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23761 上传时间:2018-09-2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9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症状抽搐,惊厥,意识障碍ppt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抽搐与惊厥,抽搐(tic)与惊厥(convulsion):均属不随意运动。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肉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 惊厥:当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和阵挛性时称为惊厥。其表现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消失。,病 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症状性。 特发性常由于先天性脑部不稳定状态所致。 症状性病因: 1、脑部疾病:1)感染:结核、脓肿、炎症;2)外伤:3)肿瘤:4)血管疾病:5)寄生虫:血吸虫病、包虫病、囊虫病;6)其他:先天性脑发育障碍、原因未明的大脑变性等。,病 因,2、全身性疾病: 1)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毒性菌痢等; 2)中毒:有内源性

2、和外源性; 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病、阿斯综合征等; 4)代谢障碍:低血钙、低血镁、低血糖状态; 5)风湿病:SLE、脑血管病; 6)其他:触电、热射病(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突然撤停安眠药等; 3、神经官能症:癔症等。 4、小儿惊厥:高热、部分为特发性脑部损害所致。,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可能是由于运动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所致; 根据引起肌肉异常收缩的兴奋信号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两种情况:1、 大脑功能障碍:癫痫;2、 非大脑功能障碍:破伤风、士的宁(又名番木鳖碱,是由马钱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能选择性兴奋脊髓,增强骨骼肌的紧张

3、度,临床用于轻瘫或弱视的治疗。)中毒、低钙血症性抽搐等。,临床表现,1、全身性抽搐:全身性骨骼肌痉挛。 癫痫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或模糊,全身强直,呼吸暂停,继而四肢阵挛性抽搐,呼吸不规则,尿便失控、发绀、发作约半个小时自行停止,也有反复发作或持续状态。 发作时可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或迟钝、病理反射阳性等。停止后不久意识恢复。 肌阵挛:只是意识障碍。 破伤风:持续性强直性痉挛,伴有肌肉剧烈的疼痛。,临床表现,2、局限性抽搐: 身体某一局部连续性肌肉收缩; 见于口角、眼睑、手足等; 手足搐搦症:间歇性双侧强直性肌阵挛,以上肢手部最为典型。,伴随症状,1、发热:多见于小儿的急性感染,也可见于胃肠

4、功能紊乱、生牙、重度失水等。但需注意,惊厥也可引起发热。 2、血压增高:可见于高血压病、肾炎、子痫、铅中毒等。 3、脑膜刺激征:可见于脑膜炎、脑膜脑炎、假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瞳孔扩大与舌咬伤:可见于癫痫大发作。 5、惊厥发作前剧烈头痛:可见于高血压、急性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颅内占位性病变等 6、意识丧失:见于癫痫大发作、重症颅脑疾病等。,问诊要点,1、抽搐与惊厥发作的年龄、病程、诱因、是否孕妇。部位是全身性的还是局限性的、性质呈持续性还是间歇阵挛性 。 2、发作时意识状态,有无大小便失禁、舌咬伤、肌痛等; 3、有无脑部疾病、全身性疾病、癔症、毒物接触、外伤、等病史及相

5、关症状。 4、病儿应询问分娩史、生长发育异常史。,晕 厥,晕厥(昏厥)(faint syncope):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病 因,晕厥病因大致分四类: 1、血管舒缩障碍:单纯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颈动脉窦综合征、排尿性晕厥及疼痛性晕厥; 2、心脏病:见于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排血受阻及心肌缺血性疾病等; 3、血管性疾病:脑动脉硬化、TIA、偏头痛等; 4、血液成分异常:低血糖状态、换气过度综合征、重症贫血及高原晕厥等。,排尿性晕厥:又称小便猝倒,俗称“尿晕症”。主要表现为人们在夜

