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54741735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饮料工艺2生产工艺(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生产工艺,第一章碳酸饮料,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碳酸饮料的生产工艺,主要是工艺流程、制备调合糖浆、碳酸化、洗瓶和常见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学习重点: 第一节工艺流程 二次灌装法(后混法)、一次灌装法(预混法)的工艺流程及优缺点。 第二节糖浆的制备和配合 原糖浆的制备、调合糖浆的配合、配方设计原则及成本核算。 第三节碳酸化 影响碳酸化的因素及碳酸化系统 第四节洗瓶 洗液及洗瓶过程 第五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参考书目:,1软饮料工艺学 邵长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87年 2现代软饮料工艺学 廖丽华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6年 3实用软饮料加工 杨卯君 天津科学

2、技术出版社 1988年,碳酸饮料: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称为碳酸饮料。通常称为汽水。 果味型汽水 果汁型汽水 可乐型汽水 其他型汽水,第一节工艺流程,一二次灌装法(后混法),二次灌装法特点: 工艺过程简单,便于掌握 设备投资少,易于操作 生产规模较小,适合于小型工厂 调整配方容易,便于转向 底料占据体积,刹口感较小,二一次灌装法(预混法),一次灌装法特点: 工艺过程复杂,但自动程度较高 设备复杂,投资大 生产规模大,适合大型连续化工厂 调整配方较难,刹口感强,第二节糖浆的制备和配合,一、配方设计 配方:是某一个品种饮料的 原辅料组成及数量。 、配方依据 了解果蔬原料的糖酸含量141 了解参考配

3、方的原辅料比例 自行设计实验及实验研究 中试及配方调整 批量生产试验 正式生产,2、糖酸比 糖酸比甜度含量/酸含量 每一种产品均有特定的糖酸比(但应 根据地域、人群、知识层次、性别 进行调整) 甜度以1%的蔗糖溶液为1,其他甜味剂参 照甜度倍数换算为蔗糖含量 糖酸比是决定汽水风味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来说,各种汽水的甜度为8-15%,常见为12.5-13.5%。 各种汽水的酸度为0.05-0.25%,常见为0.08-0.15%。,3、其它辅料参考用量 一般 常用 香精 0.01-0.25 0.08-0.15 色素 0.0001-0.005% 果汁 1%、5%、10%、30% 提取液 1%、5%、

4、10% 防腐剂 参照国家标准,4、配方:二次灌装法 砂糖 8% 甜蜜素 0.1%(相当于蔗糖5%) 柠檬酸 0.12% 桔子汁 5% 桔子香精 0.12% 日落黄色素 0.002% 胭脂红色素 0.0001% 底料量 50ml/瓶,配方:一次灌装法 砂糖 8% 甜蜜素 0.1%(相当于蔗糖5%) 柠檬酸 0.12% 桔子汁 5% 桔子香精 0.12% 日落黄色素 0.002% 胭脂红色素 0.0001%,5、工业生产配方 以饮料重量为配料依据:(w/w) 需要测定糖液的比重,换算麻烦。 以饮料体积为配料依据:(w/v) 实际生产时均以灌装体积进行计量,此法建议推广。 研究配方时按(w/v)设定

5、配方比例,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比例。 计算工业生产配方时,只需在原百分比配方上乘以相应的倍数即可得到工业生产配方。,二、原糖浆的制备与 调合糖浆的配合,第三节碳酸化,第四节洗瓶,第五节 饮料灌装与压盖,第六节碳酸饮料的质量问题,(一感观指标 ()均匀度:没有分层现象,液面距瓶口36cm。 ()瓶盖:不漏气,不带锈。 ()商标:端正,与内容一致。 ()透明度:呈现产品所应有的颜色,澄清透明,无朵质。 ()口味:无异味,具有本品的芳香味或酒精香味。 ()泡沫:倒入杯内,泡沫高2cm 以上,持续时间2min以上。,(二)理化指标 ()二氧化碳:为水容积的2.54倍。 ()糖精:不得检出。 ()酒精量:0

6、.5%. ()重金属: 铜(以Cu计)10mg/kg 铅(以Pb计) 1mg/kg 砷(以As计) 0.5mg/kg,(三)微生物指标 ()菌落总数:100个/ml。 ()大肠杆菌:5个/ml。 ()致病菌:不得检出。 (四)保质期 三个月不沉淀变质。,二汽水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及其预防 汽水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有朵质,没“劲“,混浊,沉淀,成糊状,有辣味,异味等。,(一)杂质 汽水中的杂质指肉眼可见,有一定形状的非化学反应产物。杂质一般不影响口味,但影响产品的商品价值。一般可区分为不明显杂质,明显杂质和使人厌恶的杂质。 不明显杂质包括数量极少的体积极少的灰尘,小白

