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395485 上传时间:2018-09-2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4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品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yszjpwd-myxr-xm,医学健康系列精品课件,医学健康精品文档库,珍爱生命 关注健康,结缔组织病和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1、掌握SLE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及其防治措施 2、熟悉SLE的免疫学检查 3、了解SLE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讲授目的和要求,讲授主要内容,概述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SLE是有多系统损害症状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SLE患者血清具有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 以病情缓解和急性发作交替为特点 SLE好发于2040岁的育

2、龄女性 我国的患病率为1/1000,概 述,确切病因未明,与多种因素有关 1.遗传: 部分患者亲属中SLE的发病率高 易感基因:如HLA-II类的DR2,DR3频率异常,并与自身抗 体种类和症状有关;DR4减少SLE与狼疮肾炎的易感性等 2.环境因素:日光、紫外线、药物、微生物病原体等 3.雌激素:发病在更年期前女性多,男:女=1:9,病 因,发病机制,易感者,紫外线,病原体,免疫耐受性减弱,病 理,主要病理改变为炎症反应和血管异常中小血管:免疫复合物沉积,抗体直接侵袭管壁炎症和坏死,继发组织缺血和功能障碍 受损器官的特征性改变(1)苏木紫小体(2)“洋葱皮样”病变,WHO将狼疮肾炎的肾小球病

3、变分六型: 正常或轻微病变型(I型) 系膜病变型(II型) 局灶增殖型(III型) 弥漫增殖型(IV型) 膜性病变型(V型) 肾小球硬化型(VI型),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发热、疲倦、体重下降等2、皮肤黏膜:80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皮疹 颊部蝶形红斑,最具特征性 盘状红斑 指掌部或甲周红斑,光过敏(photosensitivity) 网状青斑(livedo reticularis) 口腔无痛性溃疡(oral ulcers) 脱发(alopecia) 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与SLE相关的特殊皮肤类型: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ubacute cutaneous lupu

4、s erythematosus,SCLE皮疹广泛,位于暴露部位,病变浅表,呈对称性,有时可形成疱状或大疱状,愈合不留瘢痕 深层脂膜炎型panniculitislupus profundus较少见,累及真皮深层及皮下脂肪层不累及表皮,表现为皮下结节,3、浆膜炎:胸腔积液、心包积液4、肌肉骨骼关节痛、红肿,股骨头坏死肌痛,肌炎5、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 LN) 约75患者有LN的临床表现,尿异常、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尿毒症表现为慢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偶可为急进性肾炎型,6、心血管心包炎,心肌损害,心瓣膜病,周围血管病变可有气促、心前区不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7、肺 35患

5、者有双侧中小量胸腔积液 狼疮性肺炎 肺间质性病变 肺动脉高压,8、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狼疮(neuropsychiatric lupus,NP)提示SLE病情活动, 病变累及脑表现头痛、呕吐、偏瘫、癫痫、意识障碍;幻觉、妄想、猜疑等精神障碍症状脊髓、周围神经均可受累,9、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症状与肠壁和肠系膜的血管炎有关约30患者有食欲不振、腹痛、呕吐、腹泻、腹水等约40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少数并发急腹症,如胰腺炎、肠坏死、肠梗阻,10、血液系统贫血:见于60的活动期SLE,10为AIHA,Coombs试验阳性白细胞减少:40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可能阳性血小板减少:20患者,抗血小板抗体阳性轻中

6、度淋巴结肿大:20患者,病理示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少数为坏死性淋巴结炎脾大:15患者11、眼:约15患者有视网膜血管炎;血管炎可累及视神经,抗磷脂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 syndrome, APS),临床表现为动脉和(或)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血清抗磷脂抗体阳性APS出现在SLE者为继发性APS,干燥综合征 (Sjgrens syndrome, SS),SS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约30的SLE患者有继发性SS,表现为口、眼干燥,腮腺肿大,抗SSA(+),抗SSB(+),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血常规异常

