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02大气环境化学A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4793733 上传时间:2018-09-19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X02大气环境化学A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HX02大气环境化学A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HX02大气环境化学A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HX02大气环境化学A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HX02大气环境化学A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X02大气环境化学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X02大气环境化学A(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 大气的组成及其主要污染物 空气作用: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一、大气的主要成分 A、主要成分:N2:78.08% Ar:0.934%O2 :20.95% CO2:0.0314% B、少量稀有气体:He(5.2410-4)、Ne(1.8110-3)、Kr(1.1410-4)、Xe(8.710-9)、 C、其他痕量组分:H2、CH4、CO、SO2、NH3等。 地表大气的平均压力为101300Pa(1.01105Pa),大气总质量约为5.31018kg;大气质量的99.9集中在50km以下的大气层范围内。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例如:酸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二、大气层的结构 1

2、、大气质量在铅直方向的分布: 大气质量在铅直方向的分布是极不均匀的。,2、大气温度层结和大气密度层结: 静止大气的温度和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根据大气的温度层结、密度层结和运动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热层,更远的地方称为逸散层。,1)对流层: 是大气的底层,其平均厚度为12km。 该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内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越近气温就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 大气垂直递减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通常用下式表示:= dT/dz式中:T绝对温度,K;Z高度,m。在对流层中,平均而言dT/dZ0且0. 6K100m。即 每升高100m

3、,气温降低 0.6。,对流层按照受地表各种活动的影响程度的大小,分为:低层大气(摩擦层或边界层):高度在12km内,大气污染物绝大部分都停留在这一层,受地表的机械运动和热力作用强烈。自由大气层:高度在12km以上的对流层的大气,自然界主要的天气(云、雨、风、霜和雷电等)过程形成都出现在此层。 对流层顶部的对流层顶层气体,温度特别低,水分子转化为冰,阻止水分子进入平流层,否则将出现水分子在平流层光解:对流层内含有全部大气质量3/4的大气和几乎所有的水汽, 从污染源排放出的污染物几乎都直接进入对流层,因而这些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也主要发生在这一层内。,(2)平流层: 高度:1250km。 温度:在

4、3035km以下,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保持不变或稍有上升。从3035km开始,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到平流层顶时,温度可接近0。 臭氧层:在1535km高度范围内存在,浓度在25km处最大。臭氧分子能够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而分解为氧原子和氧分子,当它们又重新化合为臭氧分子时,便可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就是平流层温度升高的原因。,(2)平流层: 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后,会由此而形成一薄层,使污染物遍布全球。 a、平流层内由于上热下冷,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只能随地球自转而产生平流运动。 b、平流层内水汽和尘埃甚微少,很少天气现象出现。 c、大气透明度也很好,现代飞机多在平流层底部飞行,既平稳又安全。但

5、飞机排放的废物可破坏臭氧层。,(3)中间层 高度:5080km 温度: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可达-92左右。垂直温度分布特征与对流层相似。 由于层内热源仅靠其下部的平流层提供,因而下热上冷,故空气垂直对流运动相当强烈。,(4)热层 高度: 80500km。 温度: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上升。顶部可达到1000K以上。该层内空气极稀薄,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辐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因而热层也可称为电离层。 (5)逃逸层 逃逸层空气极为稀薄,常成为外大气层。逃逸层的温度随高度的增加略有增加。 大气层的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见书P20的图2-1。,三、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分

6、类: 按物理状态: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类; 按形成过程: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两类; 一次污染物是从污染源直接排放的污染物质,如SO2、NOx等 二次污染物是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污染物质,如O3和硫酸盐等 1、含硫化合物 (1)SO2 A、SO2的危害 对人体呼吸道危害很大、刺激呼吸道并增加呼吸阻力,造成呼吸困难;会造成植物叶组织坏死,损害植物叶面功能,甚至死亡。 SO2在大气中易被氧化形成SO3,而后与水结合,经过均相和非均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 硫酸和硫酸盐可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危害很大。,1、含硫化合物 (1)SO2 B、SO2的来源与消除 来源:大气

7、中SO2的主要来源包括人为来源和天然来源两类;其中人为来源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源,特别是含硫矿物的燃烧。 消除:大气中SO2 中的50会转化为硫酸或硫酸根,剩余的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 C、SO2的浓度特征 SO2的本底具有明显的地区变化和高度变化; SO2的城市浓度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SO2一般是夏季浓度低,日变化小;冬季浓度高,日均浓度变化大,早晚出现浓度峰值。原因是:早、晚SO2的排放量大,且逆温层低,空气稳定,排放的SO2的不易扩散造成。 SO2进入大气后,在大气中的分布与气象条件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风速、逆温和湍流对污染物的扩散也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温度梯度处于逆温稳定状态、小

8、风或静风都不利于SO2扩散。,1、含硫化合物 (2)H2S A、H2S的来源 天然源:火山喷射、海洋水浪花和生物活动等。其中生物体机体腐烂产生的H2S占主要的部分。 人为源:大气中人为来源排放量不大。 B、 H2S的其他来源 H2S还可以由COS,CS2与HO反应产生:,C、H2S的消除,2、含氮化合物 大气中存在的氮氧化物主要有N2O、NO、NO2等。 N2O是低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着天然源,由土壤中细菌对硝酸盐脱氮产生。 N2O没有明显的污染,主要是NO和NO2,常用NOX表示。,(1) NOX的来源与消除 A、NO和NO2主要来源是人类使用的燃料燃烧,燃烧源分为流动燃烧源

