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52391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 西南地区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研究与班主任工作,广西师范大学教科院 文 萍,2007.07,一、教师学习的特点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 2.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体的合作学习 二、基于心理学规律的班主任工作思考 1.德西效应与班主任工作 2.归因理论与班主任工作 3.习得性无助理论与班主任工作 4.皮格马利翁效应与班主任工作 5.人际沟通模型和人际空间距离与班主任工作 三、优秀班主任具备的行为品质 活动:班主任防护盾牌,一、教师的学习 1.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经验的反思学习,传统的教师培训,隐含的前提: 教师的教学以及课程的改革其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掌握了一种好的理念、一套好的方法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诀窍,因此

2、教师的学习和对教师的培训都推崇“理论指导实践”的价值取向。,新思想,教 师,新观念,改革 教学 实践,?,所倡导的理论(外显的),所采用的理论(内隐的),新信息,文化、习惯,行为,效果,教师的两种理论及其关系(Osteman,1993),反思,教师不是他人观念的储蓄桶,无论这种观念多么正确与科学,都必然要经过教师的反思的检验。并且在反思性检验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经验也不断得到丰富、修正和完善,从而为今后新知识新理论的检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教师的学习是反思性的学习,而不是全纳性的填充,苍蝇与蜜蜂的故事,两位美国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进5只苍蝇,一个装进5只蜜蜂,然后将

3、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光线黯淡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最后全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都死在了玻璃瓶里。,科学家们分析,根据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以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的方向,即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的撞击终于死在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仆后继。而苍蝇一是没有有光源就有出口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瓶底经过几次碰壁之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出找到了出路,实现了自救。这个实验启示我们,积累经验并不断地反思经验和更新经验对于生存与发展都是息息相关。,2. 教师的学习是基于群

4、体的合作学习,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的新观念最多地是从自己的同伴那里学来的。在合作氛围浓厚的学校,90的教师认为,从自己的同伴那里学到了新观念,而在合作氛围淡薄的学校,教学的思想状态总体上往往停滞不前。,红鸥鸲的故事 19世纪的时候,英国家庭使用的瓶装牛奶是不盖盖子的。于是山雀和红鸥鸲(qu)经常来啄食封在瓶口的奶油。人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在瓶口封一层锡箔纸。没有多长时间山雀又学会了如何啄穿上面的这层锡箔纸,继续享用纸下面新鲜的奶油,而且将这个秘密告诉同伴;相反,红鸥鸲却没有学会,即使个别的红鸥鸲偶然啄破了锡箔纸而又吃到新鲜的奶油的时候,它也保守发现的秘密而不告诉自己的同伴。这是一种有趣的动物文

5、化现象。山雀是群居性动物,常常结伴行动,而红鸥鸲往往是割地而居,一只雄性红鸥鸲常常和其他的雄性对手相互争斗,势不两立。结果,红鸥鸲在数量上比山雀少得多。在大自然中,群居的鸟类学习起来比较快,这不仅扩大了生存的机会,同时也加快了进化的步伐。,群体动力学的创始人勒温(K. Lewin)指出: 在合作性的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往往能够相互激励,相互理解,个体间的信息交流频繁,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不同的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每一位教师都要超越自己的理解,看到别人与自己的不同理解和别人看到的事物的另外的方面,从而形成更为丰富和更趋近

6、事物全貌的见解。,二、基于心理规律的班主任工作思考,(1) 德西效应 (2) 归因理论 (3) 习得性无助 (4) 皮格马利翁效应 (5)人际沟通模型和人际空间距离,孩子们为什么不吵了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金。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金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金,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

7、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趣闻轶事,实验心理学家德西让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有趣的智力难题。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 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完成一道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跟第一阶段相同,无报酬; 第三阶段,为休息时间,被试者可以在原地自由活动。实验者在这一阶段是否继续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程度的指标。实验组(奖励组)被试在第二阶段确实十分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解题的人数很少,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而控制组(无奖励组)被试有更多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表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德 西 效 应,分析内在动机是一

8、种要求自己在困难的挑战面前感到有能力、能作出决定的先天性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是当他们在有了为此而得到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发生了变化,变得没有外部奖赏就不再进行那一活动了。,启示 教育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去,但你不能使他一定要喝水”。,考试之后,我和学生之间通常会发生这样的对话: “你觉得你这次考试考的怎么样啊?”, “不好,老师” “那你有没有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考的不好啊?” “老师,我觉得我就是比别人笨,我已经挺努力的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般分两种情况区别对待 1.这个学生根本不用功,那么我通常说 “你

