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48652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专业目录调整的赞与憾,谢彦君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新专业目录,管理学门类 旅游大类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会展经济与管理,与1998年前后的比较,1998年之前 经济学门类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贸易经济学二级学科 旅游经济三级学科 1998年之后 管理学门类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 旅游管理二级学科,新目录之赞-细、深、高,体现了对旅游现象复杂性的回应; 体现了大学教育是“有限时间的专业教育而不是终身、全面教育”的深刻认识; 体现了对国际旅游教育成功经验的尊重; 具备了使该专业、该层次(本科)教育“窄起来、深下去、高上来”的可能性:预示着在专业划分、专业目录管理方面解除了制度性的障碍,预示

2、着一直以来中国旅游高等教育存在的惊人资源浪费、人生摧毁现象不再归因于专业划分这一制度设计。,新专业目录之憾-没身份,暴露了对本专业的大学教育的理解依然只是“管理学”问题,而不是一个“旅游学”问题的根本欠缺; 预示着,未来再谈“旅游”是应用性学科,依然意味着是对“管理学理论”的应用或“经济学理论”的应用,而不是对“旅游学”理论的应用(更有甚者,如一直以来的实际情况一样,很多人头脑中的“应用性本科”概念,实际上是“高职化、中职化”本科的概念。我认为:恰恰是这种理念,造成了本科教育定位和实践的困境;还有不少人认为,旅游学可以没理论,这在哲学意义上是荒唐可笑的); 意味着,未来的旅游教育,依然会造成:

3、学科缺心眼,学者没有根,学生没有家。依然丧失独立的身份感。 结果:旅游类高等专业教育,只有学科之名,没有学科之实。教育实践还会举步维艰(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师定位、教材定位、人才社会承认等等),新专业目录之憾-研究生教育,事实:我国高等院校的学位教育,国务院学位办管研究生专业目录,教育部管本科生专业目录。 疑问:(1)管理的原则是权力制约,还是科学为本?(2)管理的步调是可以协调一致,还是各自为政、互不理睬,造成数十年在填不同的表格时,专业归属一栏还竟然让人纠结?(3)旅游管理类的研究生教育在个别学校推行与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相同的入学考试科目,原本就违背本科教育宽口径、厚基础,研究生教育是

4、专深的专业教育的原则,现在,当本科目录已经调整的时候,研究生专业目录不调整,还等什么呢?! 感叹:缘何“春风不度玉门关”! 影响:政治的低效率还将造成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国家资源、个人生命资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我们用了30年的代价才在本科专业管理领域走到今天一样。,问:为什么会这样? 答:从学理上说,是对旅游的本质认识不清!,旅游是什么? 旅游是体验; 旅游是休闲体验; 旅游是异地性休闲体验; 旅游是出自愉悦目的的异地性休闲体验; 我的定义:旅游是个人利用其余暇并出自愉悦的目的而在异地度过的休闲体验。 WTO的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出自非赚钱的目的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做短暂停留所引起的关系和现

5、象的总和。 WTO定义是造成学术界对旅游身份识别混乱的渊薮。,焦点:旅游是什么?旅游不是什么?,以往:旅游学与各分支学科、来源学科的关系,身份识别(identity)的一般逻辑,核心识别(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拥有其“心”、“体”、“发”) 身体的比喻:心、躯干、手足、毛发、虱子 大树的比喻:根、茎、叶、虫子 启示:旅游知识共同体不能“缺心眼” 认识:旅游的心:体验(当然,也许有更好的呢) 表现识别(每一个知识领域都由下列“表现”构成) 范畴,命题,方法,理论,范式(所有的理论都有这些,但各个表现不同,决定了它们的成熟度) 附加识别(每一个知识领域都有相关现象): 虱子、虫子、脚印(足迹)、内存条、

6、洗脚水、碳。,旅游知识共同体(学科)身份识别,旅游学科的身份识别 旅游核心本质(根):体验(怎么样?) 旅游基础理论(茎) 自足性分支学科-XX旅游学(枝+叶) 交叉性分支学科-旅游XX学(枝+叶) 旅游相关学科-生态学(虫之爹) 旅游相关范畴及问题-碳、智慧或足迹(虫) 旅游学科(旅游知识共同体)的构成:根+茎+枝+叶外加虫。,交叉性旅游分支学科的形成,旅游知识共同体的形成,旅游学知识共同体(学科)的形成,正确的旅游学科关系网(交叉+自足),旅游学术共同体身份识别-旅游人,纯“旅游人”:理论上有,现实中极少甚至没有,但学术研究的使命、构建理论起点的要求,使之成为必须具有的一种身份,否则旅游理

