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908379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5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的实证研究过程,通过对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实证研究过程的演示,一方面去具体了解实证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及有关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演示,使我们能更具体、清晰地评价西方经济学的实际意义。在下面演示中应特别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应自始至终注意理论假说中基本假设条件的意义和作用,理解这一点是真正理解理论结论意义的关键所在。二是把握其实证研究过程的逻辑主线,即理论假设条件、理论实证、经验实证,这是从方法论角度把握其理论演变或实证研究方法来龙去脉的关键所在。最后,注意数学方法在实证研究中的作用及由此带来的种种问题。,消费函数概念是由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我们

2、都知道,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宏观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和产量决定于该经济对产量的总需求,而总需求又可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基本部分。因此,有关消费函数理论的研究是建立西方宏观经济理论的基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将从实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各个消费函数理论如何以实证思路研究消费问题,具体阐述其实证过程及相互联系,从而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实证研究方法,达到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消费函数理论。,在具体阐述各种消费函数理论的建立之前,有必要对实证方法论稍作描述。实证研究的一般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提出理论假说的有关假设条件,把握主要的变量及其基本关系,这是研究者智慧和创造

3、力的发挥和体现,是形成新理论的关键所在; 建立理论假说模型并推导出主要结论,它主要是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和理论构思的基础上,寻找表述各变量之间关系的具体形式; 理论假说模型的经验检验,也即用事实来检验假说,增强其说服力或找出其不足; 验证理论假说,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深入的理论分析。在发现理论的问题或不足之后,很有可能会产生新的假说,产生新一轮实证研究。这样理论会不断的发展下去,不断向更好方向迈进。,一、从绝对收入假说到库兹涅茨反论对消费消费函数的系统研究一般被认为是从凯恩斯开始的,凯恩斯对消费问题的思考形成了所谓的绝对收入假说。1、假设条件的提出绝对收入假说核心在于凯恩斯创造性地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4、的假设。凯恩斯提出这一假设是经过一定步骤的分析的:首先,在凯恩斯看来,消费函数主要是描述消费支出与收入的关系,他用消费倾向,即消费收入在收入中所占比重,来作为人们消费行为的抽象,作为重点考察的对象。然后,凯恩斯分析了影响人们消费倾向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主观因素看,凯恩斯主要认为有八种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它们是:,1)、立准备金,以防止预料不到的变化;2)、可以预料到的未来个人和家庭的需要作准备;例如由于年老、子女教育、亲属抚养等等需要,目前要积存货币;3)、牺牲目前的消费,赚取利息和投资收益,以增加未来的收入,使未来能有更多的消费;4)、出于一种人类的本能,总希望未来的生活水平能比现在

5、高,而不至于比现在低,所以存钱留作将来享受;5)、即使心目中不一定有什么特殊用途,也想存钱来维持个人的“独立感”和“有所作为”的愿望;6)、存钱作为投机或进行企业经营之用;,7)、把钱作为遗产,留给后人;8)、纯粹的吝啬,以至于节约到不合理的程度。以上八种因素就是人们不愿多消费或愿意储蓄的动机。可用八个词加以概括,即谨慎、远虑、计算、改善、独立、企业、自豪、贪婪。与此相对应的消费动机则可概括为:享受、短见、慷慨、失算、炫耀、奢侈。这里所谈到的消费或储蓄动机,是就个人消费行为而言的。凯恩斯认为这些动机也适用于分析公司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和消费动机。他认为这些主观因素在短期内是比较稳定的、改变缓慢的。

6、因此,凯恩斯在对消费和收入关系分析时,把人们的主观消费和储蓄动机看作是已知的量。,从客观因素来看,凯恩斯认为有以下几项:1)、工资单位的变化。消费者的收入就是他所支配的劳动单位所得到的工资。在其他条件已知的条件下,工资单位不变,消费倾向也不会变化;工资单位变了,那么消费倾向是会发生变化的。2)、收入与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这个差额实际上是一个会计业务中的折旧结算问题。由于消费的多少被认为主要是同净收入有关,故也就同收入与净收入之间差额的变化有关。3)、财产的货币价值意想不到的变化。这种变化与收入之间不存在有规则的变化关系,但它显然有可能对消费倾向产生影响。,4)、利息率的变化。利息率变化对于当

7、前消费的影响是很复杂的,也是不确定的,它依存于其他各种因素。但不管怎样,利息率的影响是存在的。 5)、财政政策的变化。这里主要是指所得税、资本利润税、遗产税等的变化。因为这些税和税率的高低会影响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此外,政府财政政策关于偿还国债的规定也影响消费倾向。 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变化。这是指:个人如果估计到未来收入与现期收入相比后的增加额或减少额,他将会改变自己的消费支出。所以这种预期的变化也会影响消费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在上述六个因素中,除了第一个因素(工资单位的变化)以外,其余五项因素都可看作在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影响轻微。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收入和净收入之间差额

8、的变化并没有实际的重要性,只有在例外时才应予考虑;财产的货币价值的意想不到的变化以及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的变化,都属于不确定因素,就整个社会而言,他们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可能是相互抵消的,从而没有实际的重要性。至于财政政策和利息率的变化,主要在较长时期内对消费倾向发生影响,故在进行短期分析时,可以把他们忽略不计。在此分析后,凯恩斯写道:“因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在一特定情况下,设我们取消工资单位(以货币计算)之改变,则消费倾向大概是一个相当稳定函数。,设一般经济情况不变,则消费开支(以工资单位计算)主要是决定于产量与就业量,因为这个理由,故可以用一个笼统的消费倾向函数,总括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固然可以