6、间或清晨起床排尿时因意识短暂丧失而突然晕倒;总会产生短暂的意识障碍,而这种障碍易诱发排尿性晕厥。主要是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低血压,引起大脑一时性供血不足所致,晕厥发生后两分钟左右病人可自行苏醒,不会留下后遗症。排尿性晕厥多见于中老年男性,一般好发在夜间,常常突然发生,之前多无先兆。 1.因体位突然变换或排尿时用力过大。 2.膀胱突然排空,腹内压骤然降低。 3.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大脑暂时缺血。 4.植物神经失调,老年人多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

7、20分钟,多在1小时内缓解,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构影像学(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TIA的发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过度换气综合症:(英语:Hyperventilation syndrome,简称:HVS,是由过快或过深的呼吸所造成,导致身体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亦即血液pH值过高,影响了神经系统的正常放电生理过程,部分患者会感到在手、足、唇等部位感到麻痹或微微叮咬感、口齿不清、晕眩、胸痛、心跳加速、手脚冰冷、紧张地笑。患者越紧张,呼吸越快,令症状出现恶性循环,严重者更会昏厥。

8、,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1、血管舒缩障碍 1)单纯性晕厥: A、见于年轻女性,发作前有明显诱因: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出血、穿刺和小手术等;天热、空气污浊、疲劳、空腹、失眠等易发作; B、前期症状:头晕、眩晕、恶心、上腹部不适、面色苍白、肢体发软、坐立不安和焦虑; C、数分钟后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分钟或数秒后可自然缓解,无后遗症。,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D、机制:是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短暂的血管床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2)体位性低血压: A、体位突变特别是由卧位突然站立时晕厥; B、见于长期站立于固定位置及卧床者;

9、服用某些药物后;某些全身性疾病; C、机制:可能是由于下肢静脉张力低、血液蓄积在下肢(体位性)、周围血管扩张(服用某些药物后)、或血循环反射性调节障碍等因素,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3)颈动脉窦综合征: A、局部动脉硬化、动脉炎、颈动脉周围动脉炎或淋巴结肿大、肿瘤或疤痕压迫或颈动脉窦受刺激; B、诱因: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C、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有抽搐; D、机制: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4)排尿性晕厥: A、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时或排尿结束后发生持

10、续1-2分钟,可自行缓解,无后遗症。 B、机制:为综合性的。包括自身自主神经不稳定、体位骤变、排尿时屏气动作或通过迷走神经反射致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 5)咳嗽性晕厥: A、见于慢性肺部疾病剧烈咳嗽后发生。,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B、机制:可能是剧烈咳嗽时胸腔内压力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所致。有人认为剧咳时脑脊液压力迅速增高,对大脑产生震荡作用所致。 6)其他:剧烈疼痛,下腔静脉综合征,食管纵隔疾病,胸腔疾病、胆绞痛、支气管镜检查时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或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发作晕厥。,2、心源性晕厥,机制:由于心脏病心输出量突然下降或心跳停

11、搏,导致脑组织缺氧而发生。 Adams-Stokes综合征:心搏停止5-10秒出现晕厥,停搏15秒以上可出现抽搐,偶见大小便失禁。,3、脑源性晕厥,原因: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偏头痛、颈椎病、脑动脉微栓塞、动脉炎等; 机制:由于脑部血管或供应脑部血液的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导致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 表现:多种神经功能障碍症状群。由于损害血管不同而表现多样化。,4、血液成分异常,1)、低血糖状态:影响大脑的能量供应。表现:头晕、乏力、饥饿感、恶心、出汗、震颤、神志恍惚、晕厥和昏迷; 2)、换气过度综合征:情绪紧张和癔症是发作:由呼吸急促、过度换气、CO2排出增加,导致呼碱,脑部毛细血管收缩、脑缺

