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皮亚杰与对偶故事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50KB
约2页
文档ID:55385636
皮亚杰与对偶故事_第1页
1/2

皮亚杰与对偶故事皮亚杰与对偶故事对偶故事对偶故事: :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判断时采用的一种方法利用讲述故事向被试提出有关道德方面的难题,然后向儿童提问利用这种难题测定儿童是依据对物品的损坏结果还是依据主人公的行为动机做出道德判断由于皮亚杰每次都是以成对的故事测试儿童,因此,此方法被称为对偶故事法对偶故事一: A .有一个小女孩叫玛丽,她想使母亲高兴,于是便替母亲裁布但是,因为她还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大洞 B .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在她母亲外出时拿剪子玩,因为她不会很好地使用剪子,结果将自己的衣服剪了一个小洞 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了两个问题:( 1 )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 ( 2 )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下面就是其中的一个对偶故事: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在他的房间时, 家里人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但在门背后有一把椅子,椅子上有一个放着 15 个杯子的托盘约翰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他推门进去,门撞倒了托盘,结果 15 个杯子都撞碎了B .从前有一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他母亲外出了,他想从碗橱里拿出一些果酱他爬到一把椅子上, 并伸手去拿。

由于放果酱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在试图取果酱时,他碰倒了一个杯子,结果杯子倒下来打碎了皮亚杰对每个对偶故事都提两个问题:(1)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2)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通过大量的研究,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他律:他律: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自律:自律:指儿童根据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年幼儿童的道德判断是由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的,具有客观的性质,是一种他律水平的道德;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他们的道德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道德判断的标准开始逐步摆脱承认惩罚的影响,在评价某种行为的是非时,能依据自己掌握的道德标准对行为做出判断,这种道德判断具有有了主观的性质,是一种自律水平的道德 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在游戏中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社会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他们没有必须怎样做的认识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这是儿童认为独立于自身之外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一阶段儿童之所以表现出他律的行为,是因为:( 1 )儿童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权威与服从的关系,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2 )儿童的思维处于自我中心,只从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 , 不能明确地把自己与他人区分开 , 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应该与他人相互尊重并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儿童之所以能从他律转向自律,是因为:( 1 )这时儿童认识到与他人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2 )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脱离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规则只是在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