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二元结构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4723536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9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二元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城乡二元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城乡二元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城乡二元结构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城乡二元结构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二元结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二元结构(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二元经济,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实证研究,理论发展,提出:伯克 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费景汉拉尼斯模型 新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1933,伯克在对印度尼西亚社会经济的研究中把该国经济和社会划分为传统部门和现代化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所经营的资本主义部门,他当时的研究仅仅限于对二元经济的一种单纯的描述。,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假设:(1)劳动的无限供给,即劳动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数量如此之多,使得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零,或者是负数。甚至在工资降低到仅够维持生存的水平的时候,劳动的供给仍然超过需求。(2)二元经济结构,即国民经济中同时存在

2、两种性质不同的部门:一个是以现代化方法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工业部门,另一个是以传统方式为基础的农业部门。(3)工资水平不变,现代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取决于传统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上图说明了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过程,横轴OL代表劳动,纵轴OD代表劳动的边际产品和工资。OA表示传统农业部门的生存收入,OW表示现代工业部门的现行工资水平。 WS是劳动供给曲线,DkDk代表与投入资本对应的劳动边际生产率曲线。,基本要点,在此模型中存在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农业被认为是缺乏就业机会的部门,而工业是强有力的增长部门。 经济发展被看作是农业中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工业部门的过程,所以说,工业化被解释成为现代工业部门积

3、累资本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过程。 随着工业部门的发展,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会被工业部门逐渐吸收,也就是说要解决农村中剩余的劳动力,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促进工业部门的发展,加快工业化的步伐。,评价,进步意义: 总的来说,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模型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述了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的模型,这个模型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对于以后研究二元经济结构的问题具有奠基性的作用。,理论缺陷: 第一,没有足够重视农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工业增长的重要性; 第二,没有注意到农业由于生产率的提高而出现的剩余产品应该是农业中的劳动力向工业流动的先决条件。,费景汉拉尼斯模型,此模型只是对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

4、论的一个补充,其宗旨仍是将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工业部门的发展。此模型强调了农业对工业的贡献不仅在于其剩余劳动动力的转移,还在于提供农业剩余。指出如果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对农产品的需求,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就会停止。,该模型以农村中存在着不变的维持生计工资或制度性工资为假设前提,将经济结构的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部门劳动力转移的机会成本很小,所以现代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弹性就为无穷大; 第二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在工业部门的工人的平均农业剩余降低到制度性工资水平,在剩余劳动重新配置和商业化点达到之前,经济处于长期停滞; 第三阶段,如果在

5、第二阶段结束之前,农业生产率可以不断提高,商业化点和短缺点可以重 合,这样就可以消除第二阶段,经济就可以得 到长足的发展。,新古典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模型和费景汉拉尼斯模型的致命性缺陷促使经济学家们寻找新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这样就形成了以是否存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为出发点的新古典主义框架下的二元经济。在这个框架下的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方面,而通过新古典式的资源配置则可以逐渐的消除这两个部门的这方面差异。最具代表性的新古典二元经济模型为乔根森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乔根森模型,假设: 一、经济中包含着两个部门,即传统的农业部门和现代的工业部门; 二、农业的生产使用土地

6、和劳动这两种要素,当土地不变时,农业生产只取决于劳动投入; 三、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大于零:工业生产需要资本和劳动且资本相对稀缺; 四、工资和利润的绝对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相对份额不变; 五、两部门的产出是时间的单调递增函数,根据以上假设以及模型的推理,乔根森得出了农业剩余是工业部门发展的前提条件,劳动被工业部门所利用的条件就是牺牲农业产出。 乔根森模型的研究将新古典增长理论应用于发展经济学中,强调了农业与工业之间的联系并且修正了古典二元经济模型中的劳动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假设,使得二元经济理论更具解释力。 但是这个模型也存在缺陷:该模型的农业生产函数并没有考虑资本因素。,托达罗模型,理论要点: 第一,

7、促使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是比较收益与成本的理性的经济考虑,这种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 第二,使农村劳动力作出流入城市决策的是预期的而不是现实的城乡收入差异(这里的预期收入差异包括收入水平和就业概率); 第三,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与城市失业率成反比; 第四,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必然是如此的。,评价,将预期因素引入城乡劳动力转移的分析中使得托达罗模型更为确切的刻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第一,托达罗模型假设农业部门不存在剩余劳动,这是不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实际情况的。 第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的存在,所以在预

