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科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846634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历史科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江苏高考历史科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江苏高考历史科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江苏高考历史科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江苏高考历史科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历史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历史科(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江苏高考历史科 考试说明解读,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秦朝的中央机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西周分封制是我国古代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 目的: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 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楚等。(图) 历史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宗法制: 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 宗法制

3、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实质: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关系。,史论共享 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 基于血缘关系的宗法制是西周最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它在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维护统治集团的稳定和团结、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等方面起了独特的作用。,(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的创立: 统一后,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取名号为皇帝。 总揽全国政治、经济

4、、军事等一切大权,“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秦朝的中央机构 中央三个最高官职(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太尉:负责军事。秦始皇并未任命太尉,自掌军权。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郡县制: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5、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 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郡县制,郡县制则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在地方上,郡国二制并行。景帝至武帝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诸侯王只衣食租税。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

6、户、礼、兵、刑、工六部。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作用:相权分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以后历朝所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 目的: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直接管辖河北、山西、山东。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由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拥有大权,掌握地方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下设路、府、州、县。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从汉到元,中国政治制度屡经变化,不

7、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1380年废除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大臣

8、由皇帝挑选亲信,传达皇帝旨意。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史论共享: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导致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绝对的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的君主专制,又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它又必然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这一切,都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考点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

9、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农业: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火耕) 距今七八千年: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工具耒耜,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初步推广,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原因:春秋时期,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许多私田。井田制趋于瓦解。 过程:1、春秋时期为了增加收入,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10、;(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2、战国时期,新兴地主的经济势力越来越大,要求废除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诸侯国先后开展的变法运动,使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它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小农经济的含义: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小农经

11、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它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史论共享: 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

12、发展的因素。,手工业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它们和官营手工业共同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纺织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至少在五六千年前)。 商代丝织品:平纹织物、斜纹提花织物 战国:锦、绢、罗、纱等多种丝织品 汉代:丝绸之路 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明清两代在苏杭设官局,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

13、丝织业。 明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苏州民营丝织业集中在东城,杭州聚集在城东北。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妆花缎的织造工艺最为复杂。 清中期以后新品种:金宝地,冶金业: 青铜器: 新石器时代出现小件青铜器; 商周时代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 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广泛采用鎏金、镶嵌等装饰工艺,更显得精美华丽。 铁器: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 东汉时期,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中国的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 炼钢: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

14、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商朝工匠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又烧出白瓷,到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宋代著名的江西景德镇瓷窑,到元代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 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瓷都”,明代的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尤以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佳。明中后期,又在青花瓷的基础上,烧制出多种彩瓷。五彩瓷“画必有意,意必吉祥”。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发明了珐琅彩,色彩鲜艳,效果如同油画。,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 二、工业技

15、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 三、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四、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 五、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商业:“市”的形成与发展 西汉“开关梁”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每个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汉、唐长安都有东、西两个市,市与坊(住宅区)分开,“市”定市开与闭。 唐朝后期城市坊与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唐朝农村集市有了进一步发展,有些发展成为重要的市镇。 宋朝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旧时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临安城内店铺林立,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16、主要的商业城市: 西汉:长安、洛阳、临淄、宛、成都都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隋唐:长安、洛阳、扬州、益州 宋代:开封、临安 元朝:大都、杭州(南方最大)、泉州(对外贸易),著名的商帮: 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所谓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徽州),江北则推山右(山西)”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中国商业起源很早并不断发展,历代的中国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春秋战国起,官控商业的局面被打破,但在整个封建时代,商业始终处于政府的抑制之下。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和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主要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含义: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发展。 表现: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 明太祖: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雍正帝:“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使民知本业之为贵”。(专卖制度、关于商贾穿衣的规定、征收重税、官营手工业的存在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后果: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