7、尿常规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血生化指标异常:白蛋白,球蛋白,严重肾损害者尿素氮,肌酐 血沉增快,(一)抗核抗体谱1.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ANA是筛选结缔组织病的主要试验,见于几乎所有的SLE患者,特异性低2. 抗dsDNA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多出现在SLE的活动期,自身抗体,3. ENA抗体 (1)抗Sm抗体:诊断SLE的标记抗体之一。特异性99,敏感性25。阳性不代表疾病活动性 (2)抗RNP抗体:阳性率40 (3)抗SSA(Ro)抗体:往往出现在SCLE、SLE合并干燥综合征及新生儿红斑狼疮的母亲 (4)抗SSB(La)抗体:其临

8、床意义与抗SSA抗体相同 (5)抗rRNP抗体:阳性说明病情活动,提示有NP狼疮或 其他重要内脏的损害,(二)抗磷脂抗体:包括抗心脂抗体、狼疮抗凝物、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等 (三)抗组织细胞抗体:有抗红细胞抗体,Coombs试验阳性,抗血小板相关抗体抗神经原抗体多见于NP狼疮 (四)其他:有少数的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和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补 体,常用的有总补体(CH50)、C3、C4的检测C3下降是SLE活动的指标之一C4低下除表示SLE活动性外,尚可能是SLE易感性(C4缺乏)的表现,一、狼疮带试验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的真皮和表皮交界处有否免疫球蛋白(Ig)沉积带 SLE的阳性

9、率约为50,狼疮带试验代表SLE活动性,狼疮带试验阳性,病理检查,二、肾活检病理 对狼疮肾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估计均有价值,LN 的免疫病理表现,X线及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MRI、CT有助于早期发现器官损害超声心动图对心包积液、心肌、心瓣膜病变、肺动脉高压等有较高敏感性而有利于早期诊断,多浆膜腔积液,1.颧部红斑 (Malar rash) 2.盘状红斑 (Discoid rash) 3.光过敏 (Photosensitivity) 4.口腔溃疡 (Oral ulcers) 5.关节炎 (Arthritis) 6.浆膜炎 (Serositis) 7.肾病变 (Renal disorder) 8

10、.神经系统病变 (Neurologic disorder) 9.血液系统异常 (Hematologic disorder) 10.免疫学异常 (Immunologic disorder) (与1982年诊断标准的区别是此项中将狼疮细胞阳性改为APL阳性) 11.抗核抗体阳性 (Positive antinuclear antibodies),如果11项中有4项阳性者,在除外感染、肿瘤和其他结缔组织病后,可诊断为SLE。其特异性为85,敏感性为95,SLE分类标准(美国风湿学会1997年修订),诊断标准,SLE病情的判断,疾病的活动性常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进行评估 疾病的严重性依

11、据受累器官的部位和程度,伴心、脑、肾等主要脏器 受累,发生AIHA或血小板减少伴出血倾向时表明病变严重 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使病情加重,鉴别诊断,需与各种皮炎、癫痫病、精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药物性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进行鉴别,治 疗,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个体化治疗 治疗原则:疾病活动且病情重的患者,予强有力的药物控制,病情缓解后,则接受维持性治疗 处理难控制的病例,抢救SLE危重症 处理或防治药物副作用,心理治疗,使患者对疾病建立乐观情绪 急性活动期要卧床休息 避免诱发因素和刺激药物,阳光曝晒和紫外线照射注意避孕,防治感染,1.一般治疗,2.

