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事故救援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4823809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事故救援(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自然灾害事故救援,自然灾害是因自然变异作用对社会受灾体造起的损害。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年均灾害损失约占GDP的3%,因自然灾害死亡每年50余万人。 自然灾害一般包括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等。,本 章 内 容,洪涝灾害的处置 气象灾害的处置 地震灾害的处置 地质灾害的处置,第一节 洪涝灾害的处置,洪涝灾害是指由于过量的降水造成江河湖水泛滥,使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的灾难。,一、洪涝灾害的特点 (一)涉及地域广 我国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总面积达73.8万平方公里,耕地5亿亩。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八大江河的周边地区均受洪涝

2、灾害的严重威胁。1998年夏季发生的长江全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水,历史罕见,全国29省(区、市)均不同程度遭受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33亿人。,(二)人员伤亡重 洪涝灾害往往造成江、河、水库坝堤溃决,形成遍地汪洋、恶浪滔天,导致大量城乡居民因无法逃生而遇难。1931年和1954年发生的长江全流域特大洪灾,各造成14.5万余人和3万余人死亡。,(三)经济损失巨大 洪涝灾害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甚至绝收;冲塌房屋,居民财产被吞没;工矿企事业单位被淹停产停业;毁坏铁路、公路和城镇基础设施;破坏水利设施等。据统计,我国仅1991年和1998年两个年头的

3、洪涝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分别达到779亿元和2550亿元。,(四)造成交通中断 洪涝灾害造成铁路、公路以及桥梁等毁坏,使交通陷于瘫痪,直接影响政治、经济经及人民的正常生活秩序。,(五)易引发次生灾害 洪涝灾害还常常伴随泥石流、滑坡、山崩,以及化工设施毁坏后所产生的化学事故和灾后出现的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使灾情趋于复杂化、扩大化。,(六)救援困难 由于洪涝灾害涉及地域广、受灾人数多、灾害周期长,灾害造成道路交通、通信中断等,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难度。,二、洪涝灾害基本处置对策 (一)服从政府部门的统一调遣,救援力量调派首先要确保重点及危急、险恶地段或区域的需要。 (二)与社会力量一起全力加

4、固江、河、湖的堤坝、堵疏水道,以免暴涨的洪水引起堤坝溃决。,(三)根据灾情可能发生的突变,严密制定灾民的疏散计划。 (四)快速修复毁坏的道路,清除障碍,以保证救援所需的车辆及装备顺利抵达目的地。,(五)成立水上救援突击队,积极营救被困在屋顶或树梢等险恶环境下的遇险人员;搜寻失踪人员,尽可能早发现、早救助那些抓住水面漂浮物随水漂流的生还者。 (六)根据上级指示或群众报警以及对灾情的估计,及时保护或转移国家和人民的重要物质财富。,(七)对重、危急伤员进行必要的外伤止血、溺水等现场急救,并迅速送医院抢救。 (八)提前预防,有力控制火灾、有毒气(液)体泄漏等一切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随时做好有针对性的救

5、灾准备。,(九)救援人员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实施水上救助时应穿水上救生衣,险恶条件下切忌单独行动;救援车辆在险恶地段的停靠位置,要有利于及时撤退。 (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供给各类水上救助装备,以及饮用水、干粮、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确保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第二节 气象灾害事故,气象灾害是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社会财富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一、龙卷风灾害 龙卷风是一种雷云相伴出现的具有近于垂直轴的强烈空气涡旋。它的外形像一个漏斗状的旋转云柱,当它发生在水面上时,常吸水上升如柱,好像“龙吸水”,称水龙卷;当它出现在陆地上时,称为陆龙卷。,(一)龙卷风灾害特点

6、1、范围小。一般水龙卷的直径从10米至100米不等,陆龙卷的直径稍大些,约100米至1000米左右。 2、生命期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最长也不超过几小时,它们常以难以置信的力量和难以捉摸的诡秘行踪,严重危及人类生命财产。,3、季节性较强。龙卷风出现的季节一般在5-9月份。 4、中心气压极低。据估算,龙卷风中心气压低至400百帕,甚至低达200百帕。 5、风力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至200米/秒。,6、破坏力强。龙卷风所到之处,狂风呼啸,飞沙走石,常将大树连根拔起,建(构)筑物及供电、通信等设施毁坏,人畜伤亡,其危害十分严重。1986年在上海南江、川沙、奉贤一带发生的特大龙卷风,风带

