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72632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性肾损害会改ppt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性肾损害,湖南省人民医院肾内科 黄安兰,概 述,药物所致急性肾衰(ARF)约占34.2%在老年人、有基础肾脏病者发生率更高,随着各种化学药品的不断问世 及各种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 或药物的滥用, 致使药物引起的急、慢性肾衰的报道日益增多,概 述,非专科临床医生对药物性肾损害认识不足 肾脏有巨大的储备能力,致使药源性肾损害不易早发现 某些药物所致的肾损害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常将药物的中毒症状误认为尿毒症的症状,造成延误诊治,如何合理用药, 避免毒副作用, 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S O S,肾脏易发生药源性损害的原因,肾脏血流丰富,大量药物可随血流到达肾脏 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

2、胞表面积大,约1.6平方米。增加了药物在体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的机会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面积大,药物在近曲小管被吸收,再经肾小管分泌和排泄。与肾小管的作用机会增加,就意味着药物对肾小管的直接毒性作用增加 肾脏耗氧量大,缺血、缺氧情况下,增加了肾脏对药物毒的敏感性 肾髓质中对流浓缩系统的作用,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由于逆流倍增机制,水分被重吸收,使肾小管内药物浓度升高,到达髓质乳头区的浓度甚高,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病机理,直接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肾损害的程度与 药物剂量及疗程成 正相关,某些药物及其降解产物 诱发抗体产生形成 抗原抗体复合物, 坏死的肾小管上皮亦可成 为抗原,形成自身抗

3、体肾损伤 一般与药物剂量及疗程无关, 有时小剂量或一次用药后 即可造成病变,直接肾毒性与肾脏免疫性反应病变 可单独存在亦可同时并存而致病,药源性肾损害的发病机理,如磺胺,阿昔洛韦 可形成结晶 堵塞肾小管上皮细胞 致细胞坏死,化疗后引起溶瘤综合症, 产生大量尿酸结晶等,利尿剂过度使用 致血容量不足NSAIDs,环孢素,造影剂致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收缩ACEI对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血管活性不一致,引起肾损害的常见药物,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NSAIDs ACEI 造影剂 抗肿瘤药 含马兜铃酸类中药 免疫抑制剂 其他,抗生素,氨基糖甙类,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肾毒性与用药剂量与疗程有关 一般于用药5

4、-7天起病,7-10天时最强 非少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伴肾性失钾和失镁 个别表现为少尿型ARF 易感因素包括高龄,女性,肥胖,脱水,低钾、低钠血症,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 少数病例可有类似范可尼综合征的表现,内酰胺类,本身无明显肾毒性,通过免疫机制致病,表现为急性间质性肾炎 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无关 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潜伏期2天至数周,起病突然表现为血尿,轻中度蛋白尿,无菌性白细胞尿 部分病人有少尿或非少尿型ARF,伴全身过敏症状: 发热,皮疹,关节痛等 尿沉渣涂片染色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磺胺类,多由磺胺类药物在尿道或膀胱内形成结晶引起尿路梗阻所致 表现为血尿,结晶尿,

5、腰痛,5%患者可出现ARF 此外磺胺类药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尿,严重时可诱发ARF 还可引起过敏反应,往往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利福平,以往认为主要是药物引起溶血导致血红蛋白尿所致 目前认为利福平是一种半抗原物质,机体产生利福平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与红细胞,血小板,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成“三重免疫复合物”,引起临床所见溶贫,血小板减少,ARF,抗病毒药物 阿昔洛韦,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 对肾小管上皮的直接毒性 80%以原形从肾脏排出,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 需避免大剂量快速静滴,用药后需充分水化 血透可清除大部分阿昔洛韦,NSAIDs,药物相关急性间质性肾炎 药物相

6、关慢性间质性肾炎即 镇痛剂肾病 可导致肾乳头坏死,肾损害的发生与竞争性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密切相关,NSAIDs,NSAIDs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特点 多见于老年患者 用药后数月发生 80%患者有大量蛋白尿达肾病综合征水平伴ARF 大多数有血尿 全身无明显过敏症状,很少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嗜酸性粒细胞尿,NSAIDs,镇痛剂肾病的特点 多见于30-65岁女性,女:男约3-6:1 与用药有关的肾外病史如慢性疼痛 许多病人有长期服用镇痛剂或镇痛剂成瘾史 夜尿增多 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酸中毒 贫血明显,常与肾功能损害不平行,NSAIDs,肾乳头坏死 肾乳头坏死后脱落, 可出现突发性肉眼血尿 如出

