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046105 上传时间:2018-09-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 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 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小编收集 了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一】 【摘要】 经过 3 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发生了极其深刻 的变化,无论是体制的转轨还是经济的发展都取得了重大成功。但 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大多依靠粗放型增长、贫富差距加大等诸多问题。 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更好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政治经济学”一词出现于 17 世纪的西方,作为一门学科 则形成于 18 世纪七十年代,其标志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问世。 “政治经济学”一词从其起

2、源就一直含有管理、控制甚至自然规则 的涵义。后来,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他写作的主旨为研究生产 和分配规律的经济学原理中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探寻社会 现象规律的科学。而后,马克思在批判地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 础上产生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一次明确的为这门学 科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为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斗指明了方向,并为社会 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因为马克思所处时代的 局限性,以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原理在当前情况下 无法运用,这就需要我们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中国的实 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的道路,适合 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一、当前中

3、国经济宏观局势 从 1978 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坚持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不动摇,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无论在经济体制还 是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功。就体制转轨而言,在资源配置方 式上,无论是商品市场化,还是要素市场化,都取得了制度性的进 展,市场机制已经替代计划机制成为我国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在 宏观调控方式上,无论是财政体制和财政政策的作用机制,还是金 融体制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都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以及财政政策的公共 选择性都在逐渐提高。就经济发展而言,在体现经济规模的数量指 标上,1978 年以来,以 GDP 反映的

4、年均经济增长率高达 9.62%,27 年我国真实 GDP 总量已达 249,529.9 亿元,比 22 年增长 65.5%, 年均增长 1.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 5.13 万亿元,增长 1.71 倍;外汇储备超过 1.52 万亿美元。 可以说,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同时存在的问题 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由于从改革初期以来一直采用的粗放型增长方 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国际环境的动荡 和不安所导致的一系列隐患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暴露,宏观经济经 过九十年代的通货膨胀,经济“软着陆”后再次面临调控,当前宏 观经济失衡有着如下特点: 1、固定资产投资增

5、长过快,但同时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2、物价总水平低,但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值高。 3、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同时面临严重的“通缩”威胁。 4、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加快,但失业率继续攀升。 5、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 如何实现宏观上的经济调控,保证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如何处理 好效率和公平的分配问题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提高处于中下 收入水平的那部分人的收入水平才能增加整体的消费边际倾向,增 加消费需求,从而带动经济发展,调节通货预期,维持社会的稳定 安宁。 二、政治经济学的新解释 笔者认为,政治经济学可以分别进行解释,可以就“政治” 和“经济”进行具体分析。 “政治”

6、是指一个社会运用国家权力做出 “谁得到什么” 、 “何时得到”和“如何得到”的决策,该过程是一 个集体选择的过程。简而言之,可以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制衡” 。 如何就各个利益团体之间进行协调,作出使所有成员(至少是大部分 成员)满意的利益分配,在各个团体之间寻找制衡点,是政治的主要 目标和努力方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平” 。 “经济”则是研 究稀缺资源如何在不同的用途中进行配置,收入或社会产品如何通 过分散化的过程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 “最优” 。如何在现有的资源条件下寻求最优方案,实现最优的产出 是经济的主要目标。也可以概括为“效率” 。 “公平”和“效率”两 者之

7、间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具有矛盾统一性。而政治经济学则可 以认为是在保证“政治制衡点”的前提下寻求经济增长的最优解。 因此,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在当前宏观条件下如何处理分配问 题,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还是为宏观政策提供理论 上的指导和依据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改革开放初,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 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 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指的是效率方 面,而实现共同富裕则代表了公平的想法。而关于在收入分配过程 中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论界向来有不同的表述,也是一个不断改 进、不断深化

8、的过程。 改革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效率和公平问题的模糊观念有: (1)把公平错误的解释为收入平等。这在传统的社会主义观中十分常 见,主要表现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 。(2)公平的“物质决定论” 。 这种观点认为公平的实现程度是同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增加成正比。 以此观点为前提,才有了先效率后公平的主张。(3)把公平和效率看 成一组无法协调的矛盾,追求公平必然要牺牲效率,追求效率必然 要牺牲公平。该观点认为“只能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从” ,时下向 效率过分倾斜的主张就是以此为前提的。这些模糊的观点代表了一 部分人对公平和效率的看法,而作为国家,对这个问题也是在不断 的探讨和深化中。此前,我国收入分配

