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81296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精确量化高产栽培技术的 研究与应用,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现代稻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水稻生产发展的方向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 稻作生产技术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逐步减少栽培措施的盲目性,不断协调产量、品质和安全的统一性,努力实现稻作产量和效益的同步性。 实现水稻生产的指标化、定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主要途径在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应立足于掌握土壤肥力状况特点,以水稻生长发育规律为依据,逐步做到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包括措施的量化指标及实施时间的准确指标。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包括:水稻生育进程的精确定量指标、水稻高产优质群体发展的精确定量、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

2、量。,2、水稻生育进程的精确定量指标,2.1 关键生育进程的精确定量指标以叶龄为指标精确定量的描述水稻生长发育过程有充分的科学性。,2.2 水稻茎蘖发生与合理利用的精确定量指标,在Nn叶龄期之初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的穗数(够苗期) 在拔节或拔节前一个叶龄期达高峰苗期,最高茎蘖苗控制在穗数的1.3倍,以后茎蘖数逐步下降 孕穗期群体茎蘖数等于或略高于预期穗数,抽穗期完成预期穗数,茎蘖成穗率在80%以上,2.3 群体叶色黑黄变化的量化指标,Nn叶龄期以前,群体叶色应“黑”,顶4叶叶色3叶Nn叶龄期,叶色开始褪淡,顶4叶顶3叶(两叶叶色相等)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Nn+1)(n2),叶色要明确“落黄”,

3、顶4叶浅于(700,在群体叶面积相近的条件下,有效高效叶面积率愈高的产量最高水稻干物质量的85-90来自光合作用,10-15来自土壤肥料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形成适宜的叶面积是形成产量的重要基础叶面积相近条件下有效高效叶面积率高的产量最高,在穗数相近的条件下,成穗率高的产量最高,图2:亩产700-800公斤群体发展形态生理指标,4、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4.1 水稻生育进程与季节优化同步的量化指标合理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促进光合作物(产量)的形成和分配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前提,首先要明确对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即抽穗至成熟期尽可能的与最佳气候条件同步。在此原则下通过合理安排播栽期做到水稻生

4、育进程与季节同步。,4.2 育秧技术 1)壮秧指标 2)确定适宜播量 适宜播量(g/盘)=秧块数/盘苗数/秧块发芽率成秧率1000千粒重 适宜播量(g/盘)=810秧块/盘3.6苗/秧块90%90%100028g=100.8g干种/盘,这和最近江苏机插稻高产田的播量相一致。 3)秧田制作 4)秧田管理,4.3 基本苗的精确定量4.3.1 中、大苗的基本苗计算公式 合理的基本苗数(X),应是每亩适宜穗数(Y)除以每个单株的成穗数(ES),在理论上通用公式为:X=Y/ES。(N-n-SN-1-a)+t1(N-n-SN-1-a)=(1+t1)(N-n-SN-1-a) 中、大苗移栽的合理基本苗的计算公

5、式:Y x=(1+t1)1+N-n-SN-1-a)r1+t2r2 以上公式可简化为:Y x1=(N-n-SN).r,4.3.2 机插稻的计本苗计算公式 机插稻计算基本苗的公式为:Y X= 1(主茎)+(N-n-Sn-bn-1)Cr 如一中粳品种,适宜穗数26万,麦茬机插N:16、n:5、Sn:4。26 26 X= = 1+(16-5-4-2-1)Cr 1+41.250.6=26/4=6.5(万/亩),合理施肥的目标 1、满足作物高产优质对肥料的需求。 2、稳定提高土壤肥力。 3、不断提高肥效,节约成本,增加收入。 4、减少肥料流失,控制肥料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4.4 肥料运筹的精确定量

6、,合理施肥的方法 1、按需施肥,大量、中量、微量元素配合施肥。 2、有机与无机相结合。 3、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4、不断改进肥料施用技术,提高肥效。,配方施肥的原则 1、掌握作物的需肥规律和特点。 2、了解土壤供肥的规律和特点。 3、明确施肥以后的效应和利用状况。,配方施肥的重点 1、提高肥效重于增加施肥量。 2、增加P、K及微量元素重于增施氮肥。 3、改进肥料施用技术重于增加施肥量。,配方施肥养分平衡法量化计算 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当季供氮量氮肥适宜用量 = 氮肥表观利用率(稻谷干重含氮率+成熟期株干重含氮率) 单位产量需氮量=稻谷产量目标产量目标产量需氮量= 单位产量需氮量单位产量,配方施肥

