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二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来源莲山课件 5 Y K Co M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二【韵译】: 您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 2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日夜夜不脱,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 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 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 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直译】: 你难道没有看见那荒凉无边的走马川,就在雪海的附近,一片黄沙茫茫无际,直贯云天刚到九月,轮台的狂风日夜怒吼不已,3其大如斗的碎石,被暴风满地乱滚这正是匈奴牧场草黄马肥之时匈奴纵马犯边,金山西面烟腾尘飞朝迁大将挥师西下,征战中将军铠甲日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矛相碰凛冽的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雪花落在马身被汗气蒸化,转瞬间马毛上又凝结成冰。
军帐中起草檄文的砚墨也已冻凝,敌人的骑兵听到大军了征的消息一定心惊胆颤我一定在车师城西门等待报捷的消息 【评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作者简介】 4岑参(cénshēn) (715—770),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 》),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 》) ,所谓 “好奇” ,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自出塞以后,在安西、北庭的新天地里,在鞍马风尘的战斗5生活里,他的诗境空前开扩了,爱好新奇事物的特点在他的创作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天宝后期,唐帝国内政已极腐败,但在安西边塞,兵力依然相当强大岑参天宝十三载写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一诗就曾经描写了当时唐军的声威:“胡地苜蓿美,轮台征马肥大夫讨匈奴,前月西出师甲兵未得战,降虏来如归橐驼何连连,穹帐亦累累阴山烽火灭,剑水羽书稀 ”这种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乱发生岑参的边塞诗就是在这个形势下产生的。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这首诗是写封常清的一次西征诗人极力渲染朔风夜吼,飞沙走石的自然环境,和来势逼人的匈奴骑兵,有力地反衬出“汉家6大将西出师”的声威 “将军金甲”三句更写出军情的紧急,军纪的严明,用偶然听到的“戈相拨”的声音来写大军夜行,尤其富有极强的暗示力量,对照着前面敌人来势汹汹的描写,唐军这样不动声色,更显得猛悍精锐 “马毛带雪”三句写塞上严寒,也显出唐军勇敢无畏的精神诗里虽然没有写战斗,但是上面这些描写烘托却已饱满有力地显出胜利的必然之势因此结尾三句预祝胜利的话就是画龙点睛之笔这篇诗所用的三句一转韵的急促的节奏,和迅速变化的军事情势也配合得很好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 东门送 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首诗写的是军幕中的和平生活一开始写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出人意表地用千树万树梨花作比喻,就给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感觉以下写军营的奇寒,写冰天雪地的背景,写饯别宴会7上的急管繁弦,处处都在刻画异乡的浪漫气氛,也显示出客中送别的复杂心情最后写归骑在雪满天山的路上渐行渐远地留下蹄印,更交织着诗人惜别和思乡的心情把依依送别的诗写得这样奇丽豪放,这正是岑参浪漫乐观的本色 岑参还有不少描绘西北边塞奇异景色的诗篇象《火山云歌送别》的“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读之好像炎热逼人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更充满奇情异采: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这是少数民族的神话,经“好奇”的浪漫诗人加以渲染,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新奇世界 他的诗歌中有关边塞风习的描写,也很引人注目这里军营生活的环境是:“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首秋轮台》);将军幕府中的奢华生活的陈设是:“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驼酥”(《玉门关盖将军歌》);这里的歌舞宴会的情景是:“琵琶长笛齐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8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曼脸娇娥纤复浓,轻罗金缕花葱茏回裙转袖若飞雪,左延右延生旋风”(《 田使 君美人舞如莲花北延歌》)这些都是习于中原生活的岑参眼中的新鲜事物更值得注意的是他诗中还反映了各族人之间互相来往,共同娱乐的动人情景:“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赵将军歌》) 岑参也写过一些在边塞怀土思亲的诗歌,如为后人传诵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锺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事情很平凡,而情意却很深厚但是,他的《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一诗: 闻说轮台路,年年见雪飞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更表现了他把国事放在首位的动人心情 9安史乱后,他虽然也在《行军二首》等个别诗篇中,发出了一些伤时悯乱的感慨,但比之前面说的那些边塞诗,就未免有些逊色了。
他的《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诗说:“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自从兵戈动,遂觉天地窄 ”这种心情也可以说明他浪漫豪情消失,对安史之乱反映得很少的原因 岑参的诗歌,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其基本特征,这和高适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缺乏高适诗中那种对士卒的同情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早年经历和高适不同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他的诗,形式相当丰富多样,但最擅长七言歌行有时两句一转,有时三句、四句一转,不断奔腾跳跃,处处形象丰满在他的名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等诗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也很注意向民歌学习 杜确《岑嘉州诗集序》说他的诗“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 可见他的诗当时流传之广,不仅雅俗共赏,而且还为各族人民所喜爱殷番、杜甫在他生10前就称赞过他的诗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更说他的诗“笔力追李杜”(《夜读岑嘉州诗集》)评价虽或过当,岑诗感人之深却可以由此想见 【赏析】 岑参之边塞诗意奇语奇,或清新隽逸,或雄浑壮美。
此诗是写雄奇豪壮的 开首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接着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最后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虽叙征战,却以叙寒冷为主,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语句豪爽,如风发泉涌,真实动人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切有力,激越豪壮,别具一格.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送行 11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反衬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 “平沙莽莽黄入天” ,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 ,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
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 “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平沙莽莽”句写天, “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下面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 “金山西见烟尘飞” , “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下面,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12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如环境是夜间, “将军金甲夜不脱” ,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 “风头如刀面如割” ,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划,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 ,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这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