7、宽约100米,行程长约45公里,历时40分钟,造成25人死亡、500人受伤、4800余间房屋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万元。,(二)龙卷风灾害基本处置对策 1、救援力量应一次性调集到位,可采取同时多批调派兵力,分别赶赴灾情较为严重的灾害段(区)。 2、途中如遇交通堵塞(受龙卷风影响),应快速清除路障或绕道而行,尽快接近事故现场。,3、快速查明灾害的范围、遇险人员数量以及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 4、仔细搜寻遇险人员,调集挖土机、铲车等清除建(构)筑物废墟,使用切割、扩张等破拆工具营救被埋压的人员。,5、对重、危急伤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急救,并快速送往医院抢救。 6、控制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避

8、免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更大的损害。 7、清理事故现场,做好移交,安全撤离。,二、台风灾害 台风是指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2级或以上,即风速在32.6米/秒以上的强热带气旋,是热带气旋四个强度等级的最高等级。,(一)台风灾害特点 1、破坏力强、危害巨大。巨大破坏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狂风巨浪,台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米/秒以上,狂风可摧毁大片房屋和其它设施;二是风暴潮,其中心气压很低及强风可使沿岸海水暴涨,形成台风风暴潮,致使海浪冲破海堤,海水倒灌;三是暴雨,迄今为止,最强的暴雨是伴随台风产生的,暴雨可引起洪水泛滥和堤坝溃决等。1975年8月4日,我国发生的编号为该年第3号台风在福建

9、晋江登陆后,横扫七省一市,特大暴雨导致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和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垮坝,共造成3万余人死亡。,2、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重。世界历史上由台风引发造成死亡人数超过30万的灾难就有3次之多。每年7至9月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大陆沿海省市,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伤亡数百人。,3、防范困难,救援难度大。台风的灾前预防极其困难,往往给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造成最严重的摧毁;由于强台风影响范围较大,造成的伤亡重、灾情复杂,以及交通、通信中断等原因,给灾后协同社会力量展开救助增大了难度。,二、台风灾害基本处置对策 (一)根据灾情统一调遣救援力量,力量调派首先要确保重点

10、及危急、险恶地段或区域的需要。 (二)调集救援力量与社会力量一起全力加固江、河、湖、海的堤坝,以免暴雨、海浪引起堤坝溃决。,(三)清除城镇道路障碍,恢复交通,确保城镇范围内救援行动的顺利进行。 (四)成立救援突击队,疏散危险地段的群众,营救险恶环境下的遇险人员,及时保护或转移国家和人民的重要物质财富。,(五)对重、危急伤员进行必要的止血、溺水急救,并速送医院抢救。 (六)做好针对性的救援准备,有效控制火灾、有毒气体泄漏等一切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七)救援人员做好自身防护,水上救援时应穿水上救生衣,险恶条件下切忌单独行动。 (八)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救援所需的各类装备和生活和必需品,确保

11、长时间连续作战的需要。,第三节 地震灾害事故的处置,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社会财富损失的灾难。,一、地震灾害特点 (一)人员伤亡重 由于地震发生后出现大范围房屋倒塌和地面破坏,造成大量人员被埋压,或受火灾等威胁,震区灾民无法逃生,最终导致震区伤亡人数不断增加。1976年7月28日我国发生的唐山大地震,使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造成24.2万人死亡、68.3万人伤残,损失100多亿元。,(二)破坏力强 地震造成震区产生裂断层错动、地面倾斜、沉降和变形,导致大片居民住宅、高层建筑、城市高架、桥梁等建(构)筑物倒塌和城镇基础设施被毁,甚至毁灭整座城

