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专业毕业论文_7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7047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范专业毕业论文_7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师范专业毕业论文_7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师范专业毕业论文_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范专业毕业论文_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极端离心现象浅析极端离心现象浅析在学校教育中,极端离心现象多发生在学生青春发育期和生理发育成熟之后的一段时间, 即初中和高中阶段。处在此年龄段的青少年,独立性、荣誉感和自尊心特别强烈,处处争 强好胜,自我意识迅猛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基本形成,并逐步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但由 于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不足,加之受到各方面知识的局限和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他们 又往往容易冲动,常会出现一些越轨行为。比如,他们遇事往往有自己的看法,能够独立 作出一些决断,但这些决断却不一定符合实际;他们勇敢而大胆,有着勇往直前的气魄, 但是往往会轻率、蛮干,有时竟一意孤行,甚至轻易冒险;他们对人对事的看法,似乎都 胸有成竹

2、,但往往主观片面,而且好走极端;他们懂得自尊、自爱,极力维护自我人格的 尊严,但是感情脆弱,经不起失败和挫折,尤其是容忍不了来自他人的戏弄和嘲笑。同时,由于批判性思维的迅速发展,他们对老师或家长的说服教育、知识传授等,总喜欢 发表一些不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可能不正确,如此等等。对于这些心理特征和意识倾 向方面的特点,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德育工作者,如果稍微掉以轻心,就会出现极端离心 现象。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地去研究教育对象在此年龄段所具有的极其丰富而复杂的心理 状态和个性差异,力求避免极端离心现象的发生。如果不幸发生了,也应尽快使其消弥于 荫芽状态之中,这是向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提出的一项十

3、分重要的课题。目前在广大教育工作者中间,有一种最为流行的说法,就是认为现在的学生经常跟老师发 生情绪对抗的原因,一是缺乏理想和追求,精神空虚,言行偏激,根本不把教师看在眼里; 二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增多。这些独生子女娇惯任性,惟我独尊,受不得一点委屈;三 是受社会上的某些不良风气和武打、凶杀等录像片的影响。这些分析虽然有一定道理,但 并没有说明产生极端离心现象的全部原因。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由少而长、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不断犯错误又不断改正错 误的逐步成熟过程。而完成这一过程的决定因素,除了家长和社会的责任之外,主要就是 看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主导作用究竟发挥得怎么样。

4、为了培养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满 腔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对待每一个学生。一、必须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挚爱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它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要 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既体现在对每个学生人格的尊重上,又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 的严格要求之中。爱可以融化坚冰,可以使禁锢的心扉敞开。师生关系和谐,教师的严格 要求才易于被学生理解、接受,进而变成他们积极向上的自觉行动。二、改进教育方法。极端离心现象的发生,多半是由于方法不当引起的。青少年学生有着 极其丰富而复杂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我们的愿望虽然好,但往往由于方法有问题,结 果使美好

5、的愿望走向反面,这同样是教育者的失败。三、应有良好的修养。引发矛盾造成离心现象的起因,可能在受教育者一方,也可能在教 育者一方。教师的“好心”被学生误解,甚至招来诟骂、侮辱,使教师的人格、尊严受到 损毁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此时,教师如果没有较高的修养,十之八九会把“离心”推向 “极端”。从根本上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还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做好群体的德育工作上面来。要 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去教育青少年,使他们成为“四 有”新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大目标。但是对于个体的教育问题永远都是必要的,因而建 立一个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融洽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力求避免极端离心现象的发生,也 永远是德育工作者的真功夫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