9、改变(这点不能忘记),但在通常情形之下,总需求函数中之消费部分,确以总所得(以工资单位计算)为其主要变数。” 从上面可看出,凯恩斯对影响消费倾向的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分析,其目的是提出消费函数在短期内大体是一个稳定的函数。接着凯恩斯要描述这是怎样一种函数,他从所谓人的心理规律角度考察了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他写道:“无论从,先验的人性看,或从经验中之具体事实看,有一个基本心理法则,我们可以确信不疑。一般而论,当收入增加时,人们将增加其消费,但消费之增加,不若其收入增加之甚。”这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也随之增长,但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是越来越少的,这一心理规律就是所谓的“边际消费

10、倾向递减规律”。由这一核心假设的得出,我们可以知道,由于消费在收入中比例的不断减少,虽然收入在增长,但经济生活中必然会自动的出现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由于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基础,这样一来,总需求会自动的出现萎缩,经济会自动的走向萧条,企业不投资,消费者不支出,这就需要施加外力,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实行减税、降息等扩张性的政策进行,反周期的调节。这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一大支柱。由此我们可知核心假设对于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作用。2、推理过程在有了假设条件以后,基本上可以通过分析得到绝对收入假说的主要内容: (1)实际消费(C)是现期实际收入(Y)的一个“非常稳定”的函数,即 C=f(Y

11、) ; (2)边际消费倾向(PC)在和之间变动。由于对一般正常的理性人来说,收入增加,消费不大可能下降或不变,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而增加的消费一般只是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所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3)、边际消费倾向(PC)小于平均消费倾向(APC),即 。一般来讲,人们的消费可划分为必须性消费和引致性消费,必须性消费是指像吃饭、穿衣这一类解决温饱的消费,无论收入多少,即便没有收入,也是必须要进行的,因此一般来讲,变动不大,可看作一个常数,反映在消费函数形式上,就是函数应有一个正的截距项,从而推出边际消费倾向永远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4)、随着收入的增长,边际消费倾向(PC)下降。简单的“凯恩

12、斯消费函数”的形式如图1所示。,3、实证及理论分析在形成绝对收入假说以后,按照实证方法的思想,就应当对该理论假说进行经验实证,即用经验事实来检验该理论的科学性。在这一过程中,有关收入方面数据的收集是不困难的,因为凯恩斯所说的收入实际上就是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经验实证的主要困难在于怎样确定其消费变量,因为理论上消费的定义是消费者用于非耐用品和劳务支出再加上消费者通过耐用品消费所获得的劳务流量价值。实际上,即使如何划分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界限也是相当困难的,何况还要进一步确定来自耐用品的劳务流量呢。所以,一般经验实证过程中,只能简单的把消费定义为关于非耐用品的支出,或者是耐用品和非耐用品的支出之和。

13、接下来就开始从总量时间序列数据和,截面数据中估计消费函数的具体形式。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在凯恩斯那里,其消费函数是根据单个消费者的行为分析而函数化的。所以,利用整个经济范围的数据来经验实证时,我们遇到了一个总体加和的问题。例如,假设第个消费者的消费函数表示如下:(1)那么,对于总体加和问题时,我们必须假设参数 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固定的,或者趋于“收敛近似”,即可用一种不依赖于收入的方式就可分配给所有人。也就是说,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所获得的总量消费函数都表示每单位实际消费是每单位实际收入的函数。,绝对收入假说所表述的消费函数在早期经验实证研究所利用的数据,包括截面数据,即在一定年份里对各种家庭消

14、费支出的调查数据;还包括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相对较短时期内的总量时间序列数据。幸运的是,这时消费函数的具体估计式表明,实际消费的确显示出是实际收入的一个稳定函数,并有一个截距项。然而战后初期关于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形式的估计式第一次受到了怀疑。有人发现所估计的美国消费函数仅适合于战前的数据,当其用于预测目的时,则严重的低估了美国战后的消费支出。戴维斯利用不变价格表示人均美国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了19291940年的美国消费函数,结果是:C11.450.78Y, 0.986,,这表明该函数与19291940年的数据非常吻合,但用它来预测19461950年的情况,却低估了消费量高达120亿美元

15、。这个结论与消费和收入之间存在稳定关系的命题是不一致的。这里的消费函数看来似乎已有“上涨”的趋势。从数学方法上分析,当最小二乘法估计的消费函数用于预测时,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来自于对PC(即 )估计时联立方程偏倚的结果。一般在一元线性方程估计时,往往是PC即的估计只有向上偏倚的可能。这样,如果绝对收入假说是合理的,则上述估计式中,“真实的” PC只可能小于0.78。因此,运用“真实的” PC来预测则可能更严重的低估战后的消费总量。,此期间其他有关经验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简单的凯恩斯消费函数形式有向上偏倚的现象。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任何给定年份的截面数据的检验效果都比较好,但总量时间序列数据的检验表明,

16、虽然PC保持相对稳定,截距项却是向上变化的。也就是说,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整个函数会向上移动,这样APC不一定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函数的上移可能产生一个长期大致不变的APC,经济生活中就不可能会自动产生消费需求不足,这明显与绝对收入假说的内容不吻合。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库兹涅茨(Kuznetz),1942年他考察了美国18691933年的有关数据,通过测算消费与国民收入的比率来代替APC,发现这一长时期中,APC大致稳定在,0.9左右(如表所示)。APC长期稳定的结论后来又由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利用个人收入而不是国民收入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得到了确认。这就表明,长期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作为一个长期趋势并不一定存在。这便是有名的“库兹涅茨反论”,他明显否定了绝对收入假说中的核心假设,从而使其整个理论体系无法成立,这对绝对收入假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表美国三个长时期平均消费倾向(APC)的测算表 时 期 18691898 18841913 19041933 平均消费 0.867 0.867 0.879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