巧3,正增強:獎賞,給予孩子想要的東西 當孩子出現我們想要的行為時要給予獎賞 增強物的種類 實質的物品:糖果餅乾、玩具、錢 注意力;口頭的讚美;身體的接觸(擁抱、親吻);活動 例1:30分鐘內完成一半的作業,可以看卡通 例2:今天在學校上課沒有講話,可以有一包餅乾 負增強:幫孩子去除掉他不喜歡的東西 例:若今天一節課都有乖乖坐著上課,晚上可以不用幫忙洗碗。 正增強與負增強均是增加孩子良好行為的方法,25,增強原則-相對不良行為,先找出有效且適當的增強物 真誠且具多樣的鼓勵 合理的目標行為設定 降低標準,保持彈性 事先清楚約定何時給,如何給;哪種行為出現時會有獎賞 一開始要立即增強,行為穩定後改部分增強以增加行為的持續性 重複說出孩子作對的行為,並給予鼓勵,來增加行為出現的機率 良好行為穩定後,會有一段消弱期,別擔心,持之以恆,會回復的 增強的最終目標為建立孩子內在自我肯定的信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