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207258 上传时间:2018-09-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学绪论及症状学,江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陈宪生,基本概念,1、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旧称精神疾病(mental disease),是指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是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社会功能损害的个人情绪、认知和行为改变。 2、精神医学(psychological medicine)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3、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 医院精神病学、综合医院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4、精神卫生学(Mental Health) 是医学门类中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研究精神障碍发生、治疗、预防、康复的特点和规律,以预防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维护和促进正常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 包括个体精神卫生、群体精神卫生。 狭义(消极)精神卫生是指预防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 广义(积极)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生活质量。,基本概念,脑与精神活动,一、脑神经结构与精神活动 大脑包含1000亿个神经细胞。 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形成1000多个突触联系 10万亿左右的突触联系形成的环路是精神活动的结构基础。 二、脑神经递质与精神活动 脑神经递质有100多种,包括小分子(如单胺类)、大分子。 一种神经递质能与多种受体结合,产生不同的

3、生物学效应。 两种常见的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多巴胺,5-HT),三、脑可塑性与精神活动 脑的结构和化学活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宏观:学习记忆、行为表现、精神活动等脑功能表现。 微观:神经元突触、神经环路细微结构、化学递质、神经电生理 基因与环境(特别是后者)使大脑不断的构筑和变化。 学习训练、经验积累、外界环境刺激。,脑与精神活动,精神疾病的病因学,精神疾病的病因学是一个复杂而又十分重要的课题。也是目前精神医学基础理论中急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医学家对精神疾病的病因都作了大量的思考和研究,尤其是近半个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在多学科多方面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复杂,难以具

4、体而客观的仪器进行检查,其描述用语也抽象而主观,其发展水平与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哲学思想观点也关系密切。其病因的认识也是不断地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病因认识的历史,1、灵魂患病之说精神病学一词(psychiatria),源出希腊语。前缀即精神、灵魂之意,后缀为治疗之意即精神病学是治疗灵魂疾病之意。在古代认为有不依赖躯体的灵魂存在,灵魂可生病,也可接受治疗。2、 体液病理学说公元前5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科学的医学 奠基人,精神病学之父)认为人体内存在四种基本的体液,血、粘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协调混合则健康,不协调人就生病。相对应于某种体液为主的人的气质也有所不同:

5、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至今仍为气质类型的名称。,病因认识的历史,3、中世纪的魔鬼附体说中世纪医学被神学和宗教所掌握,对精神病的看法也大大后退,认为精神病人是魔鬼附体,对病人拷问、审迅、施行酷刑、烧杀、坑害等。,病因认识的历史,4、躯体病说1819世纪,有人认为灵魂不灭,不可能得病,如有精神病应是躯体的病所导致,仅此开始从躯体变化方面寻找病因,结累了资料。5、脑病说19世纪中叶,随着自然科学包括基础医学如生理学、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发展,及临床资料的积累,终于得出精神病是脑病变所致的结论。,现代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成果,1、生物学因素 (一)、遗传因素临床实践中发现,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

6、人格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的某些类型和偏执性精神障碍,具有明显著成绩的遗传倾向。但其遗传方式至今仍未阐明,是属于单基因还是多基因遗传,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目前学术界仍有争论,但多数学者倾向于多基因遗传。 (二)体质和性格因素体质是指在遗传的基础上,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整个有机体机能的状态。它表现为个体的反应潜力并作为决定个体意志行为方式的生物学基础,体质与精神疾病的关系目前仍无定论。四种体型:瘦长型、肥胖型、力士型、发育异常型。体型与性格的关系及与精神疾病的关系,认为精神分裂症多见于瘦长型占50.3,躁狂抑郁症常见肥胖型占64.6,疑病见于力士型,占28.9及发育异常型占

7、11.3。,现代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成果,(三)性别和年龄因素1)、性别:女性由于性腺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的特点,如:月经、妊娠、分娩、泌乳和产褥等影响,造成机体内环境的剧烈变化,引起脑机能障碍而出现精神症状。男性则多见酒依赖和物质滥用。2)、年龄:儿童、少年、中年、老年期各有其特点,易患不同类型或不同表现形式的精神障碍。 (四)器质性因素1)、感染:急、慢躯体和颅内感染均可引起精神障碍。如神经梅毒可致麻痹性痴呆。HIV感染者病毒进入颅内,产生痴呆表现。HIV感染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死亡释放毒素,损伤神经细胞引起精神症状等。2)、躯体疾病。3)、精神活性物质:包括中毒和依赖,如:阿托品中毒、毒品依

8、赖、工业废物中毒等。4)、颅脑损伤。,现代精神疾病病因学研究成果,2、心理社会因素 (一)心理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情绪状态、人格特征、性别、父母的养育方式、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状况、种族、文化宗教背景、人际关系均构成影响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 (二)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包括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恶劣可导致心身疾病、神经症或精神障碍。2)文化因素民族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不同的文化和环境背景下所产生精神疾病的病种症状、内容和频率多不相同。 3)移民因素移民可导致适应障碍,反应性抑郁等。,精神医学发展史,1、第一次革命:法国精神病学家皮奈尔(Pholippe

