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具发展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968409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茶具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茶具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茶具发展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茶具发展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茶具发展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茶具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茶具发展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茶具发展史,古人云:“人无贵贱,家无贫富,饮食器具皆所必需。”自从茶进入中国人的生活领域以来,茶无论是药用、食用、饮用,都离不开茶具。在人们利用茶叶的漫长岁月中,作为器物文化体系,茶具的演变发展无不与其保持着相依和承继的关系。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由于饮茶习惯和饮茶方式的差异,所使用的茶具其材料、造型、工艺和称谓皆有所不同,但使用起来无不得心应手,视觉上也无不尽善尽美。正如常人所说:“美食不如美器”。精美的茶具令人赏心悦目,其艺术价值往往会点化品茗给中国人所带来的人生享受。我国古代的茶具历史悠久,从广义上说,自从茶被人类利用以来,相关的茶具就应运而生。早期茶的饮用相对粗放

2、,因此茶具也以陶制为主,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专用茶具。 宋人的饮茶较之唐人更加细腻和精致,于是宋代的茶具又有了新的面貌,茶釜基本不见。到了明代,饮茶史上出现了一个重大变革,延续几代的团饼茶被散茶所代替,散茶瀹泡的饮用方式开始渐渐取代唐煮宋点,真正意义上的茶壶始于此,紫砂茶具也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大行其道,并且以其与茶叶之间某种契合而成为明清两代最主要的茶具。 (一)完备配套的唐代茶具 (二)鼎盛兴隆的宋代茶具 (三)承上启下的元代茶具 (四)创新定型的明代茶具 (五)异彩纷呈的清代茶具,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茶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炎黄子孙,从蛮荒的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现代社会。我国是世界

3、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很考究,人们把茶具列为品茶的艺术条件,也是客来敬茶的重要工具。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发生直接影响。因此自古至今,人们对茶具制造和选用,都极为重视,我国茶叶品种层出不穷、丰富多彩,茶具亦琳琅满目、千姿百态。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所使用的茶具其材料、造型、工艺和称谓皆有所不同。好的茶具,既是实用品,又是观赏品,必然博得人们广泛喜爱。 古朴粗放的唐以前茶具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陶质水器,可以看成茶具的源头。在茶的最初利用阶段,没有专门茶具,大都是和其他食器共用,属于兼用阶段,随着时代的演变,茶具逐渐

4、从其它器具中脱离出来。中国最早的茶具出现于东晋、南朝,这时在江、浙、闽、赣等地生产的青瓷器中,有和托盘配套的瓷盏。,唐代琉璃茶具,华贵大度的唐代茶具唐代,由于陆羽的倡导,茶开始由加料的羹煮发展成清茶的烹煮,人们开始由喝茶进入了品茶的境界,饮茶开始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唐代茶具极为丰富多彩,既上承两晋南北朝的青釉艺术,又丰富以热烈的三彩陶艺,更兼领千年风骚的越窑幽韵,而唐代的金属工艺也十分精湛。,唐代宫廷茶具之典型-金银丝结条笼子,唐 代 越 窑 的 青 釉.,宋代茶具除增加了磨末用的茶磨外,其种类较之唐代变化不大,但在造型和工艺上却有较大发展。宋代饮茶多用点茶法,茶瓶的流加长,口部圆峻,器

5、身与器颈增高,把手的曲线也变得很柔和,茶托的式样更多。托圈一般均较高,有敛口的,也有侈口的,而且许多托圈内中空透底。出土物中除瓷、银制品外,还有金茶托和漆茶托。如内蒙古临河高油房西夏窖藏出土有金茶托,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墓中出土有银朱漆茶托。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说杭州的茶店用“瓷盏、漆托供卖”。漆托隔热性好,绘画中的饮茶者多用漆托,唯不易保存,故出土较少 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它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北宋景德三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 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宋代白瓷茶具,高6.1厘米 口径11.6厘米 底径3.6

6、厘米 敛口,斜壁,深腹,圈足。赫黑色釉有兔毫纹,外壁施釉不到底,圈足无釉,酱褐色胎。该器胎体厚重,造型敦厚古朴。此器为福建建窑烧制,是因当时斗茶的需求所制的茶具。北宋人论茶事专著 茶录 大观茶论 对建窑的评价甚高。 清异录 中有“闽中造盏,试茶家珍之”的记载。斗茶茶汤色贵白,建盏色黑“易燠发茶采色”,胎厚而茶盏不易凉。盏底深浅适度,便于观色,故斗茶家首推建盏。,宋建窑兔毫盏,宋龙泉窑青釉壶 口径6厘米 高8厘米 这是南宋龙泉窑的产品,釉色青中泛灰褐色,釉层有透明玻璃质感,釉面略有开片现象,整个茶壶造型敦厚古朴,如瓜型,因器型小巧,正好一手握,故又称为“一手壶”。 明耀州窑青釉茶壶 耀州窑主要兴