7、养分平衡法量化计算 氮肥施用当季表观利用率=施氮处理产量/单位产量单位产量需氮量-对照处理产量/单位产量单位产量需氮量施 氮 量土壤氮素当季供应量 =对照稻谷产量含氮率+成熟期植株产量含氮率根据计算结果,结合肥料中养分含量换算出施用量,水稻养分吸收特点 1、不同产量水平吸N量及百分籽粒需N量,水稻养分吸收特点 2、土壤供氮特点,3、不同时期吸N比例,水稻养分吸收特点 4、肥料当季利用率,5、水稻吸N来源分析,水稻养分吸收特点 6、水稻P肥吸收特点,水稻养分吸收特点 7、水稻K肥吸收特点 在垦区5种土壤及土壤速效钾含量在121217 mg/ Kg的范围内, 施用钾肥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土壤速效钾

8、含量在150 mg/ Kg左右时,施钾后多点平均增产稻谷59.2kg/亩, 土壤速效钾含量在200 mg/Kg左右时, 施钾肥平均增产稻谷29.5Kg, 在亩施钾肥3-15Kg时, 施钾量过多不再增产并有减产的趋势, 等量钾肥以基、追肥各施一半的增产效果,好于全部作基肥应用。据测定施钾肥后稻米品质的结果,施用钾肥能减少稻米垩白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初步表明施用钾肥对改善稻米品质有一定的效应。,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亩产700Kg时,总吸收量14-16Kg,其中70%左右来自土壤钾养分,30%左右来自施用钾肥养分,施用钾肥当季表观利用率在60%左右。高产水稻吸钾量随产量水平提高而增加,仅靠

9、土壤供钾的水稻总吸钾量在10 Kg或略多,同时随着总施钾量的提高,水稻总吸钾量也有所增加。钾肥当季表观利用率,主要受施钾量的影响, 随施钾量增加,钾肥当季表现利用率明显下降。,亩产700Kg左右时,水稻每生产百斤籽粒吸钾量在1.99-2.45 Kg,不同土壤、不同施钾水平该数值有一定差异,本试验中, 4类土壤、7种施钾水平,近30个处理的测定结果,百公斤籽粒吸需钾量在1.41-2.83 Kg。 不施钾肥处理的百斤籽粒吸钾量在1.41-1.70 Kg,均低于施钾肥处理的,而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和中期施用钾肥,百公斤籽粒吸钾量也随之提高。,水稻植株含钾率,以分蘖期最高,随水稻生育进程而依次降低,成熟的

10、水稻中植株含钾率明显的高于稻谷含钾率,高产水稻分蘖期含钾率应在3%或略高,拔节期含钾率在2%左右,抽穗期含钾率在1.5%左右。水稻不同时期吸收钾素占总吸钾量的比例,以拔节抽穗期所占比例最大。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随生育进程而依次减少,增施钾肥后,对补充土壤钾素营养平衡有重要作用。,根据高产水稻吸钾特点及施钾效果分析,对钾肥运筹技术应作以下改进,一是随着产量水平提高,在垦区不同类型土壤中均应注重钾肥的应用,二是钾肥施用数量应有一量化标准,根据各场特点,测定有关参数,应用钾肥量化计算公式,准确合理的确定施钾肥数量。三是在钾肥运筹上可采取基、追肥结合的施用方法。四是从维持土壤钾素营养的角度出发,尽管在土

11、壤含钾相对较高的土壤, 仍应施用少量钾肥,并以中期追施为好。,4.4.1 施氮总量的精确定量的思路和方法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 施氮总量kg/亩施用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应用该公式计算施氮量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但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难度在于如何准确确定公式中的三个参数值,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这三个参数均有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且受多因素的影响,在精确计算中难以确定适宜的数值,因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的“黑箱原理”和相对比较法形成了确定以上三个参数的方法。,4.4.2 精确计算施氮量的参数值根据以上研究思路和方法,经多年专题试验已掌握了带有区域性、稳定性、实用性的参数值,表1 不同

12、产量水平的氮素吸收量及百kg籽粒需N量,注:品种为90-04,注:品种为武育粳3号。,表2 不同产量水平土壤供氮量,不同稻区精确施肥主要参数,单位:公斤,表3 氮肥的当季利用率,表4 10个700公斤左右高产田的基蘖肥、穗肥利用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1)目标产量需氮量,亩产500、600、700-800公斤的群体,普通粳稻分别为1.85(1.8-1.9),2.0(1.9-2.1)和2.1(2.0-2.2)公斤左右;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省肥,700公斤以上高产田的稻谷需氮量为1.95公斤左右。 (2)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在氮肥总量不过量、基蘖肥和穗肥比例合理情况下,获得最高产量的当季利用率为40%(40-45%)以上。,(3)土壤供氮量。用不施氮空白区的稻株吸氮量表示土壤的综合供氮量。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土壤供氮量不同,而在同一地区、同一类型其数值有相对的稳定性。如江苏农垦淮北农场土壤供氮量一般在56kg/亩。当测知当地不施氮空白区的产量为400公斤,土壤供氮量为6.1公斤时,就可根据不同的目标产量,求得适宜的施氮总量。以目标产量700公斤为例,需氮总量72.1-6.1/4021.5公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