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903617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化_4_第三讲_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 卞良君,中国文化,第三讲 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一宗法制与伦理本位社会 二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一宗法制与伦理本位社会,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力和义务的法则。简单地说,宗法,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宗法制: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逐渐完成。在中国,宗法制度延续数千年之久。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最深层次的生活之中,宗法意识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更是根深蒂固,从而使中国社会成为一种伦理本位社会,并使中国文化呈现出伦理本位的基本特

2、征,深刻影响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一宗法制与伦理本位社会,中国人就家庭关系推广发挥, 以伦理组织社会:,人一生下来,便有与他相关系之人(父母、兄弟等),人生且将始终在与人相关系中而生活(不能离社会),如此则知,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种种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关系;故伦理首重家庭。父母总是最先有的,再则有兄弟姊妹。既长,则有夫妇,有子女;而宗教戚党亦即由此而生。出来到社会上,于教学则有师徒;于经济则有东伙;于政治则有君臣官民;平素多往返,遇事相扶持,则有乡邻朋友。随一个人年龄和生活之开展,而渐有其四面八

3、方若近若远数不尽的关系。,一宗法制与伦理本位社会,吾人亲切相关之情,发乎天伦骨肉,以至于一切相与之人,随其相与之人浅深久暂,而莫不自然有其情分。因情而有义,父义当慈,子义当孝,兄之义友,弟之义恭。夫妇、朋友,乃至一切相与之人,莫不自然互有应尽之义。伦理关系,即是情谊关系,亦即是其相互间底一种义务关系。全社会之人,不期而辗转互相联锁起来,无形中形成一种组织。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一宗法制与伦理本位社会,二、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一)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特点注重血缘关系 “民胞物与” 泛道德 宗法集体主义观念 家国同构 崇老尚古,(一)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特点,1. 格外注重血缘关系突出表现在人们的

4、“孝亲”情感上和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孝经:“大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祖:(祖父)父之父。 祖母:父之母。 曾祖父、母:祖之父、母。 高祖父、母:曾祖之父、母。 世父:(伯父)父之兄。 叔父:父之弟。 世母(伯母):世父之妻。 叔母(婶):叔父之妻。 姑(姑母):父之姊妹。 姑父:姑之夫。 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父之伯叔。 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父之伯母、叔母。 从祖父(堂伯、堂叔):父之从兄弟。 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父之妻。 族兄弟:族父之子。 嫂:兄之妻。 弟妇:弟之妇。 曾孙:孙之子。 玄孙:曾孙之子。 来孙:玄孙之子。 从子(侄):兄弟之子。 从

5、女(侄女):兄弟之女。 从孙:兄弟之孙。 甥(外甥):姊妹之子。 私姊:妹之夫。 女婿(子婿、婿):女之夫。,中表(姑表):父之姊妹之子女。 外祖父:母之父。 外祖母:母之母。 舅(舅父):母之兄弟。 舅母(妗子):舅之妻。 从母(姨母、姨):母之姊妹。 姨父:姨母之夫。 中表(姨表):姨之子女。 从母兄弟、从母姊妹(姑表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母之兄弟姊妹的子女。 外舅(岳父、岳丈、丈人、泰山、岳翁): 妻之父。 外姑(岳母、丈母、泰水):妻之母。 姨(姨子):妻之姊妹。 妻侄:妻之兄弟之子。 舅(嫜、公):夫之父。 姑(婆):夫之母。 姑嫜、舅姑:即夫之父母(俗称公婆)。 伯叔(大伯、大

6、叔子):夫之兄弟。 小姑子:夫之妹。 娣妇:夫之弟妇。 姒姆:夫之嫂。 娣姒、妯娌:古之弟妇与嫂的简称。 娅、连襟、连桥(襟兄、襟弟):彼此的妻子是亲姊妹的男人,(一)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特点,2. 民胞物与中国人把人伦的观念贯彻到了天地万物之中 张载正蒙乾称篇:“乾称父,坤称母;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吾幼。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无告者也。3. 泛道德将伦理学的道德意识越位扩张到其它学科、文化领域(如文学、艺术、政治、法律、经济),使它们原有的属性降低到次要的地位,统变为服役于道德和表达道德的工具。,(1)在宗法制的基础上,中国传统道德对“公私”

7、、“群己”关系的处理有明确的“宗族本位”、“群体本位”规则。礼记坊记:“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身与群较,群大身小,屈身伸群,人治之大经也。当其二者不兼之际,往往不爱己、不利己、不乐己,以达其爱群、利群、乐群之实者有焉矣。” 贾谊新书:“主尔忘身,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忠经:“至公无私”,“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4. 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观念,(一)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特点,(2)中国传统道德从“亲亲”的观念出发,又引申出对君臣、夫妻、长幼、朋友等关系的一整套处理原则,而这些处理原则也都是以义务观念为核心的。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