7、现嵌顿则可有肾绞痛 常伴肾功能突然下降 尿检可见坏死的肾乳头组织,ACEI,ACEI 肾损害往往与临床医师未能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忽视易感因素有关 易感因素包括双侧肾动脉狭窄,孤立肾,低钠血症,低血容量,严重心衰,合用利尿剂和NSAIDs等 临床表现为无症状性血肌酐升高可有少尿或无尿 肾病综合征多见于应用卡托普利的患者,肾活检查示膜性肾病,这可能与其侧链上的巯基有关,抗肿瘤药 顺铂,是最常用的化疗药物 且呈剂量依赖性 肾衰常在用药3-5天后出现,可有蛋白尿,糖尿,少数患者有尿钠,磷酸盐排泄增多 低血镁亦是常见改变,尤其合并增加尿镁排出药物如庆大霉素或其他化疗药物,抗肿瘤药 丝裂霉素C,主要用于泌

8、尿系统及消化系统肿瘤 单次静脉注射可诱发ATN 肾衰常出现于治疗后期,伴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 病理表现为血栓性微血管病变,伴肾小球和间质血管内纤维丝沉积,肾小球硬化,坏死和间质纤维化。这些改变类似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免疫吸附治疗效果较好,药物性肾损害的常见临床类型及其引发药物,临床综合征 主要药物急性肾小管坏死 氨基糖甙类, 头孢菌素类, NSAIDs过期四环素, 多肽类, 二性霉素B, 利福平, 海洛因, 顺铂, 甘露醇急性间质性肾炎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 磺胺类, 多肽类,万古霉素,利福平,NSAIDs等肾前性急性肾衰 二性霉素B, ACEI, NSAIDs肾后性急性肾衰(尿路梗阻) 磺胺类

9、, 阿昔洛韦, 抗肿瘤化疗药血栓性微血管病变 丝裂霉素C慢性间质性肾炎 NSAIDs,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马兜铃酸等慢性肾衰 二性霉素B, 顺氯氨铂, 环孢素等药,药物性肾病的防治,合理选用药物和剂量 严格控制累计剂量,化疗前后充分水化 避免合用肾毒性药物,严密监测肾功能 冬虫夏草可以部分减轻肾毒性,马兜铃酸肾病,历史,木通:包括木通科的木通(古称三叶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三种不同药物 在我国,除了云贵川以外大部分地区人们使用的中药木通主要是指关木通,历史,1963年: 我国学者吴松寒在江苏医学上首先报道关木通致急性肾衰2例 1993年: 比利时学者Vanhaelen等发现

10、了2例患者持续服用中药减肥药发生ARF,在柳叶刀上报道,并命名为“中草药肾病”(Chinese herb nephropathy, CHN),从而引起广泛重视 此后研究发现,“中草药肾病”病例中所用中药均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 上世纪末,确定“中草药肾病”致病物质为马兜铃酸 (aristolochic acid) 中草药肾病改名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nephropathy (AAN),含马兜铃酸(AA)的植物,肯定含有AA马兜铃属 关木通(木通马兜铃) 马兜铃(青木香、天仙藤) 广防己(木防己) 木香马兜铃 铁线莲状马兜铃 绵羊马兜铃(寻骨风)

11、朱砂莲 长叶马兜铃 细辛(印度、加拿大、弗吉尼亚),可能含AA的植物 木通(苏木通、柴木通、白木通、五叶 木通、川木通、小木通) 红藤 五叶、中国、满洲细辛 银线莲 威灵仙,引起马兜铃肾病的常见中成药和方剂,流行病学,我国药物不良事件监测部门所报告的AAN已经超过500例估计实际发生病例远大于此数字国内文献分析,我国所报道的AAN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可能与药物产地与用药习俗有关,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理,大剂量,肾小管上皮细胞 坏死,急性肾小管坏死,小剂量,肾小管上皮细胞,血管 病变,直接毒性作用,慢性持续损伤,肾组织缺血,肾间质纤维化,肿瘤,凋亡,转分化,DNA损伤,马兜铃酸中毒特点,很强的

