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5494363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9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名师对话2014生物单元整合3-3教学讲义(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核心术语 (1)种群、群落 (2)种群数量、种群密度、群落结构、群落演替 (3)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内连外展 (1)种群的概念与物种的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外来物种的种群变化规律,1.(2012南通期末)下列有关沿海滩涂生态研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沿海滩涂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将滩涂围垦改变成旅游景区的过程属于群落的初生演替 C.人工围垦可能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调查沿海滩涂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解析】 不同地段上的物种组成属于水平结构,要特别注意地势起伏造成的物种不同都属于

2、水平结构。滩涂上原来就具有生物,所以围垦后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人工影响群落演替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调查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 【答案】 B,2.(2013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野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以此作为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段时间段内,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值反映该地区生态环境相对稳定 B.导致bc段值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野兔的竞争者 C.cd段值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弱 D.bc段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cd段种群数量表现为稳定 【解析】 据图

3、可知:ab段值基本稳定,说明该地区生态环境没有明显变化,故A项正确。对于其它选项,bc段值变化的主要因素应为其天敌(捕食者)减少,(使兔的种群数量急剧上升);cd段值的变化说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强,使兔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故B、C、D项错误。 【答案】 A,【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点之前,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大(B点最大)后减小,最后为零(D点),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呈“S”型,A错误;死亡率增加的原因一方面是种群数量增大,食物和空间相对减少,导致种内斗争加剧,另一方面是天敌数量增加,B正确;要合理利用该动物资源,应使种群密度维持在增长率最大的B点,C错误;

4、该种群的最大环境容纳量为D点所对应的种群数量,D错误。 【答案】 B,4.(2011江苏卷)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 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 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解析】 分析曲线图可知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

5、出有关;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 【答案】 AB,5.(2012课标)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_(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

6、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_(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_。,【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群落概念的理解及实验探究能力。(1)该草原上全部的鹿(包括雌、雄鹿)属于同一种群。(2)一定自然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群落。(3)该实验以项圈和棍棒分别代表雌、雄鹿,以抛出的物体种类组成为自变量,以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为因变量,探究“鹿角效应”

7、假说的正确性。若假说正确,丙组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所需平均时间最短,即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群体,被捕食的风险较小。 【答案】 (1)同一 (2)群落 (3)小于 相同 雌鹿或雄鹿,6.(2012江苏单科)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 (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 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

8、是_。 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 mm1 mm0.1 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个/mL。,【解析】 本题考查pH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1)分析图1和图2中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pH适应范围最广;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即利用CO2能力最强。(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7.(2012福建普高毕业

9、班质检)杜氏盐藻属于海洋中一种单细胞藻类,是提取胡萝卜素的重要资源。为研究海洋常见重金属污染物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于AE五种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度,结果如图。请回答:,(1)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测定杜氏盐藻密度,取藻液前,应将藻液_,以利于准确计数。 (2)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_型增长。杜氏盐藻种群的种内竞争程度,第8天时比第16天时_(强/弱)。 (3)实验结论: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_作用,浓度越大该作用越强。得到上述结论的依据是:在相同时间内, _; _。,【解析】 (1)由于杜氏盐藻在培养

10、液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取藻液前如果不摇匀,误差会比较大。利用血球计数板测定杜氏盐藻密度,需要稀释,否则由于藻液中藻类的密度过大,计数会比较困难。(2)由图解可知,18天内,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迅速增加,812天时,种群数量增加减缓,12天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种群的数量增长属于典型的“S”型增长。A培养液16天时,杜氏盐藻种群的数量早已经达到了K值,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已经被消耗子很多,因此种内竞争程度强。即第8天时比第16天时竞争强度弱。,(3)分析图解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含Pb2(或B、C、D、E)培养液中的杜氏盐藻密度比不含Pb2(或A)培养液的小;培养液中的Pb2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说明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而且浓度越大该作用越强。 【答案】 (1)摇匀、稀释(写出一个即可) (2)S 弱 (3)抑制 含Pb2(或B、C、D、E)培养液中的杜氏盐藻密度比不含Pb2(或A)培养液的小 培养液中的Pb2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