12、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 GC),根据病情以及对激素的反应行个体化使用对不甚严重病例,泼尼松每日1mg/kg,晨起顿服至48周后逐渐减量,每12周减10,减至每日0.5mg/kg,减量应更慢,再维持量激素冲击疗法:用于急性暴发性危重SLE,甲泼尼龙 l000mg/d,连用3天,接着泼尼松治疗,不良反应如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诱发感染、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等,应密切监测常用激素的等效剂量泼尼松5mg、甲泼尼龙4mg、地塞米松0.75mg大剂量激素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412周,激素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宜尽快减小剂量,3.免疫抑制剂,较严重的SLE,应用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

13、抑制剂,更好地控制SLE活动,减少SLE暴发,减少激素应监测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1)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CTX冲击疗法,每次剂量1016mgkg,每24周1次,6次后,改为每3个月1次,至活动静止后1年副作用:胃肠道反应、脱发、肝损害及骨髓抑制等,当血白细胞3109L时,暂停使用,(2)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疗效不及CTX好,适用于中等严重病例,脏器功能恶化缓慢者,剂量每日口服2mgkg (3)环孢素(cyclosporin) 大剂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使用412周,病情仍不改善,应加用环孢素,每日5mgkg,分2次服,3个月后渐减量,维持治疗,注

14、意肝、肾损害,(4)麦考酚吗乙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 可与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同时应用(5)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 对皮疹、关节痛及轻型患者有效,久服可能对视力有影响(6)雷公藤总甙(tripterygium Glycosides)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较大,如对性腺的毒性,IVIG静脉注射适用于某些病情严重而体质极度衰弱者或(和)并发严重感染者每日0.4g/kg,静脉滴注,连用35天,4.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轻型:以皮损和(或)关节痛为主,可选用羟氯喹(或氯喹),辅以非甾体抗炎药。无效应尽早服用激素,每日泼尼松0.5mg/kg 一般型:

15、有发热、皮损、关节痛及浆膜炎,并有轻度蛋白尿者,泼尼松,每日0.5mg1mg/kg,药物治疗方案,重型:伴心、脑、肾等脏器受累,发生溶贫或血小板减少伴出血倾向时,泼尼松每日1mgkg或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同时免疫抑制剂治疗。 缓解期:每日晨服泼尼松7.5mg,药物治疗方案,SLE与妊娠,SLE具备下列条件者能够安全妊娠 没有中枢神经系统、肾或心脏损害 停用免疫抑制剂3月以上,仅小剂量泼尼松维持,病情缓解半年以上 密切监测,非缓解期SLE易流产、早产或死胎 妊娠可诱发SLE活动,特别在妊娠早期和产后6周 有习惯性流产病史或抗磷脂抗体阳性者,妊娠时应服低剂量阿司匹林(50mg/d) 激素通过胎盘时被

16、灭活(但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例外),不会对胎儿有害,妊娠时及产后一个月内均可按病情需要给予激素治疗 产后避免哺乳,预 后,生存率5年约85,10年约75,20年约68 有下述者预后差血肌酐已升高;高血压;心肌损害伴心功能不全;严重NP狼疮,预 后,死亡原因死于SLE本身病变者约占半数。最常见的是肾衰竭、脑损害和心力衰竭。死于SIE并发症者亦约占半数,主要是感染,现今医学分为传统医学、基于“生物-医学模式”近代发展起来的西医,20世纪西医又发展到“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或综合医学模式,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兴起,形成了系统医学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继传统医学、西医学之后中、西医学汇通的未来医学。

17、当代中国医学类专业比较优秀的学校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等学校。 中医即中国传统医药学,是形成于数千年前的中国,是建立在人们与疾病长期斗争的经验总结及阴阳五行、八纲脏腑辨证基础上,运用朴素辩证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认识机体、自然、疾病三者关系,发展起来的一门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脏器为概念的独特的医学哲学理论体系。在治疗上,除了药物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耳针等特殊疗法,它是世界传统医学中最完善的一种医学理论体系。它为人类尤其为中国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医学是最近三四百年来建立在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

18、学理论体系。主要采用科学实验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层次水平,发展极为迅速,超过其它任何一门医学科学,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主流。 可见中西医学,一个是以“功能人”为概念的独特的哲学医学理论体系,一个是以“解剖人、肉体人”为概念的新兴的现代医学科学理论体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从理论讲二者都不是科学的,势必影响各自发展。事实也证明这一切,中医长期停滞不前、疗效也不确实。西医尽管发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层次,但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对绝大部分疾病发病原因认识不清、发病机理弄不明白,治疗受到制约,在小小S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无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当多