9、和固定燃烧源。 B、城市中大气中NOX2/3来自汽车等流动源的排放,1/3来自固定燃烧源的排放。 C、燃烧源排放的NOX主要是NO(90%),NO2数量很少。,2、含氮化合物 (2) NOX的形成机理 A、燃烧中生成NOX机理,B、在高温下生成NOX机理。,2、含氮化合物 (3) 燃烧过程影响NOX形成的因素 A、燃烧温度 燃烧温度越高,形成的NO数量越多,燃烧中高温能产生较高NO含量,又有利NO的快速生成。 B、空燃比 空燃比是燃烧时空气质量和燃料质量的比值。 书本p30,图2-10 污染物的排放量与空燃比关系。 (4)NOX的环境浓度 (5)NOX的危害 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光化学污染的重要

10、物质。,3、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包括:CO,CO2以及碳氢化合物和含氧烃类。 (1)CO A、CO的来源: 人为来源: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产生。 天然来源:从全球角度看,天然源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主要是甲烷的转化。 CH4还可以与HO自由基反应生成。,3、含碳化合物 (1)CO B、CO的去除: 土壤的吸收:与HO自由基反应生成:该途径可以去除约50%的CO。,3、含碳化合物 (1)CO C、CO的危害: 参与光化学烟雾形成适量的CO存在可以促进NO向NO2的转化,从而促进臭氧的积累。CO还可以通过消耗HO自由基使甲烷积累而间接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3、含碳化合物 (2)CO2 CO2是温

11、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引发全球环境问题。 A、CO2的来源: 人为来源:矿物的燃烧产生。 天然来源:甲烷转化,动植物呼吸、腐败,自然燃烧作用等。 B、CO2的环境浓度: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季节有不同的CO2浓度表现, 植被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但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控制CO2的产生和排放才是关键。 多年来,全球CO2的浓度不断的在上升,全球气温也伴随上升。书本p34,图2-13。,3、含碳化合物 (2)CO2 C、CO2的危害: CO2的去向: 1、进入海洋,使海水变酸; 2、进入生物圈,作物生物原料; 3、停留在大气圈,增加CO2浓度。 CO2的危害: 停留在大气中的CO2能吸收地面的红外热

12、辐射,造成温室效应,使得近地面大气变暖。 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未来大气温度也必将升高。 科学预测的结果见书p38,图2-18。,(3)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是大气的重要污染物,包括可挥发的所有烃类,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A、甲烷 大气中CH4来源:包括人为源和天然源两种。实质是有机物在厌氧菌发酵作用下产生。大气中CH4去除: 通过与HO自由基反应去除。少量的CH4进入平流层后,会与Cl发生反应。B、非甲烷烃 主要是人为源,包括:汽油燃烧,焚烧,溶剂蒸发,石油蒸发和运输损耗,废弃物提炼等来源。,4、含卤素化合物 (1)简单卤代烃 常见的卤代烃为甲烷的衍生物,甲基氯,甲基溴等。三氯甲烷

13、还可以和HO反应,转化为HCl,随降水去除.,4、含卤素化合物 (2)氟氯烃类 A、来源: 主要是来自人为生成过程中。氟氯烃类的成分在大气中的含量逐年增加。见书p46,图2-22。 B、消除方法 氟氯烃类和HO反应,是强吸热过程,在对流层中不易发生。最可能的途径就是进入平流层。 C、危 害: 1、破坏臭氧层2、与HO反应,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一、辐射逆温层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这可由垂直递减率()的变化情况来判断。 当0时,称为等温气层; 当0时,称为逆温气层。例如:在山区,山峰上方,日光照射,上面的空气热,下面冷,就形成逆温层。逆温现象

14、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这种气层稳定性特强,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逆温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二、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在大气中取一个微小容积宏观的气块,称为空气微团,简称气块。假设它与周围的环境间没有发生热量交换,它的状态变化过程就可以认为是绝热过程。如果气块质量不变,而且不发生相变化,此绝热过程称为干绝热过程。用d表示。,干绝热过程为:式中:T1、T2分别为绝热过程起始和终结的温度;P1、P2分别为绝热过程起始和终结的压力;0.286 称为泊松常数。 干空气在上升时温度降低值与上升高度的比:T2 T0-d(Z-Z0)式中:(Z-Z0)上升高度差;T2干空气达到高度Z的温

15、度;T0起始高度Z0处的温度。,三、大气稳定度 液体:密度大的流体在密度小的流体下面,则这种层结分布是稳定的,反过来就是不稳定的。 空气:尽管其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小,但它未必是稳定的。因为它的稳定性还受温度层结所制约。空气气块的稳定性应该是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共同作用来决定的。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层的稳定程度。 判断方法:若 d 表明大气是稳定的;若 d 表明大气是不稳定的;若 d 表明大气处于平衡状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稳定度分六级:A、B、C、D、E、F, 由云量与太阳高度角,查出辐射等级,再由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查出稳定度的等级。,四、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因素

16、主要有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湍流,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等。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 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 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 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和湍流起主导作用。 最大混合层高度(MMD),见书p56,图2-28。 夜间混合层高度较低,甚至可以达到零。冬季的混合层高度低,夏季高。在混合层高度小于1500m时,城市将会出现普遍污染现象。,四、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2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1)海陆风:海风白天陆地上空的气温增加得比海面上空快,在海陆之间形成指向大陆的气压梯度,较冷的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而生成海风。 陆风夜间却相反,由于海水温度降低得比较慢,海面的温度较陆高,在海陆之间形成指向海洋的气压梯度,于是陆地上空的空气流向海洋而生成陆风。海风发展侵入陆地时,下层海风的温度低,陆地上层气流的温度高,在冷暖空气的交界面上,形成一层倾斜的逆温顶盖,阻碍了烟气向上扩散,造成城市空气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