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72100 上传时间:2018-09-24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9.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性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药性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药性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药性理论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药性理论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性理论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性理论ppt课件(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中药的性能,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以偏纠偏 致病因素脏腑经络机能失常阴阳平衡 阴阳偏盛偏衰 (正常机体) (疾病状态) 药物偏性 祛邪扶正 协调脏腑经络机能 纠正阴阳偏盛偏衰 中药性能(偏性、药性):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药性理论研究药性形成的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理论称为药性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地黄:【性味】鲜地黄:甘、苦,寒。 生地黄:甘,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四气:是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1 四气的概念及起源,起源: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序录“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

2、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论述。,第一节 四气,寒(大寒、微寒)和凉属阴 凉弱于寒 热(大热)和温(微温) 属阳 温弱于热 平性指药物寒热界限不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和的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等,有人认为实际上平性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如甘草,性平,生用偏凉,炙用偏温,也是相对而言,仍属于四气范畴。,2 、四气的性质和程度上的差异,四气、四性: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倾向)寒 凉 平 温 热寒 两类性质 热 程度不同,(另有“平性药”如:山药、党参、茯苓),以药物所治疾病为依据;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阳热证的药物,属于寒性或凉性药物。凡能够减轻或消除阴寒证的药物,属于热性或温性

3、药物。,寒性或凉性,热性或温性,3 四气确定的依据和基准,寒 证,定义:指感受寒邪,或阴寒内盛,或阳气虚损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头痛、苔薄白、脉浮。,(一) 表实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寒甚、无汗、身痛、鼻塞流清涕、气喘、脉浮紧。 (二)表虚寒证: 寒证的临床表现 + 恶风、自汗、鼻鸣 干 呕、脉浮缓。,解表散寒药物:麻黄、桂枝、生姜、细辛等,热 证,热证:指感受火热阳邪,或阳热亢盛,或阴虚阳亢所表现出的一类证候。,以身热烦躁,面目红赤,唇红而干,咽燥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为常见症的热性证候。 清热解表药物:薄荷、菊花、葛根、柴胡、栀子

4、、黄芩,4 四气所表示的药物作用,四气表示的药物作用 寒凉药一般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石膏、黄连、栀子等温热药一般具有:温里散寒、补阳助火等作用:干姜、肉桂、人参、党参、鹿茸等,5 四气的意义,素问至真要大论即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神农本草经“药有寒热温凉四气” 阳热证用寒凉药 阴寒证用温热药 寒热错杂证寒热药并用,患者,24岁,女,今日感冒,恶寒发热,无汗,身痛明显,便自行服用以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为主的银翘解毒片,但效果不佳,患者不解,上次感冒服用效果很有效,这次为什么效果不一样?,患者所患感冒为外感风寒,阴寒症,而银翘解毒片所含的金银花、连翘薄荷为寒性之品,故效果不佳。应服

5、用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温发散风寒之品。,第二节 五味,1、五味的含义及起源五味的含义指药物的真实滋味,包括辛、甘、酸、苦、咸,五种基本滋味,以及药物的作用。除五种基本滋味以外,还有淡味、涩味。习惯上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称“五味”。,什么是五行?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种属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体的某种东西。五是个普遍的数字,五指、五官、五脏、五味。有很多事物可以分为五类。 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 火温热、升腾、明亮 土生化、承载、受纳 金清洁、清肃、收敛 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行的相生相克,二、五 行 性 识 别 法,一个人是什么性,可以从形状,面色,声音,行态几方

6、面来辩。 木性人,身材细高,双肩高耸;长脸,上宽下窄,瘦而露骨,青筋暴露,走路高压有声;说话的声音,直而短,齿音;生气时,面色青而带杀气。,火性人,身体圆胖,体形丰满,柳肩膀;枣核形脸,上尖中宽,赤红面,肉多横纹,毛发稀疏;行动急速,走路上身摇摆(蛇行);说话的声音,尖而破,舌音;生气时面红耳赤。 土性人,五短身材,土性人有三厚背厚,唇背,手背厚。平方脸,蒜头鼻子,面色黄;沉重踏实;说话鼻音;生气时,面色焦黄。,金性人,身材苗条,单薄;长方形脸,颧骨高。面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举止轻佻;说话声音宏亮,唇音,生气时好冷笑,面色煞白。 水性人,体型肥胖,脸上窄下宽,重下额,面色淡黑。粗眉大眼,

7、毛发深黑。行动迟缓,拖泥带水。坐立时均好倚扶;说话声音慢长而低,喉音。生气时好哭,面色阴黑。,2 五味的作用,辛味 能散 发散 能行 行气、行血 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如解表药、理气药、活血药,大多具有辛味,多应用于治疗表症、气滞及血瘀等症。,“辛以润之”:如款冬花润肺止咳;菟丝子润养补肺。一般治疗表证的药物,如麻黄、薄荷,或治疗气血阻滞的药物,如木香、红花等,都有辛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的作用。补益药、调和药及止痛药多具有甘味,多用于虚证,脏腑不和及拘挛疼痛等病症。,甘味 能补补益 能缓缓急止痛能和调和药性、和中、解毒,如党参、当归、女贞子、甘草、天麻、钩藤等。,酸味 能收收敛,能涩

8、固涩既具有收敛固涩作用。如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的药物多具有酸味,大多用于治疗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泄、遗精遗尿、崩漏带下等病症。,如五味子、乌梅、芡实等,涩味 能收敛固涩。 本经“涩为酸之变味,涩味能收,与酸味同”。即涩附于酸之意。 涩味与酸味作用基本相同,故酸涩并称。但涩味与酸味有不同之处,涩味不具有酸味的生津、开胃、消食、安蛔等作用。,多用以治疗虚汗、泄泻、尿频、精滑、出血等证,如龙骨、牡蛎涩精,赤石脂能涩肠止泻。,具有通泄燥湿等作用。如清热燥湿药大多具有苦味,常用于实热火证及湿热等病症。 黄连、蒲公英、连翘、黄芩,(4)苦味: 能泄、能燥、能坚,(5)咸味 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

