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891962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2.1水循环课件中图版必修(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水的运动,第一课时 水循环,一,二,三,四,一、水循环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的运动,这种运动过程称为水循环。,一,二,三,四,二、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思考讨论 结合教材图2-2-3“自然界的水循环”,分析在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人类可施加影响的主要环节是什么。 提示:人类通过修建水库、围湖造田、跨流域调水等影响地表径流环节。,一,二,三,四,三、水循环的成因 1.水循环的内因: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2.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一,二,三,四,四、水循环

2、的意义,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水循环 “云气西行云云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止,上不竭,下不满”摘自吕氏春秋,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结合材料探究: (1)吕氏春秋这段文字主要涉及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文字的前半部分涉及了水汽输送,后半部分则涉及径流。 (2)为水循环提供能量和动力的是什么? 提示: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 (3)水循环联系了自然界的哪些圈层? 提示: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4)人类活动或多或少地会对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提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和蒸腾、

3、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其中对地表径流环节影响最直接,也最广泛。,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1.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地球上的水主要集中在水圈中,部分存在于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水循环就是指水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特别提醒水循环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三种水循环类型都包括蒸发和降水环节。 (2)陆地内循环不只发生在内流区域。 (3)外流区域既有海陆间循环又有陆地内循环。 (4)海洋同时参与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

4、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利措施: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位的提高,可加大蒸发。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但是,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此外保护湿地资源(沼泽)、植树造林(绿色水库)、保护草原(绿色蓄水池)会产生有利的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恶劣的后果。,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

5、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例题1】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都有的环节是 和 。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 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 。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 。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解析:根据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蒸发和降水是各大循环均有的环节。地表径流环节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修建水库,可以调节径流的时间分配;跨流域调水,可以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丁环节为地下径流,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可以

6、拦蓄地表径流,增加地表水下渗,从而增加地下径流量。 答案:(1)蒸发 降水 (2)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等 (3)植树种草,保护地表植被 (4)河水污染现状;河水自然净化的过程(河水的补给与排泄);影响河水自然净化的因素;本地天气变化的规律与河水水位变化等。(写出两点即可),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面值50元人民币的画面上那翻江倒海、奔腾跌泄、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就是黄河壶口瀑布。“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佳句,勾画出了大河奔流的壮观景象。,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结合材料探究: (1)

7、从河水补给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可理解为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什么? 提示:大气降水。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奔流到海不复回”说的是哪种类型的水循环? 提示:海陆间水循环。,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一般情况下,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都有两种以上的补给形式,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不同地区的河流水源补给侧重点不同,同一地区的河流,在不同季节水源补给也有明显的差异,列表比较如下:,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方法技巧河

8、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所在地区判断: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我国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东北地区的河流的春汛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的,夏汛是雨水补给形成的。 (2)依据径流变化特点判断: 径流的变化随降水而变化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常年较为稳定平缓的多以地下水补给为主;湖泊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使河流径流变化较小。,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例题2】 导学号11464061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

9、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3)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早于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库 B.早于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晚于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库 D.晚于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探究一,探究二,主题活动,名师精讲,典例剖析,思路导引:(1)由图可知,降水量与径流量呈正相关河流的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降水集中于4、5、6月份,7、8

10、月份降水相对较少河流位于东南地区 (2)曲线变化比较平缓,曲线的陡直变化显著流量变化小说明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利工程(如水库),水利工程(如水库)对下游径流起到了调节作用 答案:(1)A (2)D (3)C,1,2-3,4-5,6,1.下列地理现象中,仅属于陆地内循环的是( ) 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冬季和春季的凌汛 夏季,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形成丰水期 新疆地区的坎儿井,引冰川积雪融水灌溉农田 所有流经热带沙漠地区的河流 A. B. C. D. 解析:黄河属外流河,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塔里木河属内流河,不注入海洋,参与了陆地内循环;坎儿井引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也不注入海洋,也只参与

11、陆地内循环;并不是所有流经沙漠地区的河流都不注入海洋(如尼罗河),也就不一定只参与陆地内循环。 答案:B,1,2-3,4-5,6,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第23题。2.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 B. C. D. 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参与水循环的圈层有( )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大气圈 A. B. C. D.,1,2-3,4-5,6,解析: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改造了水循环中地表径流这一环节。第3题,“汇入大海”“彩虹”“渗入地下”“根系吸收”分别表示水圈、大气圈、岩石

12、圈、生物圈参与了水循环。 答案:2.D 3.D,1,2-3,4-5,6,导学号11464062读我国某地区某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统计图,完成第45题。,1,2-3,4-5,6,4.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 5.该河流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高原 解析:由图可知,该河流径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基本一致,故降雨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另外,降水量较少时该河流也存在一定的径流量,所以该河流可能还有地下水补给。该河流并无明显春汛,故无融雪补给。该

13、地雨季较长,应位于我国东南地区。 答案:4.A 5.B,1,2-3,4-5,6,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地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循环,B地的水循环类型有 循环和 循环。 (2)a、b两条河流中,水量较稳定的是 河,判断依据是什么? (3)甲、乙两城市中,水资源较丰富的是 城市,原因是 。 (4)水循环得以顺利完成的内因是 ;外因是 。,1,2-3,4-5,6,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A地位于内陆地区,水循环主要发生在陆地内部,应为陆地内循环;B地位于沿海地区,参与的水循环应该有两种,即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此处切记不要认为陆地内循环只发生在内流区。第(2)题,由图中可知b河流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因此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靠雨水补给的河流一般水量的季节变化比较大。第(3)题,乙城离海洋近,降水量大,水循环比较活跃,水的更新速度快,故水资源较丰富。第(4)题,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是水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为水循环提供了能量和动力,是水循环的外因。,1,2-3,4-5,6,答案:(1)陆地内 海陆间 陆地内 (2)a a河位于断层处,地下水补给量大而稳定,b河主要靠雨水补给,季节变化大。 (3)乙 该城市离海洋近,水循环活跃,降水丰沛 (4)水在常温和常压条件下的三态变化 太阳辐射和水的重力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