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08161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 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1、单元分析 2、分课解读 3、教学示例 4、链接中考,1、教材分析 2、训练重点 3、教学目标 4、教学建议,单元分析,桃花源记,陶渊明,陋室铭,刘禹锡,爱莲说,周敦颐,核舟记,魏学洢,大道之行也,杜甫诗三首,二、训练重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反复诵读中领会作品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 3、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三、单元目标 1、了解一些文化、文学常识。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一些文言现象,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 3、反复诵读课文,领会思想内涵及感情。 4、培养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四、教学建议 1、

2、注重预习,自主掌握全篇大意。 2、加强朗诵教学,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感情、意境 。 3、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一定量的文言词语,是一则文言名篇,是陶渊明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原是桃花源诗前的序文,桃花源是中国文人一个几千年追寻的梦,因为他能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是一个令人向往的福地洞天。本文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其实作者已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作者陶渊明运用虚景实写的手法,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安居乐业、自食其力、和平恬静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21桃花源记,

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诵读课文,理解课文深刻的主题思想,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完成重点文言词汇和句式的积累以及对文意的疏通。 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运用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感悟方法,使学生在古文和现代译文中反复诵读体会,感受桃源美景和桃园中人的美好生活。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文章的重点。,教材分析 陋室铭是一篇语言、意境兼美的名作

4、。陋室,是作者在和州做官期间的简易房子,作者为他作铭,托物言志,主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讽刺。,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的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这样,学生就能够很好的沉浸于文本,反复地研读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爱莲说 教材分析:爱莲说是北宋著名哲学

5、家周敦颐写的一篇美文,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它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文章散句与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突破方法:通过对莲品质的认识,从而感受作者以“莲”自况的高洁品格,通过对牡丹的描述,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通过教师的引导,反复地研读文章,学生就能很好的沉浸于文本,以文本为基点,

6、进行品味赏析、拓展延伸,就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教材分析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并且在文中指出了“大同”社会的三个特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认识文言通假现象。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学习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教学重点: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核舟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性的感受“核舟”的空间位置,通

7、过师生形式多样的朗读等环节,加强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文中船头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和动作、神态等进行表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明确文章说明“核舟”的顺序并且在头脑中立体地感受“核舟”的形象。,望岳是杜甫早年漫游时期的作品,当时的他青春年少,壮志凌云,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誓言;春望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属于杜甫创作的第三个时期。春望写于756年,这年他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囚于长安,春城败象尽收眼底,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充溢而出;石壕吏写于759年,朝廷军队全线崩溃,郭子仪只好四处抽丁补充兵力,人民苦不堪言。杜甫正好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住所,根据途中所见所闻

8、,写成了”三吏“”三别“,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苦难,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诗三首,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 2、理解三首诗的思想内 容,准确流畅的背诵这三首诗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点: 1、理解每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领悟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感悟诗歌的意境 突破方法:在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多种方式不同层次的朗读,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感知诗歌的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境。,教 案 示 例,桃花源记陶渊明,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

9、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漫山遍野的白的杏花,像迷雾似的向我们呈现出来;一幢幢红瓦白墙的人家,零零落落的散布在绿的如同丝绒的草地上;细雨里,果然有牛羊在低头吃草;有一个老婆婆在喂鸡;偶尔传来的狗叫声,更衬出这个村落的宁静。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同学们这是台湾女作家三毛逍遥七岛游中的一段文字,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幽美恬静、其乐融融的迷人画面,什么人在这样美丽的景色里生活着呢?她说“避秦的人,原来在这里啊!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避秦的人,走进陶渊明,走进他的世外桃源

10、,去感受他为我们描绘的这个充满神奇魅力、优美恬静的地方,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 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辞等。桃花源诗并记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走近作者,了解背景,三、加强诵读,教给方法 1.听课文录音(范读),注意断句、节奏、生字词与感情。 2.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2)读完

11、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3)指名朗读,读准字音,准确断句。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具体要求: (1)读准字音。(2)节奏鲜明(3)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4、教师引领,诵读课文,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主翻译,结合课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资料书自行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在文中圈出不能准确把握的词句。 2、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 3、小组内进行翻译接龙,一人一句,要能及时发现并纠正他人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4、随机点名学生起来翻译全文,其他同 学在文中标出有争议的地方,全班共同解决。,五、复述故事,理

12、清结构。 课文以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六、自我小结,整理积累 1.把握古今异义词。 (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3)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4)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5)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连词,条件不同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

13、:这样,返回,重点词语 缘溪行:沿着 甚异之:感到奇怪 欲穷其林:走到尽头 桑竹之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便要还家:邀请 便扶向路:沿着 诣太守: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规往:计划,3、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丢弃)屋舍俨然(房屋) 寻 :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 为 :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向),句式 判断句:南阳刘子冀,高尚士也。 省略句:问(渔人)所从 来。(渔人)具答之,5.出自本文 的成语。 (1)落英缤纷:鲜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2)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3)无人

14、问津:没有人来询问渡口。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 (4)世外桃源:指虚构的超脱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地方。也指空想的不存在的世界,二、分步探究,品读美点 1.桃源之“美”。(景美、人美) 2.桃源之“乐”。(老人、孩子) 3.桃源之“奇”。 “景”奇,桃林美景奇、桃源内环境奇。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人”奇,如:“悉如外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等等 “踪”奇,后人再去寻找桃源,都一无所获,不见踪影。,三、深层研读,探究主题 1.渔人离开桃源后,“便扶向路,处处志之”,而后来太守等人寻找桃源“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作者为什么将桃花源写得若真若幻,可望而不可

15、即? 2.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该怎么看?,四、归纳小结,提升思想 毛泽东在登庐山中有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应该说桃花源是陶渊明理想真实又虚幻的依托。 当时代变迁到了今天,当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当祖国的一切都蒸蒸日上,若陶公生在当下,他也一定不会满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和我们每个人一样,为自己心中的“桃源”奋斗不息。,五、布置作业。 1、展开你的联想和想象: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作文。 2、“给陶渊明的一封信”以21世纪主人翁的身份给陶渊明写一封信。二者任选其,中招链接,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

16、是: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2007年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1、从日常小事入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2、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3、语言含蓄课,使对方受到启发4、处处为国君着想,晓以利害。答出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打出一点即可。)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着蒙蔽 药剂师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