19、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借助中医治疗。一个是疗效不确实,一个是有些甚至相当多疾病无法治疗,这就是中西医学结合的缘由。然而,由于二者是两套理论、两股道上跑的车,风马牛不相及,从理论上讲就没有结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罢了。故出现西医对治疗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医,而中医则往往采用西医诊断中医治疗,以及中西治疗法一块用的局面。 至于循证医学、比较医学、后现代医学、行为医学等所谓“医学”,都称不上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关于这一点在灵魂医学有关章节中将有相关点评。 总之,目前以中西医学为主的世界各种医学科学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故不能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

20、社会科学史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成为阻碍医学科学前进的羁绊。的确,要解决目前存在于中西医学甚至人文社会科学上一切疑难模糊问题,显然已完全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必须跳出中西医学的理论框架,建立起一个新的医学理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形成现代系统医学。该体系所涉及的一切问题不管从广度上,还是从深度上,都应该远远超过现有的中西医学理论,并将现有中西医学理论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范围之内。为了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原创人生、医学理论体系灵魂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观上或战略上圆满解释并解决了存在于人类医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史上的一切疑难模糊问题,而且还能

21、够使人们得以启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自身、不得不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多维世界。医学化验 医学定义(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极限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现在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虽然东西方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研究

22、人体健康与外界联系及病理机制的宏观微观顺序不同,但在不远的将来中西医实践的丰富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形成必将诞生新的医学-人类医学。 不同于现代医学,不同于传统中医, 金水医学诞生了,金水医学是以驱除病理,恢复生理为主张的全新医学,走出了人类医学的误区,治疗疾病的特色鲜明,不论是任何疾病都能做到从危为安,由重到轻的恢复办法。金水医学认识到人体是生命体,生命体有自己的强大的生理自我愈合功能,帮助生命体恢复自主作用才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对当今现代文明病,现代疑难病,现代慢性病,亚健康,一体多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治疗法则为“胃肠洁,气血流,玄府开,营卫昌”人生命体运动符合自然节律,最终达到人体生理增强

23、,消灭疾病的目的。 编辑本段医学的分类医学研究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 基础医学包括:医学生物数学, 医学生物化学, 医学生物物理学 ,人体解剖学, 医学细胞生物学 ,人体生理学, 人体组织学 ,人体胚胎学, 医学遗传学, 人体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病毒学, 人体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医学实验动物学, 医学心理学, 生物

24、医学工程学 ,医学信息学, 急救学, 护病学, 新中心法则。 临床医学包括: 临床诊断学 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 放射诊断学+ 超声诊断学+ 核医诊断学* 临床治疗学 职能治疗学 化学治疗学 生物治疗学 血液治疗学 组织器官治疗学 饮食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 语言治疗学 心理治疗学 内科学 外科学 泌尿科学 妇产科学 儿科学 老年医学 眼科学 耳鼻喉科学 口腔医学 传染病学 皮肤医学 神经医学 精神病学 肿瘤医学 急诊医学 麻醉学 护理学 家庭医学 性医学 临终关怀学 康复医学 保健医学 听力学。 编辑本段医学的起源手术治疗 中、西医学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救护、求食的本能行为。如动物受伤会

25、舐其伤口、遇热会避入水中,人与动物一样有着本能救护。人类的求食本能在寻找食物时,逐渐发现了葱、姜、蒜、粳米、薏米等虽为食物或调味品,却具有治病作用;生活经验创造了医学。先古人类通过劳动制造出利器,从而产生了砭石、骨针等医疗器具,逐渐掌握了运用工具治疗疾病的经验。与此同时,人们发现活动肢体可以舒筋活络,强身健体,“导引术”、“五禽戏”的形成,也是古代人们积累生活经验后产生的保健养生观;医、巫的合与分。由于原始人受制于智力尚未开化,对自然界的变化以及宇宙间的一切反常现象,心存恐惧,难以做科学、合理的解释,因而误以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医合流曾是中、西医学共有的一段历史。在中医学的历史进程

