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传导路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4797966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7.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觉传导路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感觉传导路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感觉传导路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感觉传导路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感觉传导路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感觉传导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觉传导路(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经传导通路,解剖学教研室 周庭永,概 述 神经中枢接受由内、外环境的刺激转变成的神经冲动后,除作出简单的反射应答外,有许多还上升到感知和意识阶段,这些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神经链)称为传导通路,简称传导路。感觉(上行)传导路:神经冲动由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通过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或其它高位中枢并可形成各种感觉的神经链。运动(下行)传导路:由大脑皮质或皮质下中枢发出的神经纤维,直接或经过中继后终止于脑干或脊髓运动神经元,再经周围神经传到效应器完成反射的神经链。,感 觉 传 导 路 Sensory Pathway,定义 起于各种感受器的神经冲动经周围神经传入中枢后,经过几次中继,最后到达大脑皮质

2、或皮质下中枢的神经链。又称上行传导路(Ascending pathway)。分类 根据神经冲动传入的情况分为:1.意识性感觉 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深感觉、浅感觉、视觉、听觉、平衡觉等。2.非意识性感觉 不引起感知和意识的神经链。如颈动脉窦、颈动脉球及经网状结构等的传入冲动。3.意识性、非意识性兼有的 如膝跳反射。反射本身不经过大脑皮质,反射中枢在脊髓,但某些过程可知,如膝跳反射中感知叩击髌韧带。,脊髓,延髓,延髓,脑桥,中脑,一、深感觉传导路(Deep sensory pathway),躯干四肢有关感受器,脊神经,前、后支,薄束:T4以下,楔束:T4以上,薄束核,楔束核,纤维交叉,形成内

3、侧丘系,VPL,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半 (部分纤维达 脑岛皮质),脊N节,丘脑中央辐(放)射,(一)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路 1.功能传导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运动觉、振动觉、平衡觉)和精细触觉(纹理觉、两点辨别觉)。2.组成,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第一级神经元胞体 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 随脊神经分支分布于躯干、四肢有关感受器(肌梭、触觉小体等)。中枢突 经脊髓后根内侧份(粗纤维)入脊髓后索,长升,形成薄束(T4以下)或楔束(T4以上)至延髓。短降,直接或经中继后终止于脊髓前角完成反射。2)第二级神经元胞体 位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内。轴突 走向中央管腹

4、侧,与对侧者交叉(内侧丘系交叉),形成内侧丘系。延髓行于正中线旁边、锥体束后方;脑桥行于斜方体内;中脑行于红核背外侧。,3)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投射部位 中央后回上2/3及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2)脊髓后索内纤维排列有明确定位 由内侧向外侧依次为骶、腰、胸、颈部的纤维。(3)一次集中交叉,即延髓内侧丘系交叉。故交叉前损伤(脊髓内损伤一侧薄束、楔束),患侧损伤平面以下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交叉后损伤(在脑干内侧丘系交叉平面以上损伤一侧内侧丘系),对侧躯干、四

5、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丧失。(4)皮质投射,呈倒投,定位关系明确。(5)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二) 头面部的的深感觉传导路 迄今为止路径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经三叉神经中脑核换元后上升。 二、浅感觉传导路 (Superficial sensory pathway),脊髓,延髓,延髓,脑桥,中脑,内囊,(一)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脊N,脊N节,脊髓后根外侧份,脊髓灰质后角,斜升12个节段,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部分纤维达 脑岛皮质),VPL,丘脑中央辐(放)射,1功能 传导躯干、四肢的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压觉)。

6、2组成,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笫一级神经元胞体 位于脊神经节内。周围突 经脊神经前、后支分布于躯干、四肢浅感觉感受器(如环层小体等)。中枢突 经脊髓后根外侧份(细纤维)入脊髓灰质后角。2)第二级神经元胞体 位于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内。轴突 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交叉至对侧的侧索前部和前索内,转折向上形成脊髓丘脑束。(脊髓:侧索前部和前索后部;延髓:相当于脊髓的侧索前部和前索后部;脑桥:斜方体外侧;中脑: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背侧)。,3)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丘脑腹后外侧核。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投射部位 投射于中央后回上2/3 及中央旁小叶后部(31

7、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 (2)一次逐级交叉,即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逐级交叉至对侧。 (3)脊髓丘脑束内纤维排列定位 由外侧向内侧为骶、腰、胸、颈部来的纤维。因此,可依据痛觉、温度觉障碍出现的顺序来判断髓内、外病变。当脊髓外病变挤压时,首先出现对侧下半身(腰、骶部纤维受压)痛觉、温度觉障碍,其后累及对侧上半身(胸、颈部纤维)。若为脊髓内病变,则痛觉、温度觉障碍的顺序相反。 (4)皮质投射,呈倒投,定位关系明确。 (5)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路在中枢各平面受损的特点,1.脊髓平面半横断 患(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但浅感

8、觉存在(损伤平面深、浅感觉均障碍)。对(健)侧损伤平面12个节段以下浅感觉障 碍但深感觉存在。以上表现称为感觉分离,是脊髓半横断伤的特点。 2.脑干(丘系交叉平面)以上各平面半横断对侧躯干及上、下肢深、浅感觉均障碍。,三叉N节,三叉N的分支,头面部浅感觉感受器,三叉N脑桥核,三叉N脊束核,VPM,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1/3,(二)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1功能 传导头面部的痛觉、温度觉、粗略触觉(压觉)。 2组成,3特点(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笫一级神经元胞体 主要位于三叉神经节内(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周围突 经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分布于头、面部皮肤和粘膜的浅感觉感

