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942720 上传时间:2018-09-22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教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文,一、黄花岗起义简介:,黄花岗起义即“广州起义”。1911年,孙中山黄兴等同盟会革命党人决定于4月13日(农历3月15日)在广州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但快到起义的日期了,海外捐款还未寄到,枪械也未运齐,不得不延期于4月27日(农历3月29日)举行。因为起义领导方面多次变动命令,清军闻讯,先有准备,革命党人寡不敌众,终于失败。,起义虽然没有成功,却奠定了武昌革命胜利的基础。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不久,清帝被迫退位,中华民国成立。,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是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

2、广州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丛葬于红花岗。后将此地改为“黄花岗”。黄花即菊花,象征节烈。黄花岗始建于1912年,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记功坊矗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园内有八角亭、四方池、石桥等。,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8月10日,国会非常会议通过出师北伐的决议,并咨请孙中山宣布军阀徐世昌罪状,明令出师讨伐,以谋国家之统一。 1921年12月应邹鲁的请求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一书写的序言。书序一般是说明写书的意图、经过,或介绍、评价书的内

3、容。这篇序却不是就书论书,而是就书以评史论世。本文写于作者督师桂林准备北上讨伐北洋军阀之际,可以说是一篇弘扬先烈革命精神,进行战斗动员的出征誓言。,研习文章,思考: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用哪个字好?,贯穿全文线索的是一个“痛”字,表现为“痛悼”、“痛惜”、“沉痛”。,朗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以简洁的文字点明了“为斯序”的目的:痛逝者,勖国人。这一“痛”一“勖”,寄情无限,正是序文的主旨。,读第一段,思考: 在这一段中作者 “痛”什么?(用文中具体语句回答)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作者却要强调它与成功的“武昌之

4、役”是“并寿”的呢? (在原文中找出你的理由)这当中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赏析:“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用对偶、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了烈土们战斗之激烈,牺牲之豪壮,精神之威武!正是由于这壮烈的战斗,鼓舞了人心,激励了士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吸取了沉痛的教训,才在不长的时间里,赢得了武昌起义的成功。,读第二段,思考:在本段中作者又“痛”什么?“七年” “始有墓碣之建修”, “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 ,两个时间短语,对表达作者情感有何意义?用“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作类比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烈士坟茔,仍“湮没于荒烟蔓草间”,民国七年(1918)

5、,“始有墓碣之建修”,民国十年(1921),“始有事略之编纂”。,作者连用两个时间短语,意味着时间之长,也表明修墓编史进程之缓慢。七十二烈士的事迹有的虽有记载而不详尽,有的仅有姓名而无事迹,更有甚者,有的连姓名也无法知道!与上一段评说黄花岗之役“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形成对照,强烈地表达了“滋可痛已”的深沉情感。,读第三段,思考: 这段中,作者 在“痛” 什么?这段是从 “痛逝者”到“勖国人”非常突出的过渡,文中哪些内容直接表达了号召大家为民主革命事业奋斗的目的?,“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过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

6、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从正面阐明发扬先烈牺牲精神的重要,从反面指出空发感慨的无济于事,正反说理,论述透彻,具有极强的号召力量。,第四段:总括写作目的,第一段.赞颂革命党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申述黄花岗起义的不朽价值,抒发对烈士沉痛的悼念之情。 第二段.记叙因时局不宁,致使烈士们的英雄事迹不得流传的事实,表现了作者巨大的悲痛。第三段.激励人们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实现理想的中华民国,从而使事略传世而不朽。第四段.总括写作目的,各段大意,小结:在这篇序文中作者哀悼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烈士们,热情赞颂了他们为革命捐躯的英雄气概。高度评价了黄花岗

7、起义的意义和影响,勉励革命党人和全国同胞继承先烈的遗志,共同奋斗,达到推翻帝制、建立民国的目的。并提醒民国建立以来,一些革命目标尚未实现,同志尚须努力。,听林觉民与妻书朗诵,林觉民(1887年1911年),福建省福州市人。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黄花福州十杰之一。 1902年考入福州全闽大学堂文科; 1907年毕业,考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文科攻读哲学;后参加同盟会; 1911年,参加同盟会广州起义,受伤被捕,从容就义。遗体后被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在参加起义之前,给新婚妻子留下一封著名的与妻诀别书,被选入中国高中语文课本及国中中文课本。 林觉民的

8、故居位于福州南后街杨桥路口,现为福州市辛亥革命纪念馆。 著名书法家、政治家林长民是林觉民堂兄,林觉民也是中国著名建筑师林徽因的堂叔。,与妻书英雄本色 儿女情长,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

9、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

10、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

11、,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甚幸,甚幸!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一恸!辛未三月廿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