7、论建构无从谈起。 整天研究、教授“旅游是什么,什么是旅游”者 整天忙着策划、管理景区和旅行社之类的企业者 是“旅游人”:理论上模糊,现实中很多 整天研究、教授“旅游包含什么,旅游涉及什么”者 整天经营、管理为景区、旅行社提供产业链上下游衔接服务的企业者 近“旅游人”:理论上混淆,现实中奇多 整天研究“旅游者”行动所“涉及”的、“相关”的洗脚、内存条、手机(智慧的)、脚气病者 为旅游者提供内存条、洗脚水、手机、治疗脚气药者 非“旅游人”:理论上清晰,现实中无穷。,旅游学术共同体身份识别-旅游人“数”,旅游学术界(旅游学术共同体)要有几个“旅游人” 1-5人研究旅游心(根,纯旅游人) 5-50人研

8、究旅游身(茎,是旅游人) 50-500人研究旅游手(枝,是旅游人) 500-5000人研究旅游毛(叶,是旅游人) 5000-50000人研究“旅游虱”(虫,近旅游人) 13亿-5万=12亿多人研究别的事儿(中国人,非旅游人) 院校的旅游人以研究根茎枝叶为自觉;专门的旅游研究院(所)的旅游人以研究任何旅游问题或旅游相关问题为自觉。,旅游学术共同体-教育(研究)机构(数),旅游学术界(旅游学术共同体)-这里主要还是指高等院校-要有几个“旅游学”专业点 10-20个旅游学专业(根,理论) 300-500个旅游管理专业(茎、枝、叶,旅游学理论之应用) 200-300个酒店管理专业(茎、枝、叶,管理学理

9、论、经济学理论、旅游学理论之应用) 50-100个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茎、枝、叶,管理学理论、经济学理论、营销与策划理论、旅游学理论、甚至工程与艺术理论等,所依托理论越多,办起来越难),用以实施旅游专业高等教育的 旅游学科体系构成,旅游学是基础理论研究,是旅游类其他三个(或多个)应用性二级学科的理论依据。 旅游学这个专业的研究特点是学理性的,有点像“社会学”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或“地理学”对空间问题的研究,因此,具有典型的“学科”性。 本科的旅游学专业在全国只适合开设有限几个专业点。旅游学主要应作为研究生专业教育层次。 其他(旅游企业管理、旅馆管理、会展管理)与旅游学专业的关系越来越远。 旅游学以

10、不同的强度作其他专业的理论支撑;其他专业内部,同样具有自身的“理论知识(研究)”和“应用知识(研究)”的问题。,八问:当前和今后面临的挑战,当我们的专业与工商管理专业并肩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吗? 有多少人依然没有认识到“旅游身份”的重要性及其本质依据在什么地方? 有多少人已经习惯于看着那些本来身在旅游世界之外却悍然向旅游世界喊话的人得益于旅游世界流淌出来的肥水、却对旅游知识共同体的形成并无本质贡献的局面? 有多少人还在错误地引导所谓的应用型本科其实是在走本科高职化、中职化的道路! 我们有哪几家院校的三个专业教育真正能够适应新的目录划分而对其人才培养方案作科学的、能落到实处的调整? 如果我们的教师(

11、尤其是教学设计者)的学科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并没有本质的提升,根本适应不了“窄起来、深下去、高上来”的要求,那么,专业目录调整方面的进步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改善? 如果我们的教材依然幼稚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在旅游知识创新方面依然无所进步,今后的教学过程的实施会有真正的改善吗? 尤为重要的是,当教育部门的管理设计趋于完善的时候,社会(行业)是否准备好了对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合理接纳,并真正担负起人才的继续培养的使命?,我的看法,对旅游这个学科来说,制度设计的改善,只是撤除了制度层面的原有桎梏,而旅游教育界、学术界未来所面临的困难,并不少。 在这种“看你们自己的了”的环境下,我们该怎么办,很值得思考。 但由于旅游是富裕社会人类的基本追求,我相信,旅游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一定存在着完整的现象基础。 我认为:“旅游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是不同的”(见图)。 所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旅游的过程是进入另一个世界的过程,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