26、中,“祝由”术沿袭数千年,属于元明临床“十三”科之一,但以医学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汉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国古老的实证医学萌芽。由于儒、释、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国文化格局,“重道轻器”衍生出的务虚倾向,重体悟而疏实证,必然缺少逻辑推理,致使中国的实证医学成就在日后难以与西方医学同日而语。古埃及医师运用念咒、画符和草药治病,前二者就是巫医。西医在古希腊时期就开始医巫分家,亚里士多德曾详细描述了动物的内脏和器官,古希腊医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将唯物主义哲学运用于医学之中,在论圣病中说:“被人们称为神圣的疾病(指癫痫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圣,与其他任

27、何疾病一样起源于自然的原因。只因这些病症状奇异,而人们对它们又一无所知,充满疑惑,故而将其原因和性质归之于神灵。”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唯物主义医学体系,加快了医学科学化的进程;轴心时代中、西医学的峰巅之作。雅斯贝而斯曾说:“如果历史有一个轴心,那么我们就必须将这轴心作为一系列对全部人类都有意义的事件,发生于公元前800至200年间的这种精神历程似乎构成了这样一个轴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这个时期。并且是独立地发生在中国、印度和西方”。这一阶段,是东、西方哲学、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学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绝后的学术繁荣局面,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处在

28、古典希腊文明的开创时期,出现了德谟克利特、费底亚斯、阿基米德、苏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东、西方科学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着中、西两座医学的峰巅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诞生了。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已从简单的临床经验积累,升华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关于希波克拉底全集,意大利著名医史学家卡斯蒂格略尼认为:“是自然科学几乎没有萌芽的时代,在医术上具有先进性的最宝贵的代表文献。希波克拉底学派的医学虽然在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的知识上有缺陷,虽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过动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临床实验和哲学推理的基础上,终能使医学提高到难以超过的高度。这是历史上最有意义的现象之一,并可能

29、是最重要的,因为它说明通过经验,实际观察和正确的推理,可以得到极有价值的宝贵材料,他的确解决了医学历史上具有决定性倾向的开端。”比较黄帝内经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论建构有诸多相似之处:废巫存医、整体观念、调节平衡、哲学思辩、临床实践。其中黄帝内经强调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从外测内,可以不依赖解剖形态学而照样诊治疾病。其理论体系是自洽的,难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虽然没有系统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基础知识,但却强调具体的解剖结构,为医学的实证开了先河。这些差异为中、西医学的日后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笔。医学教材 东、西方文化历史背景是中、西医学形成、发展的土壤。公元2世纪东、西方的两位医学巨匠张仲景和盖

30、伦,传承了不同的学术思想,创建了迥异的医学范式,发展和完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使中、西医学各自走向了两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在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述的伤寒杂病论之前,就有内经、难经、本草经等古典医药典籍。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继承了内经等基本理论和丰富的医药知识,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其贡献在于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西方,盖伦的一生生活在罗马帝国时安东尼父子的执政期。彼时,罗马帝国的繁荣,为盖伦的医学成就、以及西方医学的昌盛,提供了可靠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保证。盖伦继承希波克拉底的学术思想,著述200余部著

31、作,现存的83部著作中,内容涉及解剖、生理、病理、卫生、药物、希波克拉底文集研究、哲学、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历史、法律等。倡导实证医学,他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视实验、疾病局部定位思想、重视形式逻辑、强调演绎法等特点,对后世西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中、西医学在张仲景和盖伦完全相悖的医学范式引导下,开始步入了分道扬镳的历史进程。在中华文化强调“中和”的大背景下,学术界便有了“海纳百川”的宽松气氛。出现了学术流派精彩分呈,如瘟病的寒温之争,经方时方之别等。中医学按张仲景的思维范式,蓬蓬勃勃的发展起来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医疗实践的发展,最初的中医学理论已无法诠释新的科学事实,因此,医学