7、点,小黑点等;明显杂质包括数量较多的小体积杂质;使人厌恶的杂质包括刷毛,大片商标纸,草棍,苍蝇,蚊子及其它昆虫,使人一看厌恶。一般造成这些杂质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瓶子或瓶盖不净。 () 水中有夹杂物。 () 原料有杂质。 () 机件碎屑或管道沉积物。 造成杂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瓶子不净,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浸瓶,刷瓶,认真检查,并按操作规定进行水的过滤,定期洗刷,贮水罐。同时,对所有的水管,料管,碳酸水管都要定期进行清除沉淀物,使其保持清洁。,(二)没“劲“ 汽水没“劲“是习惯叫法,实际上是没气,更确切地说是二氧化碳量太少或没有。这样的汽水开盖时无声,没有气泡冒出。 因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后呈

8、微酸性,有一定的灭菌作用,另外二氧化碳代替氧存在时,可抑制需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略有防止变质的作用,所以,二氧化碳含量低还能造成一些汽水后来的变质,因此,必须认真对待。,造成二氧化碳含量不足的原因; () 二氧化碳不纯,从酒厂发酵液回收的、未经分离处理的、酸或碱法生产的二氧化碳。 () 水温过高。 () 混合不好。 () 有空气混入。 () 混合机碳酸水阀门或管路漏气。 () 灌水机胶嘴漏气,簧筒弹簧太软,瓶托位置太低,造成边灌边漏气或自动机灌装位置偏低。 ()瓶摘下后放置时间过长,压盖不及时,使二氧化碳在高气温下散失。 () 压盖不严。 () 盖、瓶口不合格,或瓶,盖不配套。,除此之外,还有

9、因水或料中有关成分与二氧化碳反应消耗碳酸造成含气不足。这样的汽水,若不漏气时,或是越放久量越低,甚至能完全没气。 汽水出现没“劲“的现象,应查明原因,找出合理解决的办法。,(三)混浊,沉淀 . 变质形态及原因 汽水的沉淀变质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于原料处理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及细菌的繁殖造成的。 () 物理性变化:其外观形态主要呈现沉淀状态,往往生产不到12周(在应有的保质期内),瓶底即呈现一层云雾状,或有矿物性微小颗粒沉积瓶底,另外也有呈现杂质混浊,不透明。主要原因来自水质上和滤水器械上的毛病,不能使水中的矿物质彻底清除,或水质不适。,() 化学性变化: 起盖后与空气接触立即产生胶质态

10、物质,根本原因是酸、碱中和作用引起的,由于洗瓶所用碱液没有冲净,残留在瓶内的碱液与原料中的酸产生中和而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含碱的水质不适合生产汽水。另外也有细菌污染的原因。 配料兑制工序处理不当,也可使产品产生混浊不透明的现象。,() 细菌繁殖: 由于封盖不严,使二氧化碳溢出,失出二氧化碳的杀菌防腐能力,侵入的空气带有酵母菌,从而产生发酵气体。 由于化糖浆的容器没有清洗干净,或没有彻底将糖桨冷却就生产装瓶,而使汽水产生酸败味或双乙酰味,有点近似馊饭的气味。,预防措施 由于汽水加工的一些原料如酸、香精、色素、二氧化碳、甜味剂等,不能经过加温进行杀菌而保证产品质量,只有在各工艺加强净化措施,来达到无

11、菌、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生产用水一定要按饮用水标准,不符合要求的决不使用。如有自备水井,初用时应进行一次彻底消毒灭菌,一般用30%有效氯的漂白粉0.02%0.05与0.001%0.002%高锰酸钾,将此稀溶液注入井内进行消毒灭菌,经防疫部门化验合格方可使用。要减少井水的污染,加强卫生管理。,() 如设立自备水塔,须距地面10m以上为佳。因为这样可以由于位差产生0.1 MPa压力,可以渗透过砂棒,起到过滤的作用。但水塔应用防日光直射的保温层,以防水温升高、细菌繁殖和空气污染。 () 所用配料器皿要保持清洁,并经常水煮杀菌;过滤器械也要及时洗刷,保持其卫生和性能良好。,() 配料室内应保持

12、清卫生,要定期进行空气杀菌。一般使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硫黄或紫外灯。严禁穿普通鞋进配料室,禁止非操作人员出入。 () 配料间一定要按操作顺序配料,防止化学变化。 () 凡是需要溶解的原料必须进行高温处理(香精除外)。,(四)糊状 在汽水生产中往往有这种状况,即汽水生产出来后,放置几天,成了乳白色胶体状态,往外倒时成了浆糊状。造成这种胶体物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 原料糖质量差,含有较多的胶质、蛋白质。 () 二氧化碳气含量不足或空气混入过多,使一些好气性微生物生长繁殖。,() 由于瓶子没经彻底消毒,瓶里残留的细菌利用汽水中的营养成分生成胶体物。 为防止产生这种现象,生产时选用优质白砂糖,洗瓶要认真彻底,二氧化碳含量要高,则饮料产生糊状现象可解决。,(五)辣味 有的汽水甜味不足,辣味有余,但又不是薄荷等类原料的辣味。喝下去以后很快让人打嗝,甜味、香味等都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此汽水中原料添加量不足、料少或无料造成的,其辣味主要是二氧化碳的酸辣味。因为原料添加量不足、料少或无料,制品糖度低,阻力小,所以遇热分解得快,喝后二氧化碳很快从体内分解排放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