9、 Pinel,1745年1826年)在1793年去掉精神病患者身上的铁链,主张人道地对待患者。 2、第二次革命:精神障碍分类体系的建立。20世纪初期,冯特的学生德国医生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详细描述了早发性痴呆和噪狂症的临床特点、病程和预后,以及妄想痴呆与妄想狂的区别。在他所著的精神病学中,对精神疾病作了系统的分类,为精神病的分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第三次革命:心因性病因论与心理治疗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

10、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4、第四次革命:精神卫生运动展开 1909年美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1930年召开了首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开始重视精神障碍的预防。 比尔斯与美国心理卫生协会。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和鼓励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09年2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协会(比尔斯任顾问)。 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30年5月5日) 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医学发展史,5、第五次革命:生物精神医学发展 抗精神病药物的问

11、世是精神病学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自从发现了抗精神病药物,人们研究其药效机制进而研究神经介质与脑中各受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精神障碍发生的生物学机制,使得精神障碍能够以科学及客观的方法诊断和治疗。,精神医学发展史,精神病学的新发展,1)生物精神病学:神经生化(神经介质neural transmitters、营养因子)、神经下丘脑内分泌免疫、神经生理(ERP)、神经影像(neural image)、分子遗传(易感基因、SNP)。2)社会精神病学(social psychiatry):社区精神病学(community psychiatry,美国、日本和法国模式)、精神康复学、精神病流行病学(psychia

12、try epidemiology)等等。 3)心理测验(psychometrics or test)、评定(evalaution)和诊断量表(scale):标准化、定量、客观、可比和科学4)新的精神科药物的发展:抗精神病(antipsychotic or tranquilizer)、抗抑郁(antidepressant)、抗焦虑、镇静安眠、情感稳定剂(mood stabilizer)、抗痴呆(胆碱脂酶抑制剂)、抗胆碱(抗巴金森)药、神经营养药等等。5)诊断标准:ICD-10(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DSM-IV(Diagnostic a

13、nd statistic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CCMD-III(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 “描述性”向“操作性”发展,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科学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psychopathology)。为了判定某一种精神活动是属于病态或属正常,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 应注意结合当事人的心理

14、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概 述,每一精神症状均有其明确的定义,并具有以下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消失;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精神症状的表现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个体因素,如性别、年龄等。环境因素,如个人的生活经历、目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概 述,常见精神症状,感知觉障碍,(一)感觉和感觉障碍1 )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如声光的 刺激以及身体上某些轻微不适感的感受性增加。2)感觉减退:与上一症状相反,对外界刺激感受性减退,如强烈的疼痛,或者难以忍受的气味,都只有轻微的感受。3)感觉倒错

15、:对外界刺激光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样感受。4)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都是异样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二)知觉和知觉障碍1)错觉:歪曲的知觉,也就是把实际存在的事物被歪曲的感知为与实际完全不相符的事物。2)幻觉:一种虚幻的知觉,在客观现实中不存在的某种事物的情况下,病人却能感知它的存在。(1)内脏性幻觉:可产生与某一固定的 器官或躯体的内部。病人能清楚的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有空虫在胃内游走。(2)运动性幻觉:关于体内感受器如肌肉、肌腱、关节等运动和位置的幻觉。3)感知综合障碍:另一类较常见的感知觉障碍。病人在感知某一现

16、实事物时,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整体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这一事物(包括个人躯体本身)的某些个别属性,例如形象、大小、颜色、位置、距离等,都产生与该事物不相符的感知。常见以下几类:,感知觉障碍,感知觉障碍,(三)感知综合障碍 1、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体现出现故障。比如患者产生时间“飞快”,或者时间“凝固”的感觉。常见的有颞叶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2、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对事物空间距离或大小的判断出现故障,比如患者看见物体的形象比其实体大得多,或者将近物看的很远,这种症状多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3、运动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感觉运动的物体静止不动,或者静止的物体在运动。比如患者感到面前

17、的房屋在往后退,坐着的凳子在移动。常见于癫痫和精神分裂症。 4、体形感知综合障碍:又称体像感知综合障碍。比如患者感到自己的脸变长,变大,鼻子变宽等等。这种症状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幻觉是一种缺乏外界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现。如没有人讲话时听见讲话的声音。幻觉可以在意识完全清醒时发生,也可以在有不同感觉器官病变,感觉剥夺。 幻觉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和常见的精神症状。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觉属于精神病性症状,是精神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正常人有时也会有幻觉,主要发生在入睡前和醒来后。正常人幻觉通常是短暂的、单纯的,如听到铃声或一个人的名字。幻觉具有两个特征:1)逼真的知觉体验,并非想象;2)幻觉似乎来自外部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