8、,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诗小雅伐木序 )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二十四孝 陆绩怀桔遗亲,5. 家国同构的政治模式,与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家族制度,深深植根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结构中,使家与国的系统组织与权力配置都是严格的家长制。从夏王朝开始,家天下取代了禅让制,形成了家国同构、家国合一的政治模式,突出了君权与父权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开创了几千年君权与宗法高度统一的东方专制主义政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家族统治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就反映了“家”

9、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宗法与专制相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合流;在文化上表现为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推行政治统治,从而体现出鲜明的专制性的政治风格。,(一)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特点,6. 崇老尚古的心理意识,祖先崇拜与先王观念。农业基础上的宗法社会,以古老传统为价值评判标准,即以尚古为美德。先王崇拜与尊祖敬宗等思想观念都以宗法社会尚古心理为内在依据。“尊老尚齿”。在农业社会里,老人代表经验和传统,“老”意味着智慧、德行、威信、权力等。孟子公孙丑下:“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史学的发达与民族的延续。二十四史,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中灿烂的一笔。梁启超:

10、“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中华民族这种强烈的历史感,其实质就是重视民族自身的由来、发展,并且自觉地将其延续下去的精神。,(一)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特点,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11、)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中国宗法社会伦理型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整体观念、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和民族文化心理上的认同。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还能鼓舞人们忠于国家民族,抵御外侮,保持高风亮节。 中国文化的重家族轻个人、重群体轻个体,培养了民族浓厚的群体意识,成为战胜困难、发展自我的强大的精神原动力。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一方面给人以鼓舞和信心,另一方面对包括君主在内的统治者以及庶民百姓也形成一种道德制约和要求,发挥了社会调节的功能。崇老尚古的传统客观上保留了古文化,有利于继续发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史学的发达,历史记载的

12、连续性,表明中华民族具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具有一种重视民族自身的由来、发展,并自觉地将其延续下去的精神。,二、伦理本位社会与中国文化 (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作用 积极作用:,唐代王彦威:“古之圣王立谥法之意,所以彰善恶、垂劝戒,使一字之褒宠,逾绂冕之赐;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刑。”例如 “炀”:去礼远众;“幽”:雍遏不通;“厲”:殺戮無辜;“文”:经纬天地 ,消极作用,1.“家天下”的狭隘性。中国古代所谓国家,不过是一家一姓之国家,而绝非人民之国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是中国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典型特征。,(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作用,2.“

13、家国同构”模式是依赖于家庭伦理道德而构建起来的人治专制。它强调君的绝对主导和臣的绝对服从,是伦理关系与政治关系的一体化。它使法律弱化,权力异化。加之对于人性本善的假定而导致监督理念的阙如,因此腐败犯罪在所难免。,(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作用消极作用,迟福林:世行报告的数据,可以参考,美国5%的家庭,掌握了60%社会总体个人财富;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41.4%社会总体个人财富。财产公开需要一个过程,但不是技术问题,立法更不是难点,而是决心问题。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报告工作时指出,加强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完善境内外追赃追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追缴赃款赃物计77

14、9亿元,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31人。“跨国腐败不仅给一国的国家和企业利益造成损失,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都带来严重危害,因而成为全球性的毒瘤。”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宁波市副主委王梅珍说。,最高检:去年查办贪官省部级7人 厅局级198人2012年03月11日 15:59去年全年共立案侦查各类职务犯罪案件32 567件44 506 人,人数同比增加1%,其中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 524人(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严肃查办利用执法权、司法权谋取私利、贪赃枉法案件,立案侦查涉嫌职务犯罪的行政执法人员7 366人、司法工作人员2 395人。

15、过去四年,共有47名全国人大代表的资格被终止,其中26人是因为违法违纪。包括4名商人和22名官员。22名官员中,包括正部级干部1人,副部级干部3人,厅级干部16人,处级干部2人。据公开资料显示,已有11名落马官员被判决,其中3人被判无期徒刑,5人被判死缓,3人被判有期徒刑。,3. 伦理本位文化带来了道德的工具化问题,造成了一些政治人物的表里不一的双重人格。,(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作用消极作用,4. 伦理本位文化强调个人在群体中的义务和责任,忽略了个人在社会中的权利,往往使个性受到压抑。甚至将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以至在某种程度上又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的理论之源。,(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作用消极作用,5. 崇老尚古形成了一种因循守旧、依傍前人的思想作风,阻碍了中国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二)伦理本位中国文化的作用消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