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康复医学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95180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康复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认识康复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认识康复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认识康复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认识康复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识康复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康复医学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康复医学,汇报内容,相对于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来说:一、康复医学概念理念上的新内涵二、康复医学理论认识上的新视点三、康复医学诊断治疗上的新方法,一、关于对康复医学概念、理念的认识,(一) 健康的定义 (二) 康复医学的定义 (三) 康复医学定义的内涵,(一) 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疾病或虚弱的消除,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美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宪章 意义:完全改变了卫生医疗方向和内涵。从原来的医疗二维思维:治病 -救命,发展到三维:治病 -救命 -功能,强调了功能。从原来医学的生物学模式转变成:生物 -心理 -

2、社会模式。,(二) 康复医学的定义,“康复是一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三) 康复医学定义的内涵,1. 康复医学的对象:由于损伤、疾病和老龄所带来的功能障碍者,以及先天发育障碍者; 2. 康复医学的领域:着眼于整体康复,具有多科性、广泛性、社会性; 3. 康复医学的措施: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反复进行教育和训练,使其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要求早期、全面、持续; 4.

3、 康复医学的目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5. 康复医学的提供者:(1)基本素质:聪明、好学、有爱心;(2)人员组成:4类19种。,康复的早期介入与临床治疗并不矛盾,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的时期介入,不仅可以促进疾病的临床治愈,预防併发症,而且为疾病的后期康复创造了条件。,康复专业人员结构,1、医疗康复专业人员: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工作者 (心理治疗师、心理测验师)、假肢及矫形器师、康复工程人员、文体活动治疗师; 2、教育康复专业人员:特殊教育工作者、儿童生活指导专家; 3、职业康复专业人员:职业咨询师、作业治疗师、技工师傅、劳动就业部门人员;4、社会

4、康复专业人员:医学社会工作者。,康复医学是目标和价值统一,1、康复医疗的医学价值:a.解决了临床医学难以解决的问题。如长期的功能障碍或丧失等;b.减少了临床负荷和提高了疗效。 2、康复医疗的社会价值 :弘扬了人道主义精神,体现了人的生命尊严,促进了社会和谐。 3、康复医疗的经济价值 :a.于临床医疗相比,康复医疗的产出/投入比值高于平均值;b.康复医疗所产生的间接价值十分突出。,因此,我们说康复医学不是基本医疗的额外附加,更不是消遣性按摩、单纯性娱乐、调节性休养等,而是基本医疗的重要组成。是概念明确、内涵充实、外延广泛的,具有专门理论指导、专门措施治疗、专门疗效判定的独立的医学分枝。是现代医学

5、三大组成部份之一。,二、关于康复医学理论认识上的新视点,(一)站在“提高生存质量”的视点上,康复医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治疗体系; (二)这套体系的核心是围绕“残疾”的三个层面展开的; (三)体系内的各个分枝亦有各自的观察视角。,(一) 站在“提高生存质量”的视点上,康复医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治疗体系,1 .着眼于整个人: 与临床医学不同,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是着眼于整个人。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上进行全面康复。其最终目标提高残疾人生活素质,恢复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能力,使残疾人能在家庭和社会上过有尊严的生活; 2 .形成新学科:康复医学形成了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

6、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及能力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 3.康复医学理论的基本构成:基础康复学、康复残疾学(学科体系的核心、支柱)、临床康复评定学和临床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本科教材,1、康复医学导论 2、人体发育学 3、运动学 4、康复心理学 5、康复疗法评定学 6、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 7、运动疗法技术学 8、临床运动疗法学 9、文体疗法学 10、理疗学 11、日常生活技能与环境改造,12、基础作业学 13、临床作业疗法学 14、假肢与矫形器学 15、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 16、言语治疗学 17、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研究(PT、O

7、T专业人员的临床研究教材) 18、临床康复学 19、社区康复学,2.1.3 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主要区别,(二) 理论体系的特点是:紧紧围绕残疾及障碍的三个层面展开的,1. 残疾、残疾人和障碍:残疾:残疾是指因外伤、疾病、发育缺陷或精神因素造成明显的身心功能障碍,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种状态。 残疾人:People with disability(PWD)即:带有弱能的人。 障碍:生理功能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减弱或丧失。1980年WHO根据器官系统及人体的功能状态,将障碍分为三个层面: (1)残损(功能障碍)(2)残疾(能力障碍)(3)残障(社会参与不利) 2.康复医学三大原则

8、:功能训练、全面康复、回归社会。 3.理论指导意义:,“三个层面”和“三大原则”为康复医学的临床评定和治疗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它要求:在对康复病人的评定和治疗过程中,既要考虑组织器官的损伤情况,尽可能地恢复或提高其残存的功能,又要针对个体病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利用和发挥其残存功能,以提高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还要设法改变和改善家庭的、社区的、甚至社会的环境,尽可能地使伤残者能方便地、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生存质量。,(三)体系内的各个分枝亦有各自的观察视角,以瘫痪的康复过程为例: 1.周围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肌肉力量从小到大的量变过程; 2.中枢性瘫痪的康复过程是运动模式的

