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801161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治疗评定方法yanppt课件(9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 闫润虎 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专业、临床医学硕士、中西医结合博士。 研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E-mail: MOBLIL: 13504950351,中医养生康复学概论 康复评定、方法,中医康复医疗适应证的病理基础,气血衰少津液亏虚血瘀痰阻,中医康复评定,中医康复评定概念 中医康复评定内容功能评定疗效评定,功能评定,是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及潜在能力进行测评,以确定患者目前的功能障碍程度或残存功能及潜力,为制订康复计划、确定康复目标、拟定康复措施、选择最佳康复方法提供依据。 功能评定是康复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只有明确功能障碍的程度,才能制定康复计划,确定康复目标,并在康复过程中评定

2、康复效果。它能够弥补临床辨证往往不能反映患者功能损伤的性质和程度的缺陷。,疗效评定,疗效评定是在功能评定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通过对康复对象临床症状的减轻或消失,机体健康状况的改善,功能障碍的减轻或消除,重新参加社会生活的能力等情况的了解,检验并判断已执行的康复方案的正确性,以及为进一步完善康复计划,选择最佳康复方法提代依据。 康复效果评定,也是对是否达到预定康复目标的检查,并可通过患者功能、精神、职业、社会等方面作出综合的评定,对疾病的恢复情况及现阶段的性质作出判断,为患者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意见。,中医康复评定的原则,综合评定原则定期评定原则,中医康复评定的方法,一、四诊评定

3、 二、动态评定(活动) 三、测诊评定 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一、四诊评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搜集分析与疾病有关的资料,借以评价患者功能障碍的性质与程度及(或)康复效果的方法,称为四诊评定法。,二、动诊评定法,诊察躯体或躯体某一部位的活动情况或活动范围等的方法,称为动诊评定法。 动诊评定法主要用于诊察机体各关节的功能状况。 动诊评定的内容,主要有步态、站位活动功能检查等,三、测诊评定法,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肢体的长度、周径、关切活动范围、肌力和感觉障碍区等的方法,称为测诊评定法。 疾病的性质不同,测诊的内容也不尽一致。 测量肢体的长

4、度 测量肢体的周径 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 测量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料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进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 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服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类,一是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每日生活中与穿衣、进食、保持个人卫生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有关的基本活动。 二是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人们在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关键性的较高级的技能,如家务杂事、炊采购、骑车或驾车、处理个人事务等,大多需借助工具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法,Barthel指数评

5、定 Katz指数评定 PULSES评定,Barthel指数评定内容及记分法,ADL项目到 自理 稍依赖 较大依赖 完全依赖 进食 10 5 0 0 洗澡 5 0 0 0 修饰(洗脸、梳头刷牙等) 5 0 0 0 穿衣 10 5 0 0 控制大便 10 5 0 0 控制小便 10 5 0 0 上厕所 10 5 0 0 床椅转移 15 10 5 0 行走(平地45cm) 15 10 5 0 上下楼梯 10 5 0 0,其他评定 认知功能评定 知觉障碍的评定 言语 吞咽等,康复评定,康复医学评定,康复医学评定又称康复评定(rehabilitation evaluation assessment),是

6、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康复评定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正确的康复治疗的基础。康复医疗过程中可能重复多次进行康复评定,且往往以康复评定开始,又以康复评定结束,康复评定的 目的与作用,了解残疾所致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 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结局,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评定康复治疗的效果,动态观察残疾的发展变化,开发新的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康复评定的方法,仪器评定 评分量表 问卷 调查表康复评定方法具有可信性、有效性、灵敏性和统一性的特点,康复评定的内容,运动功能评定 日常生活评定和社会功能评定 脑高级

7、功能评定 肌电图和低频电诊断,运动功能评定,肌张力评定 肌力评定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步态分析 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 心肺运动试验 感觉功能评定,肌张力,肌张力(muscle tone)是指肌肉静息状态下的紧张度。检查时以触摸肌肉的硬度及伸展肌体时感知的阻力作为判断依据 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都可能导致肌张力的变化,异常,肌张力增高: 痉挛(spasm),在被动屈伸其肢体时,起始阻力大,终末突然阻力减弱,又称折刀现象,为椎体束损害现象。 强直(rigidity)屈伸肢体时始终阻力增加,又称铅管样强直,为椎体外损害表现。 肌张力降低:肌肉松软、屈伸肢体时阻力低,关节运动范围扩大,表现为迟缓型麻痹(p