9、怎么能这么说呢?我觉得你挺聪明的,根本就不笨!但是你不好好学,你根本就不用功。你要是笨,我根本就不找你来谈,我找你来谈,就是因为我觉得你还有进步的余地!以后好好学吧!” 2. 这个学生的确挺用功的。那么我说 “不是不是,你不笨。虽然你挺用功的,但是你的方法不够灵活,考试的时候发挥的不够好” 当然我也有可能说 “你其实不笨,只是学习的效果还没有见出来,一定要坚持,不要放弃”,考试之后,归因理论,如果你在街上捡到一张10元的人民币,你会在这条街上来回走几遍,试图找到比10元更多的钞票吗? 你参加了英语口语班的学习,在最初的摸底测试中,老师说你的口语棒极了,至此之后,你会增加在班上说英语的次数吗?,

10、归因:指人们对自 己或他人的行为或 结果加以解释或推 测的过程。,能力,努力,运气,任务 难度,控制源,内部,外部,稳定度,稳定的因素,不稳定因素,关于行为结果原因的归因,研究表明:个体解释生活中事件的方式(如打扑克输牌、约会遭到拒绝)会变成他终身的习惯化的归因方式。 一个人解释成功和失败的方式,能影响一个人的动机、心情,甚至完成任务的能力。,积极归因模式: 成功 能力高 自豪/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 务,失败 缺乏努力 内疚/相对的对成功的高期望 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 运气 不在乎/很少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 务,失败 缺乏能力 羞

11、愧、无能感/降低对成功的期望 缺乏对有成就任务的坚持性,王毅怎么了? 王毅不爱学习,他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他也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三等奖。然而,升入初中后的第一次摸底测验,他只排在第31名,在接下来的英语测验中又不及格,从此,王毅便丧失了自信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案例,习得性无助感,塞里格曼的

12、小狗实验 把实验组的狗放进一个无法逃脱的笼子,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能够引起狗的痛苦,但不会伤害狗的身体。结果,这只狗在一开始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经过再三的努力,仍然发觉无法逃脱后,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最后根本不再挣扎。随后,把这只狗放进另一只笼子,这个笼子由两部分构成,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当把经过前面实验的狗放进这个笼子时,它们除了在头半分钟惊恐一阵子外,此后一直卧倒在地接受电击的痛苦,那么容易逃脱的环境,它们连试也不去试一下。 而对照组中的狗,即那些没有经过前面第一个程序实验的狗直接放进后一个笼子里。却发现

13、他们全部能逃脱电击之苦,轻而易举地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安全的另一边。后来很多心理学者采用其他动物(如小白鼠、猴子)进行重复实验,均得到了与上面相同的结果。,分析个体在最初的某个情境中获得了无助感,并将无助感扩散到其他情景。这种扩散了的无助感会导致个体的抑郁并对生活不抱希望。 心理学上把这种多次遭遇失败以后,表现出来的怀疑、否定、沮丧的态度和遇到挫折就退缩、放弃的现象称为“习得无助”,这是“学习”得来的无能为力。,启示 人在受到刺激之后的反应与动物十分相似。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到失败,他就会倾向于放弃再试一次的努力,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也做不好这件事。就像那只小狗隔板其实不是挡在笼子

14、中间,而是挡在它的心里。同样地,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在某一方面总是受到其他人的批评或负面评价,他倾向于渐渐形成一种信念,认为自己在这方面真的不行,从而放弃努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就是破罐破摔”,“我没有希望了”这些就是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不如说“成功是成功之母”,皮格马利翁效应,神话故事 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善于雕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尊完美的少女雕像,由于在雕塑过程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感情,因而禁不住对这尊美丽的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所创造的作品,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终日以深情的目光望着雕像,几近病态。

15、此事感动了天神,遂将少女变成了活人,让这对幸福的人终成眷属。,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来到一所小学,在16年级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并说这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即将开放的花朵”,具有产生“学业突飞猛进”的潜力,而且再三嘱咐老师对此“保密”。名单中的学生有些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心理学家对教师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情况。” 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但8个月以后再进行测验时,奇迹出现了。凡是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的

16、感情也特别深厚。,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效应 十六号同学 一朵栀子花 教师摸一下学生的头,机制分析 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心理机制: 罗森塔尔通过自己“权威性的谎言”暗示了教师,调动了教师对这批学生的期待和偏爱情感,而后这些教师通过他们的笑貌、眼神、语调、态度、行动等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这些学生,使学生受到了鼓舞,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说明教师的期待具有巨大的神奇作用。,启示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只要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活动:猜猜这是谁?,在白纸上写下3-5句描述自己的句子,但不能写名字。,交流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