12、市,破坏力极其巨大。,(三)易引发次生灾害 地震除造成原生灾害和直接灾害之外,还极易引发火灾、水灾和细菌、放射性物质扩散、毒气泄漏污染,以及山崩、滑坡、地裂、坍塌和震灾后的瘟疫、饥荒等次生灾害。,(四)火灾危险性大 由于地震导致可燃气体泄漏、供电设施毁坏等,极易形成地震火灾,而且火灾大多在同一时间多处发生,蔓延速度极快,最后往往扩大成火烧连营。,(五)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由于强烈地震造成局部地区政府机能的暂时动转失灵,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并给人们精神以强烈冲击,以及震灾后发生的瘟疫和饥荒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社会秩序的混乱。,(六)救援困难 地震易造成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工程毁坏;大

13、量人员被埋或失踪;消防、医疗急救等专业救援部门自身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伴随的火灾、水灾和有毒气体泄漏等各种次生灾害往往交织在一起,使局部情况十分紧急,救援要求刻不容缓,但力量又一时难以重整和集结。,二、地震灾害基本处置对策 (一)遇警出动前的措施 1、当部队营房倒塌或遭受严重损坏时,可直接将消防车辆停靠至车库外。 2、对营房内的燃气、电气、危险物品等进行检查,确保营区安全。 3、广泛搜集主要道路及桥梁损毁状况,以确定出动路线 。,(二)出动途中的处置 1、利用车载喇叭,沿途向居民宣传如何预防火灾和初期火灾的扑救方法。 2、如遇处警点之外的火灾,在急需救助的情况下,应利用无线通信直接向调度指挥中

14、心报告,接受指令进行救援。,3、出动时的道路选择要以主要干道为主,救援车辆需要通过桥梁时,要先查明其结构是否震坏,不能贸然通过。 4、调动社会力量和机械施工车辆首先疏通主干道;如遇道路障碍无法快速清除,可携带轻便灭火器材进行最大效能的灭火活动。,(三)处置措施 1、同时发生多起火灾并有扩大燃烧趋势的情况下,应考虑维护多数人生命安全为优先,并对避难所进行重点防护。 2、同时发生多起火灾的情况下,重要地区及高危险地域应优先投入力量展开扑救。 3、消防水源的选择应以消防蓄水池和天然水源为主。,(四)遇险人员的救助 1、编组急难救助队、急救预备队以及急救担架队等,确保救助行动的组织完善。 2、使用一切

15、可利用的挖掘、破拆和救生器具,营救被埋压在地震废墟内的遇险者。,3、对于规模相同程度的救援灾害现场,要以险恶地段为先行救助对象。 4、对于同时急需救助的场所,要以被救助者占多数的现场为优先救助对象。 5、受伤者要以重伤病患者为优先救助对象,轻伤者鼓励自我救助。 6、对于严重伤亡的地区,必须布置主要救助力量,并迅速与医院或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设置紧急救护所,协助医务人员对受伤人员做好现场急救。,第四节 地质灾害事故处置,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社会危害的灾害。,一、滑坡、崩塌灾害的处置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

16、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底(或河谷)的地质现象。,(一)滑坡、崩塌灾害特点 1、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 滑坡、崩塌是山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往往瞬间发生,摧毁农田、砸埋房屋,并使各种设施遭受破坏,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来整个城镇或乡村。1984年12月20日陕西省高陵县刘乡发生山体滑坡,造成22人死亡,毁坏耕地245亩、房屋159间。,2、破坏自然格局、引发次生灾害 滑坡或崩塌事故后可能造成自然格局变化,破坏水利工程设施,带来更大的潜在危害。,3、造成交通中断 破坏铁路、公路、河运线路及设施,造成交通运输中断。1988年云南奕良县板桥发生山体滑坡,淹埋公路400余米,中断交通达3个月之久。,4、救援难度较大 由于滑坡或崩塌大多瞬间发生,且在偏远山区,救援力量很难迅速赶往事故地点;事故后往往造成交通中断,以致于大型抢险车辆无法及时靠近,救援的及时性、有效性很难保证。,(二)滑坡、崩塌灾害基本处置对策 1、服从政府有关部门的统一调遣,根据灾情迅速调集相关的救援力量及装备赶赴受灾地区。 2、当大型救援车辆无法接近现场时,救援人员应携带轻便装备前往灾害现场,以免延误救助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