9、等作用。如泻下药、软坚药大多具有咸味,常用于治疗大便秘结等病症。,淡味 能渗、能利即有渗利水湿的作用。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如猪苓、茯苓等利尿药,第三节 升降浮沉,各种疾病在病机和证候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泻利、崩漏、脱肛),或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能够针对病情,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升降浮沉的作用趋向。这种性能,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法邪外出。,升上升提举 作用趋势向上 降下达降逆 作用趋势向下。 浮向外发散 作用趋势向外(向上)。 沉向内收敛固藏、泄利二便,作用趋势向内(

10、下),升,降,浮,沉的趋向主要取决于药物的质地轻重和气味厚薄。 质轻者升,质重者降。 厚指气味浓厚雄烈,薄指气味轻薄清淡。 一般来说升浮性药物物多辛,甘,温,热;沉降性药物多寒,凉,苦,酸,咸。,花,叶及质轻的药物多能升,浮,例如:菊花,薄荷,桑叶等; 子,肉及质重的药物多能沉降,例如:牡蛎等; 气薄则发泄,例如;干姜,肉桂等。 味薄则通将下行,例如;茯苓等。,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仍有些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不明

11、显或存在着二向性,如麻黄既能发汗,又可平喘、利水;川芎既“上行头目”,又“下行血海”。,第四节 归 经,1、归经的概念: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 归是药物作用的归属部位 经是指经络与脏腑的统称,代表某一经络或某一脏腑。,2、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归经是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所治疗的病证为依据。,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证;肝经病变,每见胁痛、抽搐等证;心经病变,每见神昏、心悸等证。,3、归经的应用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有助

12、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指导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的准确性。还要注意结合其它药性。,根据药物的疗效,与病机和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可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胸闷、喘咳,归肺经;全蝎能定抽搐,归肝经;朱砂能安神,归心经等。,食疗食养的五行调治,五味 辛-青椒,归肺、肝经 酸-番茄,归肝、肾经 甘-豆腐,归脾经 苦-苦瓜,归心经 咸-海带,归肾经,五色青-绿菜花,归肝经 红-山楂,归心经 黄-玉米,归脾经 白-白萝卜,归肺经 黑-黑木耳,归肾经,全息手掌脏腑反射图,中医中药的养生观念,未病先防 养正、防邪 已病防变 祛邪、扶正 病癒防复,辨明中医体质以进补,虚

13、证的体质分为:1.气虚2.血虚3.阳虚4.阴虚,气 虚 体 质,指身体制造能量不足的一种状态 表现头晕,易疲劳,食欲不佳,四肢无力,讲话气无力而声低,懒言,动则上气不接下气,舌淡紅,苔薄白,脉弱 药物:黄芪,人参,白术,山药,甘草,大枣,升麻 方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阳 虚 体 质,这是比气虚更严重的状况,除了 气虚症状之外,再加上明显怕冷,四肢冰冷,氣虛症狀之外, 舌淡白,薄白苔,脈沉細 中药: 肉桂,附子,鹿茸,巴戟天,菟丝子,杜仲 方剂: 桂附八味地黃丸, 右归丸,血 虚 体 质,指血液及体液的不足,影响血液循环及心臟活动力的减弱 表現面色苍白微黃,唇淡指甲白,头晕心悸,失眠,月经量

14、少,手足麻,心慌易惊 中药:当归,熟地黃,阿胶,何首乌,枸杞子 方剂: 四物汤, 当归补血汤,阴 虚 体 质,指身体处于过渡劳累或体能消耗的慢性病患者,表现身体日渐消瘦,口舌及皮肤干燥,手足心热,面红盗汗,大便干结,舌红无苔, 中药: 天冬,麦冬,女贞子,旱莲草,沙参、玄参 方剂: 二至丸, 六味地黃丸, 左归丸,养 生,春天养生概要,春天,是指从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六个节气。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季养生当注重以下四原则: 1、养阳气,黄帝内经里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意思是,在春季和夏季,人们应注重对体内阳气的保养。何谓阳气?即通常人们所说的“火力”

15、,也就是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若火力不足,就会出 现畏寒、肢冷等症状。保养人体阳气的方法很多,重要的一点是要“捂”,即俗话中的“春捂秋冻”。为何要捂呢?这是因为,春季气候多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故衣着方面不要顿减,“春季天气渐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以免使人受寒”。 特别强调体弱之人要注意背部保暖。,保养阳气,还需多吃韭菜。韭菜,虽然四季常青,终年供人食用,但却以春季多吃最好。正如俗话所说:“韭菜春食则香,夏食则臭。”中医认为韭菜性温,春季常食,最助人体养阳。,2、重养肝(肝藏魂,肝藏魂属于精神活动,肝气疏泄条达而情志正常 )中医学认为,肝主春,意思是说,人体五脏之一的肝脏是与春季相应的。为何

16、有此一说?因为春天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促使新陈代谢亦将日趋旺盛。因而,在人体内,无论是血液循环,还是营养供给,都会相应加快、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命活动的需求。,若肝脏机能失常,适应不了春季气候的变化,就会在以后出现一系列病症,特别是精神病及肝病患者,易在春夏之季发病。俗话说“菜花黄,痴子忙”。据统计,精神病发病率以3、4月份最高,这也是季节对机体影响的一种反应。而中医所说的“春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保养肝脏的方法很多,如春天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有肝病及高血压病的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按医嘱及时服药。尤其精神病患者,在春天要注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病情加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