8、aralysis),见于周围神经病变、小脑病变等。,痉挛的评定,痉挛的手法快速PROM评定,迟缓性麻痹程度的评定,轻度:包括肌张力低下;肌力下降;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并释放时,肢体只能短暂地抗重力,然后立即落下;仍有一些功能活动 中到重度:包括肌张力显著低下或消失;肌力零级或极(徒手肌力检查);把肢体放在可以下垂的位置上并释放时,立即落下;不能进行任何有功能的活动。,肌张力评定的注意事项,神经肌肉反射弧上的病变、肌腱的挛缩、关节的强硬等都会影响肌张力的检查 检查必须在温暖的环境和舒适的体位中进行 嘱被测试者尽量松弛 检查者活动受试者肢体时,应以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并比较两侧肢体,肌力评

9、定,肌力(muscle power)是指肌肉运动时的最大收缩的力量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应用简单器械的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MMT肌力分级标准,MMT特点,不受检查场所限制 以自身个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价基准,能够表示出个人体体格相对应的力量,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不能表明肌肉的收缩耐力 定量分级较粗略 难以排除测试者主观评价的误差,MMT评定时的注意事项,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注意防止某些肌肉对受试的无力肌肉的替代动作 疲劳时、运动后或饱餐后不宜进行测试

10、测试时应左右比较,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鉴别时,更应作健侧的对比观察 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与肌肉或肌群牵拉方向相反;施加的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段的远端部位。对肌力达4级以上时,所作抗阻须连续施加,并保持与运动相反的方向 肢体运动时,被检查肌肉附着点近段肢体应得到可靠的固定,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 ROM)是指关节活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常以度数表示, 亦称关节活动度。可分为主动关节活动范围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主动关节活动范围:作用于关节的肌肉随意收缩时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被动关节活动范围:由外力使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引起异常的常见原因

11、:关节、软组织、骨骼病损所致的疼痛与肌肉痉挛;制动、长期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及慢性不良姿势等所致的软组织缩短与挛缩;关节周围软组织瘢痕与粘连;关节内损伤与积液、关节周围水肿;关节内游离体;关节结构异常;各种病损所致肌肉瘫痪或无力;运动控制障碍等 测定的主要目的:发现关节活动范围障碍的程度; 分析可能的原因;选择治疗方法; 评价治疗效果,测量工具,通用量角器方盘量角器电子量角器,主要关节的测量方法,手,上肢,下肢,影响关节活动度测量的因素及测量的注意事项 1. 采用正确的测试姿势体位,防止邻近关节的替代动作。 2. 选择好测量工具,和参考点(即“0”位),关节活动时要防止量角器固定臂移动。 3

12、. 应与健侧相应关节对比测量; 4. 避免在按摩、运动后立即检查; 5. 先检查主动活动度,后检查被动活动度; 6. 注意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关系的差别; 7. 注意疼痛、肿胀,手术后不理解、不合作的因素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上下肢功能的评定上肢1)运动功能-着重拇、食、中指整体功能-肩、肘、腕、指2)感觉功能-触觉、深感觉、两点分辨觉 下肢1)步行功能2)步态3)髋、膝、踝关节的稳定性,步态分析,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是研究步行规律的检查方法,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从而指导健康评估和治疗,也有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评估、机制研究等 步行

13、控制包括:中枢命令、身体平衡和协调控制,步行周期,支撑相,首次触地,早期,承重反应,地面反作用力,中期,末期,早期,摆动相,中期,末期,引起异常步态的原因,关节活动度受限 活动或承重时疼痛 肌无力 感觉障碍 运动不协调 双下肢不等长 骨盆倾斜,等,异常步态,1)偏瘫步态:划圈步态(股四头肌痉挛、小腿三头肌痉挛、 胫后肌痉挛) 2)截瘫步态: 3)脑瘫步态:踮足剪刀步态痉挛型; 类似醉汉行走姿态共济失调型 4)帕金森氏步态:慌张步态(普遍性肌张力异常升高) 5)股四头肌步 6)跨越步态 7)减痛步态 8)短腿步态,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视觉系统 维持平衡 感觉输入 躯体感觉的 前庭系统 三个环节 中枢整合:脑干网状结构、小脑等运动控制,踝调节机制,髋调节机制,跨步调节机制,三种调节平衡机制,平衡评定目的,了解是否存在平衡功能障碍 找出引起障碍的环节 确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 重复评定以了解治疗疗效 预测可能发生跌倒的危险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living, ADL) 是指人们在每日生活中,为了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保持个人卫生整洁和独立的社区活动所必须的一系列的基本活动。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以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