8、期因素上得到的这些推论是具有一定盲目性的。,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由来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构成要素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征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危害 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途径 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具体办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由来,历史和传统因素 地理交通因素 思维和决策因素 制度和管理因素,历史和传统因素,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城乡结构我国经历了2000多年漫长的封建主义小农经济社会,农村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中农和其他人群仅占20%-3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却占有70%-80%的土地。,地理和交通因素,现代工业发

9、展证明,地理环境与交通发达是城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唐朝商业往来多采取陆地交通,以车马驼运为主,如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宋朝以后建港口开辟海疆运输,如福建的泉州港和郑和下西洋;1840年以后航海业、造船业在沿江沿海商埠迅速发展起来;第二次大战后航空业与海运业平分秋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我国高速公路迅猛崛起,构筑了我国物流与交通的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四大动脉;近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更出现了地下管道运输与网络交易等便捷高速的信息 工具。由于时代不同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作为现代经济的城市化水平和交流工具也有不同,丝绸之路,制度和管理因素,户籍制度和管理体制 对于城乡基础设分别建设与管理 在义务

10、教育和公共服务方面也存在不同的待遇,城乡二元结构的构成要素,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 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 事实上是将城乡分成了两种社会身份,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就业结构调整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 我国统一市场体系发育不全,生产要素流动性差,城乡市场差距大 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作用弱化,行政干预严重 相关配套制度供给严重失衡 二元意识与二元经济互动,形成恶性循环,城乡二元结构的危害,(1)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是长期的历史原因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城市文化素质差距的扩大等。,(2)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难以扩

11、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二元结构还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的等级也在不断拉大:城镇市场已趋于饱和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受农民收入下降的影响,无法向缺乏有效需求的农村市场转移,使农村的相当一部分潜在需求无法转为现实需求。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从而影响与供给有关的产业结构的发展。,(3)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但旧体制依然存在,城市和乡村之间仍然存在着生产要素流动的限制或障碍,不仅农业产

12、业化的进程因此而遇到阻力,而且乡镇企业的产业升级和资产重组以及物流业的发展都会因城乡分割、工农分割现象的继续存在而受到制约。,(4)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 继续存在还带来了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造成了就业机会的不平等,而就业的不平等又造成了收入的不平等。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下一代、再下一代农村居民生活的不平等、就业的不平等和收入的不平等。,(5)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多地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了农业的低效益。农村经济的落后导致农村内需不足,进而也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6)城乡之间的生产和生活依然表现出明显的二元化和结构性的失衡

13、状态。城乡之间的二元化不仅阻碍了国家统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及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也造成城乡之间、工农之间、贫富之间、干群之间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构成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中的结构性障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危害的途径,(1)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2)繁荣农村经济 (3)致力于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实证研究,以成都为例,图一表明从1999-2009年,总体上成都市人均GDP增速均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8%,人均GDP增速为11.2%,分别低于人均GDP增幅1.7和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成为我市经济

14、发展的瓶颈,制约了我市的整体消费规模和消费水平,不利于我市的经济发展。,图二、图三表明从1999-2009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长,但是从总体上看,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快于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而且差距越来越大,从1999年低于3.0到2009年高于3.10。尽管我市近年来注重民生改善,且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财富分配不均的现象,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一)认识原因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为思路,忽视农业的发展或者以牺牲农业的发展来支持非农业的发展。,(二)体制原因第一、户籍方面,有些农民的经济重心已转入城市,但是他们的户籍

15、仍被城市所排斥。第一、就业方面,政府没有采取相应措施引导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输出,即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不但不能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相反还受到一系列歧视,拖欠工资,同工不同酬等问题层出不穷。第三、教育方面,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政府财政投入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县乡财政负担体制,然而在财政困难的县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远远不足,导致教育资源紧缺。第四、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已基本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相当一部分人还是没有享受到相关的保障利益。,(三)政策原因其一,我市对农业支持的资金总量不足。虽然其绝对额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却不高。政府支农的低水平状况与现在农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其二,有限的投入中有部分不能及时到位或根本不能到位,贪污腐败问题相当严重,挤占、挪用现象时常发生,对支农资金的使用缺少监督保障。其三,没有有效的落实“调高、扩中、保低”的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健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调整制度和最低工资调整机制。我市城乡低保人员领取临时生话补助没有有效地改善低收入群体生话。,缩小成都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转变以往错误观念和思想,从根本上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减弱对城乡发展不利的体制性障碍,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制度体系。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扶持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