32、理论必须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这就促使中医学进入汉代以后,呈现出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共包括四个时期: 编辑本段魏晋隋唐时期由于重视总结临床经验,并继承整理发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医著的理论,出现了众多名医名著。如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和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编辑本段宋金元时期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学术文化领域百家争鸣,特别是思想家的革新精神,为中医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性进展,提供了有利的文化背景。宋代陈无择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一书,提出三因学说;并产生了最具盛名四大学派,刘完素倡导火热论;张从正力倡“攻邪论”;李杲提出“内伤脾

33、胃,百病由生”的理论;朱震亨创造性地阐明了相火的演变规律。 编辑本段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综合汇编、深化发展,临床各科辨证体系丰富、提高阶段。如明代楼英的医学纲目和王肯堂的证治准绳,清代吴谦等编著的医宗金鉴和陈梦雷主编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等。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注重实证研究,纠正了古医籍中关于解剖知识的某些错误,肯定了“脑主思维”,发展了瘀血理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标志着中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吴有性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温热病篇,吴鞠通著温病条辨等,在药物学研究方面,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药物学研究的成就。 而西方医学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逐渐进入了中世纪的千年黑暗,科学变成

34、了神学的奴婢,牧师取代医师。从13世纪开始,始渐复明,直到15世纪,冲破封建宗教藩篱,才得以迅速发展。达芬奇开创现代解剖学,维萨里创立解剖生理学;1731年意大利摩尔干尼创立了病理解剖学;1855年德国魏尔啸创建了细胞病理学;与此同时西方科学方法论对医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实验为主的实证方法(观察实验和比较分析)、及对医学研究中的“经院哲学”的彻底决裂、依靠各门自然科学所提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培养了医学家们的科学意识,赋予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使其摆脱了思辩推理的玄想而成就了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实验科学。至此中医学在实证医学领域已无法于西医同日而语。但中医学相对于西医学的优势是从宏观入手,注重整体

35、,强调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联系,重视辨证,主张“三因治宜”的个体化诊疗方略等。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差异中、西医学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诊治疾病,其基本理论各成体系并有根本差异。中西医学的差异不仅仅是有否实证的科学理念,最主要的是两种文化体系的差别。从理论上讲,中西医学是两种不可能统一的医学体系。“中体西用”曾成为中西医汇通派的指导思想,但由于两种医学的根基不同,硬在中医之体上套上西医之用,近一个世纪的事实证明,“汇通医学的体用判断脱离了中西医学的事实认识,以价值认识代替了事实认识,决定最终结果劳而无功”,因此,中、西医学应并存共荣而不必强求统一。 尽管目前中、西医学还不可能融合成为一种统一

36、的医学模式,但可以独立发展,并存共荣,整合互补。缘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西医学的发展趋势若仅仅是单纯地重视分析而忽略了整体结构和整体功能,无疑将渐行渐窄。而中医讲究“感悟”,未免夹带有很多主观因素,难以客观地定量,定性。若中医的诊察疾病能参考现代医学的微观分析,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统一,使中医诊断客观化,即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引入中医理、法、方、药的研究,使二者有机结合,互相借鉴、补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这将有利于中西医学的优势互补,“和而不同”,多元发展。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非典、禽流感和艾滋病方面发挥的独特作用也证实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具有肯定的临床

37、疗效。 编辑本段东西方医学交融不管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从二者现有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趋势来看,均是走向现代系统论思维,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科学体系之间具有系统同型性,属于本质相同而描述表达方式不同的两种科学形式。可望在现代系统论思维上实现交融或统一,成为中西医在新的发展水平上实现交融或统一的支撑点,希冀籍此能给中医学以至生命科学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进而对医学理论带来新的革命。 编辑本段现代中医史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1996年,清华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体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流动着的信息能量物质的混合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 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