12、氧引起。表现:头晕、乏力、颜面针刺感,抽搐。 3)、重症贫血:血氧低而在用力时发生; 4)、高原晕厥:由于短暂缺氧引起。,伴随症状,1、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管舒缩障碍、 低血糖状态等; 2、伴有面色苍白、发绀、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 3、伴有心率明显改变:心源性晕厥等; 4、伴有抽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心源性晕厥等; 5、伴有头痛、呕吐、视听障碍:中枢神经疾病; 6、伴有发热、水肿、杵状指:心肺疾病; 7、伴有呼吸深快、手足发麻、抽搐:换气过度综合征、癔症。,问诊要点,1、发生的年龄、性别; 2、发作的诱因、与体位的关系、与咳嗽及排尿的关系、与用药的关系; 3、发生的速度、持续的时间

13、、面色、血压及脉搏情况; 4、伴随症状; 5、有无心脑血管病史; 6、既往有无相同发作及家族史。,意识障碍,识意,基本解释 意识 :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换句话说,就是思考并觉知我们自己的存在。 神经科定义意识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维持意识清楚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输入系统)正常工作维持醒觉状态。 指人脑的一种生理过程,即与睡眠呈周期性交替的清醒状态。属皮质下激活系统的功能。 二、大脑皮质(CPU)正常工作产生意识内容。 指人们的知觉、思维、情绪记忆、意志活动等心理过程(精神活动),还有通过言语、听觉、视觉、技巧性运动及复杂反应与外界环境保持

14、联系的机敏力,属大脑皮质的功能。,意识障碍,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出现障碍 。,意识障碍相应分为两种情况,一、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不能维持正常醒觉状态。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 二、大脑皮质不能正常工作意识内容出现变化。表现为意识模糊、精神错乱和谵妄等。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高级神经中枢急性活动失调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错乱、躁动不安、语言杂乱。,病 因,1.重症急性感染:肺炎、脑炎、中毒型菌痢 2.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尿毒症、糖尿病、肝性脑病、甲状腺危象等 3.心血管系统:Adams-Stokes综合征、休克等 4.水电解质平

15、衡紊乱:酸中毒、低钠血症等 5.外源性中毒:酒精、吗啡等 6.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中暑、高山病等 7.颅脑非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颅内占位性疾病、颅脑损伤、癫痫,发生机制,脑缺血、缺氧、葡萄糖供应不足、酶代谢异常等因素可引起脑细胞代谢紊乱,从而导致网状结构功能损害和脑活动功能减退,产生意识障碍。 意识包括意识内容和“开关”系统。 意识内容:大脑皮质功能活动,包括记忆、思维、定向力和情感,还有通过视、听、语言和复杂运动等与外界保持紧密联系的能力。 意识状态的正常取决于大脑半球功能的完整性。,发生机制,意识的“开关”系统:包括1、经典的感觉传导径路(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2、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

16、上行投射系统)。 意识的“开关”系统可激活大脑皮质并使之维持一定水平的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从而在此基础上产生 意识内容。 “开关”系统不同部位与不同程度的损害,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意识 障碍,常见的意识障碍类型,意识模糊,嗜睡,昏睡,晕厥,惊厥,昏迷,醒状昏迷,谵妄,木僵,癔病性抑制,癫痫,临床表现,1、嗜睡(somnolence):病理性倦睡,患者陷入持续的睡眠状态,可被唤醒,并能正确回答和做出各种反应,但当刺激去除后很快又再入睡;各种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无改变,临床表现,2、昏睡(stupor):是接近人事不醒的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

17、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3、昏迷(coma):是严重意识障碍,表现为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按程度可分为:1、轻度昏迷;2、中度昏迷;3、重度昏迷。,临床表现,1.轻度昏迷:意识大部分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声、光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尚可出现痛苦的表情或肢体退缩等防御反映。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可存在。 2.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映,对于剧烈刺激或可出现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呼吸减慢或增快,脉搏血压也可有改变,大小便潴留或失禁,可伴有或不伴有四肢强直性伸展 3.重度昏迷:全身肌肉松弛,对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深浅反射均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