9、受器。中枢突 经三叉神经根进入脑桥形成三叉神经脊束至三叉神经脊束核(可下达脊髓C2节段)和三叉神经脑桥核。2)第二级神经元(传导分核)胞体 位于延髓和脑桥三叉神经脊束核(传递痛、温度觉信息)和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信息)。轴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纤维在脑干内交叉至对侧,转折向上参予构成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纤维在脑干内则经双侧三叉丘系上行。,脊髓C 2,延髓,延髓,脑桥,中脑,3)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丘脑腹后内侧核。轴突 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经内囊后肢上升。投射部位 投射于中央后回下1/3 (312区或称第一感觉区),部分到达脑岛皮质(第二感觉区)。 (2)一次逐级交叉,即在脑干内

10、逐级交叉至对侧。(3)皮质投射,呈头正定位。 (4)功能决定投影区面积的大小。,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损伤表现1.三叉神经根损伤 同侧头面部浅感觉及运动障碍。1受损:同侧眼裂以上浅感觉障碍。2受损:同侧眼裂与口裂之间浅感觉障碍。3受损:同侧口裂以下浅感觉障碍,同侧咀嚼肌运动障碍。2.三叉神经脊束及核损伤 同侧头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3.三叉丘系损伤 对侧头面部痛觉、温度觉障碍,触觉存在。,上行传导路要点(一)深和浅感觉三条通路的共同点深、浅感觉三条通路均由三级神经组成,两次换元,一次交叉。1笫一级神经元胞体均位于神经节(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内。2由第二级神经元胞体所发出的二级纤维均立即交叉至对侧组

11、成丘系(脊丘系、内侧丘系和三叉丘系)。3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均位于背侧丘脑腹后核。4第三级神经元的轴突均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放)射,并经内囊后肢上传。,(二)深和浅感觉三条通路的不同点 主要表现在第二级神经元1起始核的部位不同 (1)脊丘系(脊髓丘脑束)起于脊髓灰质的后角固有核。 (2)内侧丘系起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3)三叉丘系起于延髓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的三叉神经脑桥核。2交叉平面不同 (1)脊丘系在脊髓内经白质前连合斜升12个节段逐级交叉至对侧。 (2)内侧丘系在延髓内集中交叉。 (3)三叉丘系在脑干内逐级交叉3交叉后距中线的距离不同 (1)脊丘系和三叉丘系距离中线较远。 (2)内

12、侧丘系距离中线较近。4脊丘系和三叉丘系在途经脑干时有侧支进入网状结构,而内侧丘系则无侧支进入网状结构。,(三)关于头面部触觉 头面部触觉分两路上传,三叉神经脑桥核(传递触觉信息)所发出的二级纤维参予双侧三叉丘系的组成,故一侧三叉丘系损伤,对侧头面部损伤平面以下痛觉和温度觉丧失,而触觉不会完全丧失(此即头面部浅感觉分离现象)。 (四)关于痛觉 痛觉在间脑(背侧丘脑)已初步形成,故在背侧丘脑平面以上损伤丘脑中央辐(放)射(内囊)或第一感觉区(皮质312区),痛觉不会丧失,但定位、定性不准确。 (五)深、浅感觉传导路在大脑皮质的投射特点 体倒头正,对侧管理(大部),投射区的大小决定于所表器官(或部位

13、)功能的复杂(精细)程度,而与其体积大小无关。,双极C,视杆C 视锥C,节C,距状沟两侧皮质,外侧膝状体核,大部分,视N,小部分,上丘 顶盖前区,三、视觉传导路 (Visual pathway)1.功能 视觉传导2.组成,3特点 (1)由三级神经元组成。1)笫一级神经元 (双极细胞)胞体 视网膜内的双极细胞树突 与视杆C、视锥C形成突触轴突 与节C形成突触,2)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视网膜内层的节细胞。 轴突 形成视神经、视交叉和视束(含来自双眼同侧半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大部分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小部分终止于上丘和顶盖前区完成视反射)。,3)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 位于外侧膝状体核。 轴突 组成视

14、辐(放)射,经内囊后肢最后份上升。投射部位 距状沟两侧的枕叶皮质。 (2)视网膜纤维分两半,形成视交叉。其中鼻侧半交叉,颞侧半不交叉。故双眼视网膜左半纤维投射到大脑左半球,右半纤维投射到右半球。可见,视网膜与中枢的关系是同侧管理。 (3)视野 双眼平视前方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由于瞳孔的小孔成象作用,故颞侧半视网膜接受的是鼻侧半视野来的光线刺激,鼻侧半视网膜接受的是颞侧半来的光线刺激。可见,视野与中枢的关系是对侧管理。 (4)视放辐(放)射经内囊后肢最后份。,4.视觉传导路损伤时视野的变化,A.右侧视N受损D.视交叉外侧 部受损C.右侧视束及 以后受损B.视交叉中份 受损(管状 视野),B,D,

15、双极C、视N、 视交叉、视束,顶盖前区 双侧缩瞳核 (EW核),双侧睫 状N节,双侧瞳孔 括约肌,视网膜感光C,双侧动眼N,5.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reflex)(1)定义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应。直接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瞳孔,引起同侧瞳孔缩小的反应。间接对光反射 光照一侧眼球,引起对侧瞳孔缩小的反应。(2)反射途径,(3) 反射弧感受器: 视网膜感光细胞传入N: 视N、视交叉、视束反射中枢:顶盖前区(双眼缩瞳核)传出N: 动眼神经效应器: 瞳孔括约肌 (4) 反射弧损伤后的表现,思 考 题 1.光照右眼,右眼瞳孔无反应、左眼 瞳孔缩小;改照左眼,左眼瞳孔缩 小、右眼仍无反应。病变在何处?2.光照右眼,双眼无反应,光照左眼, 双眼瞳孔缩小。病变在何处?,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