9、质变过程,这是偏瘫的本质; 3.偏瘫恢复,运动模式的六个阶段(Brunnstrom 评价法):弛缓、痉挛、联带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正常运动。 4.意义:在康复过程中正确地判断患者运动模式所处的阶段,对异常运动模式予以抑制,对丧失了的正常运动模式进行诱发训练,这是偏瘫运动功能能否较好恢复的关键。,周围性瘫痪(肌力量变) 中枢性瘫痪(模式质变),0,1,2,3,4,驰缓期,痉挛期,联带运动期,部分分离期,分离期,基本正常,5,偏 瘫 的 本 质,总之,由于康复医学是站在整个人的生命质量的全新的视点上 观察和分析残疾及障碍的,从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从基础到评定再到治疗的独立的理论体系。,三、

10、康复医学诊断治疗上的新方法,(一)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相结合 (二)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不同的障碍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一)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相结合,1.康复评定: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类似临床医学的疾病诊断,但不是确定疾病的性质和类型,而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康复评定还包括康复目标的设定和制定治疗计划。 2.康复评定在康复医疗中起着的前提和基础作用; 3.康复治疗师在康复医疗中承担着评定和治疗的主力军作用; 4.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是密不可分的,评定贯穿于康复医疗的始终。

11、通俗讲,是在评定指导下治疗,在治疗中感悟评定,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二)康复治疗师在康复医疗中的主力军作用,1.康复治疗师既是康复评定者又是康复治疗者。2.与临床医学不同,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和训练。因此,其主要工作人员应该是各类康复治疗师,其中最主要的是:运动治疗师(physical therapist PT):负责对障碍者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和训练;作业治疗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 OT):负责对障碍者生活能力的评定并在此基础上指导障碍者进行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恢复或改善生活、学习和职业工作能力。,(三)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运动疗法

12、: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即利用运动的方法,对身体的功能障碍和功能低下起到预防、改善和恢复的一种疗法。 按原理分类:,按运动疗法的原理分类,1、手法:关节松动技术、麦肯基疗法(Mackenzie)以及传统的按摩、推拿等; 2、生物力学疗法:渐增阻力训练法,关节活动度的维持与改善训练法,呼吸系统疾病运动疗法,步态矫正训练法等; 3、神经生理学疗法:根据神经发育的规律应用易化或抑制的方法,改善因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导致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应用较普遍的有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易化训练法(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 Brunn

13、strom 评定训练法、 Bobath评定训练法以及Rood训练法等。,运动疗法关节活动技术肌力增强技术软组织牵拉技术平衡训练技术神经发育促进技术,神经生理学评定及疗法的理论基础,目前对于 CVA所导致的运动障碍的本质主要认为是:运动系统失去了其高位中枢的调控,使原始的、被抑制的、受到调节的皮层以下中枢的运动反射释放,导致患侧肢体肌群间协调紊乱,肌张力异常,产生了运动障碍。基于这个理论,产生了以本体感觉性神经肌肉促通技术 (PNF)为主的综合治疗技术。但过去对此认识不足,常以某些肌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作为疗效显著与否的标志,判断患者恢复的快慢和效果。结果尽管患者的某些肌力和关节活动有明显的改善

14、,但其功能活动仍十分困难。出现了不少误用综合征的病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大部分在脑发育未成熟时才有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如:,1紧张性颈反射 2同侧屈伸反射 3交叉屈伸反射 4阳性支撑反射 5紧张性腰反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特点:,环境、姿势、肢具,方法、次序、持续: 1、良性刺激、抑制异常、易化正常;2、多科并用、教育体悟、强化记忆;3、循序善诱、顺序治疗、依次进行;4、学用结合、享受成功、扩大效果。,2.作业疗法:作业治疗是一门指导患者参与选择性活动的学科和艺术。目的是消除病态,保持健康,增强患者参与社会、适应环境、创造生活的能力。作业治疗的基本成分是 “教”与 “学”,

15、“教”是治疗师的任务,为患者的学习提供环境,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学习的内容,并给予细致、有步骤、有计划的指导;“学”是源于患者自身内部的过程,通过学习,患者改变以往看问题的眼光和对事物的领悟,把新的理念和知识变为习惯。分类:功能性作业疗法,心理性作业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自助具、矫形器的制做与应用,职业前的作业疗法等。,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是指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和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择一些针对性强,有助于恢复患者已经减弱了的功能并提高其技巧的活动作为治疗手段。包括;A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B 职业训练C 认知训练 D 辅助具制作等,3.运动疗

16、法与作业疗法的区别:,(四)不同的障碍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根据残损或障碍和部位、性质、程度等不同,采取不同的康复治疗原则和方法。 例如: 针对偏瘫病人,原则应是:纠正和控制; 针对截瘫病人,原则应是:发现和发挥; 针对脑瘫病人,原则应是:抑制和易化等,康复治疗并不是简单地推、拿、按、摩、柔、捏,搓,而是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使其活动能力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一整套措施和方法。为达此目的,必须要求我们树立:1.早期康复的观点;2.评价与治疗紧密结合的观点;3.多专业合作全面康复的观点。总之,提高生命质量,始终是康复医疗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概要回顾,一、关于对康复医学概念、理念的认识:(一) 健康的定义;(二) 康复医学的定义;(三) 康复医学定义的内涵。 二、关于康复医学理论认识上的新视点:(一)站在“提高生存质量”的视点上,康复医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治疗体系;(二)这套体系的核心是围绕“残疾”的三个层面展开的;(三)体系内的各个分枝亦有各自的观察视角。 三、康复医学诊断治疗上的新方法: (一)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相结合;(二)运动疗法与作业疗法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不同的障碍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