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55222535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河南省平顶山市、许昌市、汝州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第二次(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 1本试卷总分本试卷总分 150150 分。时间为分。时间为 150150 分钟。分钟。2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一。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

2、间有以赏罚论刑德、以教化论刑德等不同的来源。以赏罚论刑德,为发夹的基本观点,是霸道学说对刑德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罚,体现的是刑;赏,则体现的是德。刑赏并用,可以约束百姓按照国家设定的合理范围行事而不至于违法。国君有意识采用赏罚督责官吏、管理百姓,是为“刑德二柄” 。在法家的学理中,刑德只是作为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之权操之于君,群臣听命而已。由于法家秉持严刑峻法而忽略德治,其所理解的“德” ,只不过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属于手段,既非帝道论的本乎阴阳之德,亦非王道论的仁义之德。而刑,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惩罚上,是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与天地秩序无涉

3、。以教化论刑德,是儒家刑德学说的理路。在儒家看来,刑、德不可或缺。从论语中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主张来看,孔子治国亦不弃刑罚,常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7 这一做法,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相对于法家单纯依靠刑德赏罚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儒家更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反对不教而诛。经过了秦法严苛而骤亡的教训后,汉初儒生更强调德主刑辅,以纠正秦法之弊。如贾谊所言:“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 ”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通过教化改良百姓,将刑罚作为

4、国家治理的最后手段。在这样的学理认知中,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在这其中,儒家所谓的德,是以礼义为基础的心性培养、道德养成和行为修养,而非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2 -家狭隘的“庆赏”;其所谓的刑,则指因礼义而形成的法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家作为的“杀戮”立意迥异。这是因为儒家承认社会有先天道德要求、群体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法”作为对人之后天恶性的惩戒,担负着卫道护德的功能,由此而推行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帝道刑德论,亦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是外在天理赋予人的约束性,这是人之能群的客观存在。相对于王

5、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帝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规律性,认为人世间的社会秩序,源自于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的运行,必须遵照与天地俱来的客观要求。(选自阴阳刑德与秦汉秩序认知的形成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A. 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刑德之说,诸子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B. 儒家刑德学说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孔子强调刑、德不可或缺,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C. 韩非子认为刑赏结合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赏,能体现德,但实际上这种“赏”是一种狭隘的“庆赏” 。D.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一主张,表明孔子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

6、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首段总述,全文主要论述了法家以赏罚论刑德的观点及儒家以教化论刑德的观点。B. 文章第三段引用贾谊的观点,论证了汉代儒家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的治国理念。C. 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儒家推行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D. 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如最后一段第一句将儒家的德与刑和法家的德与刑进行对比。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法家的学理中,赏罚之权操之于君,法家的德既非本乎阴阳之德,又非仁义之德,只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B. “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可见儒家在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的同时

7、也注重“法”所担负的卫道护德的功能。C. 为避免重蹈秦法严苛而骤亡的覆辙,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D. 儒家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但更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而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答案】1. C 2. C 3. D【解析】1. 试题分析:A 项,扩大范闹原文有“秦汉学者所言” “在周秦间”的限制B 项 “孔子提出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错误,原文“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 。D项 “孔子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理解错误,法家强调以法律

8、手段惩处违法者,孔子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2. 试题分析:C 项, “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错有原因,没有效果。3. 试题分析:D 项, “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文中并无依据。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 D 项无中生有。(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盯住刘大雄王溱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

9、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主要负责党风党纪。卢浩同志,根据有关人员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并接受礼品,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刘大雄挺直了身子看着卢浩说。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那不过是属于试尝品,算不上礼品。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们算是其中的哪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意味凭两人的交情顶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卢浩心里还有点不服气。这事放在以前算什么?卢浩现在最担心的是未来的前程。自己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0、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不到五十岁,还有发展空间,这下麻烦了。想起这,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对刘大雄一肚子“意见” 。这天,不知谁又说起这事,说着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卢浩心想,对啊,别人能犯错误,刘大雄就不会马失前蹄了?盯住刘大雄。于是卢浩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但一连几天,刘大雄下了班也不离开办公室。卢浩纳闷,刘大雄连轴转也不嫌累?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也许这些日子他们忙,过几天就会松闲。人一松闲下来就会考虑个人生活,那时就有好戏看了。卢浩鼓励同事。晚上值班的同事打来电话,说刘大雄被一辆挂着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走了。公务车牌?那就是说是公车私用了,单凭这点

11、也是违纪。卢浩兴奋地搓着手。这回看他怎么说?卢浩突然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刘大雄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分配到了城市,一直干到处长。假如真的出了事,刘大雄会一下子跌落万丈深渊,从此抬不起后来。卢浩的同情心占了上风。他掏出手机想告诉同事别跟下去了,但又想到,他刘大雄考虑过自己吗?想到此,卢浩又把手机放进了口袋。快来吧,这里真的很热闹啊!好多公车,酒店门外还有登记的。同事有些激动又兴奋地说。卢浩打车往酒店奔去。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吗?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我这也是刚弄明白的。刘大雄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

12、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开始,无所事事,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同事们都私下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再后来,大家说起刘大雄来,更多的不是抱怨,而是钦佩了。下午卢浩在楼道遇上一位妇女在打听刘大雄的办公室。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卢浩觉得不能放过这个抓住证据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13、高考资源网- 5 -的难得机会,便指了指刘大雄的办公室。他快步闪进旁边的开水间。在那里面可以清晰地听到走廊上的谈话。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年底到了,让卢浩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获得先进。卢浩瞄了一眼刘大雄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 ,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那盯住谁?盯住自己。(光明日报2017 年 04 月 07 日 14 版,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标题“盯住刘大雄”简洁明了,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同时又具有悬念,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 卢浩对刘大雄处理自己的事情很有意见,他认为刘大雄不念及两人交情处理自己,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前途。C. 小说在刻画刘大雄时,除了对人物进行正面刻画外,还通过卢浩等人的盯梢侧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