7、盛期是在五代、两宋时期,到了明代还时有生产。这件青瓷壶应属明代耀州窑产品的精品,造型规整,气度不凡。明代散茶流行,以壶瀹泡茶叶是当时十分流行的泡茶法,因此茶壶大量出现。,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除增加了磨末用的茶磨外,其种类较之唐代变化不大,但在造型和工艺上却有较大发展。宋代饮茶多用点茶法,茶瓶的流加长,口部圆峻,器身与器颈增高,把手的曲线也变得很柔和,茶托的式样更多。托圈一般均较高,有敛口的,也有侈口的,而且许多托圈内中空透底。出土物中除瓷、银制品外,还有金茶托和漆茶托。如内蒙古临河高油房西夏窖藏出土有金茶托,江苏常州北环新村宋墓中出土有银朱漆茶托。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说杭州的茶

8、店用“瓷盏、漆托供卖”。漆托隔热性好,绘画中的饮茶者多用漆托,唯不易保存,故出土较少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元代统治中国不足百年,在茶文化发展史上,找不到一本茶事专着,但仍可以从诗词、书画中找到一些有关茶具的踪影 总的说来,与前代相比,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元代唐三彩。,总的说来,与前代相比,明代有创新的茶具当推小茶壶

9、,有改进的是茶盏,它们都由陶或瓷烧制而成。在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的白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无论是色泽和造型、品种和式样,都进入了穷极精巧的新时期。明代茶盏,仍用瓷烧制,但由于茶类改变,宋时盛行的茶开始消衰,饮茶方式改变,此时所用的茶盏已由黑釉盏(碗)变为白瓷或青花瓷茶盏 明代的白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史称“甜白”。白瓷茶盏造型美观,比例匀称,料精式雅,在茶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文震亨长物志中记载,明代,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瀹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随着散茶的盛行及泡茶方式的改变,出现了茶叶专用冲泡器具-茶壶。壶的使用弥补了用

10、盏喝茶时茶易冷及浪费茶叶的缺陷。在这一时期白瓷、青花瓷与各种彩瓷茶具非常流行。,明耀州窑青釉茶壶 耀州窑主要兴盛期是在五代、两宋时期,到了明代还时有生产。这件青瓷壶应属明代耀州窑产品的精品,造型规整,气度不凡。明代散茶流行,以壶瀹泡茶叶是 当时十分流行的泡茶法,因此茶 壶大量出现。,清代的茶盏(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干(隆)时期最为繁荣,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清时的茶盏,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盖呈碟形,有高圈足作提手;碗大口小底,有低圈足;托为中心下陷的一个浅盘,其下陷部位正好与碗底相吻。清代瓷茶具精品,多由江西景德镇生产,其时,除

11、继续生产青花瓷、五彩瓷茶具外,还创制了粉彩、珐琅彩茶具。清代的江苏宜兴紫砂陶茶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有新的发展。康熙年间宜陶名家陈鸣远制作的梅干 壶、束柴三友壶、包袱壶、番瓜壶等,集雕塑装饰于一体,情韵生动,匠心独运。制作工艺,穷工极巧。嘉庆年间的杨彭年和道光、咸丰年间的邵大亨制作的紫砂茶壶,当时也是名噪一时,前者以精巧取胜,后者以浑朴见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任溧阳县令、“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传说他设计了新颖别致的“十八壶式”,由杨彭年、杨风年兄妹制作,待泥坯半干时,再由陈曼生用竹刀在壶上镌刻文或书画,这种工匠制作,文人设计的“曼生壶”,为宜兴紫砂茶壶开创了新风,增添了文化氛围。乾隆、

12、嘉庆年间,宜兴紫砂还推出了以红、绿、白等不同石质粉末施釉烧制的粉彩茶壶,使传统砂壶制作工艺又有新的突破。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 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逗人喜 爱,终使清代茶具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重要特色,清青花釉里红茶叶瓶 高 18.6厘米 底径15.8 厘米 口径4.4 圆口,平肩,长方体瓶身。瓶身除圈足外用青花绘山水、花鸟纹饰,展开即是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只见画面远山近水,意境开阔,两老者黎杖踽踽而行,远处孤帆远影,一副秋江送别图。用釉里红点缀山石、树木,更增添了一种秋天的气息,渲染了画面的意境。 该瓶造型方正,古朴敦

13、厚,青花 用料浓淡相间,不失为康熙民窑 中的精品。,清嘉庆青花加彩人物纹盖碗通高3.9厘米 口径6.4厘米 敞口,斜深腹,圈足,盖小于器,倒扣时形制与器相同。器底盖内圈足书 “大清嘉庆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器与盖口沿饰青花如意纹,圈足上部饰变形莲瓣纹,中间主体部位用五彩绘庭院仕女,画上仕女近共百人,神态各异,千姿百态,俨然一副热闹的“百美图”。,清乾隆粉彩套杯(共十个 高5厘米 口径9.5厘米 撇口,敛腹,浅足,器倒置如马蹄形,大小十个为一套。器物口沿都饰以金彩,器内壁均施以松石绿釉,器外壁施不同粉彩的纹饰,依次套合而成为一体。此种套杯多见于清雍正至道光时期。,中国古代茶具丰富多彩,历史源远流长。从粗放到精细,它不仅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同时也折射 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 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