9、的主要原则是:坚持效率优 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四大报告 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分配原则”;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 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 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 公平”;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 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 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10、重。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 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 四、当今宏观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处理 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依靠产业结构变化带动要素投入扩 大,进而拉动总量的扩张。同时,由于市场体制改革导致要素效率 特别是资本效率显著上升,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长久增长, 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个突出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所有制变化 势必影响要素的效率,但对劳动和资本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对资 本效率的提升是对劳动效率提升的 9 多倍。这样,必然会导致贫富 差距的加大。中下收入人群相对收入减少,高收入人群更倾向于投 资,从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固定投资过热。过热的投资导致 房地产市场和证券

11、市场的过快、过猛发展,从而拉动日常消费品物 价水平的上扬,人们则将更多的钱用于防止通货膨胀,减少了其他 物品的消费,从而导致高的通货预期。 (一)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针对劳动者因客 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 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弱化由此而 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 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 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垄断。深化电信、 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

12、步引进竞争机制, 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 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三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应进一步完 善政策、增加投入,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 制度、完善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水平。 (二)通过完善整个社会制度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改革 至今,虽然在社会制度上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仍然存在着阻碍经 济增长和分配公平的地方。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 制度,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在分配途径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随经济发展能够切实得到逐步提高;另一方面积极发挥市场经济的主 导作用,政府则更多地注重社会体系和自身

13、体系的完善,提高政府 的工作效率。一是加强政府反腐力度和制度建设,制止权钱交易。 保证政府作为一个规则制定者的角色,防止政府人员运用职权参与 分配,从而损害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效率。二是加强法制建设。要保 护劳动者应有的经济地位、精神尊严和合法权益,将劳动者权益纳 入法制轨道,放到重要的分配平台。三是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强调 “信用”准则的弘扬,加大诚信经商的宣传力度。政府机关规范执 法行为,提倡“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承认按贡献、按市场效率大 小实现经济收入是道德的,而通过欺诈、贪占等手段获得收入是不 道德的。 无论是何种经济情况都是诸多因素互相作用而形成的,现 象的背面往往拥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

14、只有将经济理论的原理与客 观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出经济现象的真正成 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维持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 宏观经济学毕业论文【二】 摘要: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中国完全可以有 效遏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当今世界经济形势,金融危 机愈演愈烈,股市暴跌形成潮流,全球央行纷纷降息。在这样的背 景下,当前的我国是否应该继续保持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升值 的方针能否继续推行,以及对于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将如何进行、 财政政策的作用该怎样发挥等问题都成为重中之重。 外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远未结束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基本特点可以用“三 F”来表示,即 Fina

15、ncialCrisis(金融危机)、FUelCrisis(石油危机)和 FoodCrisis(粮食危机)。索罗斯日前曾指出,美国当前可能面临“6 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 。 目前,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下滑,金融危机已经从 次贷蔓延到优级抵押贷款。美国最大的两个房地产贷款公司房 利美、房地美近期陷入困境便是证明。这两家金融机构持有大约 5.3 万亿美元的抵押贷款债权,占整个市场规模的 44%。这两大公司 面临财务困境,势必会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因此,要对当前 国际经济形势保持高度警惕,不要掉以轻心,不要以为最坏的时候 已经过去。危机还远未到达“结束的开始”(thebeginningO

16、ftheend), 很可能仅仅是“开始的结束”(theendOfthebe-ginning)。 内部经济形势: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国内的通货膨胀 1 次贷危机影响中国的直接和间接途径 发端子美国的次贷危机直接影响到了中国,部分中资银行 机构购买的次级抵押债券价格缩水,更严重的是,由于中国是美国 机构债的最大持有国,而房利美和房地美又是美国最大的两家机构 债发行人,因此中国持有的机构债不仅会账面缩水,而且还会面临 违约的风险。无论如何, “两房”危机已经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安全造 成极大冲击。次贷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还会表现在资本流动、贸 易保护等诸多方面。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可能会改变国际资本流 动的方向,极可能导致短期性投机热钱流入中国,也可能导致热钱 的迅速抽逃。次贷危机和美国经济下滑将导致美元持续贬值,以美 元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扬,进而造成中国国内输入型通货膨 胀。而美国经济下滑又会引发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抬头。 2 美国经济减速或衰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研究人员测算,中国出口对美 国收入的弹性大约为 4。就是说,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