12、肾毒性 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与剂量相关(dose-dependant) 蓄积中毒 种族易感性,诊断,尚无国际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 主要依据明确的服药史 明显的肾小管功能受损 典型的病理表现急性期:广泛裸膜,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再生慢性期:皮质区或皮髓质区广泛间质纤维化,肾小管 广泛萎缩,无明显细胞浸润 若有条件,可于残留中药中检测马兜铃酸 排除其他原因造成的肾小管间质疾病,病例,42岁男性,因肾结石服用中药汤剂(含木通30g/d,共180g)后发生少尿型急性肾衰, 服药后月入院肾活检。检查: Hb8.5g/dl, SCr 1160umol/L, 尿蛋白0.72g/d, 尿糖+, 氨基酸尿. B超双肾增

13、大.转归:尿量增加,随访 6月,SCr降至220umol/L.,病 理 改 变-ATN,广泛或片状肾小管坏死 基膜裸露 小管上皮再生少见 间质少细胞性 病变易慢性化发展 血管内皮肿胀,脱落 肾小球病变轻,病例2,女性,22岁,因“面部湿疹”服用中药龙胆泻肝丸(含木通)2年(20克/天),服药 1年后出现乏力,夜尿增多,贫血,但继续服药,直至入院前1月出现纳差、恶心、呕吐,贫血加重,SCr 372umol/L,双肾已明显萎缩无高血压检查:重度贫血,大量低分子蛋白尿(占74),糖尿,氨基酸尿6月后进入血透,病理改变,间质广泛纤维化,浅表皮质病变更突出 近端小管上皮扁平 间质寡细胞性 小球完整或废弃

14、、缺血 血管:小动脉透明变,内膜粘液样增厚,纤维弹力组织增生,管腔狭窄,无坏死 无免疫复合物沉积 肾或泌尿系统组织AA-DNA加合物,治疗及预后,无特殊治疗 国外学者对少数病例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效果难以评价 ACEI缺乏临床研究证据 抗纤维化中药治疗:冬虫夏草?大黄? 总体预后差,常进入慢性肾衰、维持性透析。,造影剂肾病 (Radio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RCIN),定义,又称为对比剂(contrast media)肾病指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血肌酐上升44umol/L以上或者较基础值增加25%以上,流行病学,Nash K等学者于2002年

15、在Am J Kidney Dis报道,在4622例住院患者中,332例发生急性肾损伤,其中造影剂肾病占13%近年来,随着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广泛开展,该病已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据表明,与静脉内应用造影剂相比较,动脉内应用造影剂发生RCIN的风险更高。,发病机制,坏死细胞与T-H蛋白结合,形成胶状物,尿酸排泄增加,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溶酶体,线粒体异常,血流动力学 “二相效应”,内皮素-1升高 NO合成减少,髓质过氧化增加,尿酸盐结晶,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血流和GFR下降,活性氧产生增加,肾髓质缺血,造影剂肾病,造影检查 (尤其高危患者),肾小管梗阻,危险因素,肾

16、功能不全是发生RCIN的最危险因素 没有任何诱发因素者,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为3% 当Scr大于106 mol/L (1.2mg/dl),造影剂肾病危险开始增加 Scr为176.8 mol/L (2.0mg/dl)时,约20%的病人发生造影剂肾病 当Scr442mol/L(5mg/dl)时,50%病例可呈不可逆转的永久性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伴肾功能不全患者RCIN发病率有显著上升。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容易合并血管病变有关。糖尿病患者Scr处于132.6601.1umol/L时,RCIN发病率为8%92%。 糖尿病不伴肾功能异常是否为RCIN危险因素,认识并未统一。,危险因素,造影剂用量 尽管当前已常选用毒性较小的造影剂,但很多研究表明造影剂用量仍是引起R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造影剂的用量小于70ml可以有效降低RCIN发病风险。 造影剂用量的计算公式: 5ml体重(kg)/Scr(mg/dl) 最大用量不得超过300ml。另外尚需避免短时间内反复造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