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12-10(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4722724 上传时间:2018-09-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19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经济学12-10(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12-10(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12-10(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12-10(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劳动经济学12-10(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经济学12-10(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经济学12-10(一)(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劳动经济学,本单元内容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市场制度工资决定与工资结构,一、 劳动经济学基础知识,(一)什么是劳动经济学,经济学:研究有限资源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有关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二)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1、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其价格及其配置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2、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制度市场上各种力量,工会、集体谈判、政府的作用; 3、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结果研究 雇主和雇员对工

2、资、价格、利润以及雇佣关系的非货币因素的行为反应。,(三)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假设,1、 劳动力资源稀缺性(1)稀缺性是相对的: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的 (2)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和愿望不断增长,已有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的本质是消费劳动力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2.理性人与效用最大化,理性人: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

3、”,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二、劳动力需求,(一) 什么是劳动力需求?,1、概念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且能够雇佣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劳动需求曲线,E,A,L1 L2,W1W2,2、劳动力需求 层次,企业劳动力需求 行业劳动力需求 市场劳动力需求,(二) 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1、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对企业来说,增加一个工人是否有利可图,取决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水平后,增加的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总产出的增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生产函数:,含有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

4、函数常被用来分析技术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即:Q = f(L,K)它表明了生产中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2、长期需求的决定,即在长期内,工资率上升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减少,而工资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都使劳动力需求增加。,替代效应、规模效应,替代效应:在产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劳动力的相对价格的变化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变化 规模效应: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工资率的变化会对生产成本产生影响,进而导致企业扩大或减少生产,而产出规模的变化又会使劳动力需求发生相应变化。,资料: 银行出纳丢掉饭碗,在美国,1989-1999年,共有80,000个银行出纳丢掉饭碗。原因:1、自

5、动柜员机 2、新技术 使顾客用手机或电脑办理存款业务 3、直接存款 业务增长。,19,时间长短对劳动需求的影响,20,(三)劳动需求弹性,弹性的一般含义:一种要素变化引起的另外一种要素变化的程度。,21,弹性的一般含义,一般用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的比例来表示弹性。 公式:,22,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定义: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是指当工资率变化一个百分率所引起的劳动需求变化的百分率的比值。公式: ed (L/L)/(W/W)(L/W)/(W/L) ed为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L和W分别是劳动需求数量L和工资率W的变动量。,23,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取值范围(绝对值):,三、 劳

6、动力供给,(一 )劳动力供给的概念,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的工资率条件下,劳动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量。,图 市场劳动力供给曲线,WE,L0,S,劳动数量,工资率,27,(二)劳动力范畴分类,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的范畴。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与各国的法律规定有关。世界各国根据自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人口状况、教育制度、劳动力自身的生理特点等因素,规定了不同的就业年龄。,28,劳动力范畴分类,我国的劳动力范畴:劳动力资源总数、从业人员、职工、城镇失业人员等中国成年人

7、口劳动力分类图,29,劳动力范畴相关概念(中国),劳动力资源总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的范围为:在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实际参加社会劳动和未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不包括在押犯人,在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以及16岁以下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员。经济活动人口: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包括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续),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按就业身份分组包括:(1)职工;(2)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3)私营业主;(4)个体户主;(5)私营企业

8、和个体从业人员;(6)乡镇企业从业人员;(7)农村从业人员;(8)其他从业人员(包括军人)。,(三)劳动参与率,概念:劳动参与率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计算:劳动参与率= 劳动力/ 劳动年龄人口*100% 作用:劳动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我国劳动参与率,1990年 79.1% 2000年 75.7%2009年 73.3%,全国的劳动力参与率一直是下降的,大概下降了7个百分点,究其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的

9、:(1)教育因素 (2)中国社会的老龄化因素 (3)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四)影响个人劳动力供给的因素,1)劳动者的偏好2)预算约束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工作时数,工资率,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时间资源的分配。劳动者可以看成是消费者,他们在闲暇和劳动二者之间进行的选择,就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以满足自己效用最大化的愿望。,37,1、劳动和闲暇,劳动与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指由取得相同效用水平的各种不同货币收入和闲暇时间组合的点所连成的曲线。,38,无差异曲线,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凸向原点 离开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具有更高的效用 任意两条

10、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不同的形状,无差异曲线的特点:(1)在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同 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的效用都相同,不同无差异曲线上的点的效用不同。 (2)在同一平面内的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3)无差异曲线是一簇斜率为负,凸向原点的曲线 (4)由于个人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即反映出不同的人以劳动收入替代闲暇时间的不同比率,40,工作和闲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一百年间,一个典型的美国成年男性工作和闲暇时间的比较,2、预算约束线,工资率、工作时数和总收入之间的关系就是所谓的预算约束。它表明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单个消

11、费者所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预算约束线,160元,16,Y收入,H 闲暇,O,如图,横轴OH为时间,从O点向右计量为闲暇时间,从H点向左计量为劳动时间,纵轴OY为收入。如果将全部可支配的时间均用于劳动,依个人劳动能力状况所获得的收入为OY。连接H与Y的直线叫作预算约束线。,44,工资、收入和预算线,预算约束线的性质: 其斜率为负 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 当工资率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当存在着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在工资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的变化引起的工作时间的变化。 替代效应:在保持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因工资率的

12、变化而引起的原意工作的时间的变化。,四、 劳动力市场,(一) 劳动力市场概述,1、概念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的供给方(劳动者)和劳动力的需求方(企业等用人单位)通过市场竞争,自主达成的劳动契约关系。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劳动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图 劳动力市场,工 资 率,劳动力,L,2、劳动力市场的基本要素,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价格,3、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劳动者和劳动力具有不可分割性 交换的是劳动力的使用权 劳动力的交易是价格与非价格因素共同的函数(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偏好等等) 交易费用较高 就业合同期限较长(与交易费用高有关) 劳动力市场受政府、工会等社会组织的影响

13、,( 二)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1.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1)供求机制:由于有“看不见的手”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劳动力市场会不断的从供求不平衡到平衡,由平衡到新的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 (2)竞争机制:主要包括择业竞争,在业竞争和人才竞争。 (3)价格机制:工资机制,供求决定工资水平(图),供求决定工资水平 工资的变动引致劳动力在不同职业、不同地区间流动,最终导致市场均衡。,SL1,SL,SL2,DL2,DL1,(2),供给变动 需求变动,供求变动与市场调节(图),(三)劳动力市场分割与一体化,1、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在劳动力市场内部存在着流动障碍。亦即劳动力市

14、场内部是分割而不是统一的,内部不同的市场之间在工作待遇上是不平等的,并且劳动力在市场间流动是不自由的,存在着制度性和结构性的流动障碍。,2、双元结构论,双元结构论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二级市场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粗暴、没有升迁机会。,一级市场的岗位主要是由内部劳动力市场组成,工资的确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由管理制度等规则来调控,市场力量基本不发挥作用,而内部劳动力市场解决供求失衡的措施主要有招聘、培训、工作重新设计、分包、调整产出量等;二级市场的就业者多为穷人。,a 工资决定机制

15、,一级劳动力市场的雇主都是一些大公司,主要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较易形成内部劳动力市场,工人的工资不是由边际生产力决定,而是由其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所处阶梯地位决定的,能得到比市场较高的工资;,二级市场的雇主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产品需求变动频繁,企业对发展内部劳动力市场不感兴趣,工资由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趋向一个固定水平。,b 人力资本投资作用,认为人力资本投资只是一种信号,发挥筛选功能,劳动力接受教育只是为进入一级市场并提供给雇主一个培训潜力大的信号,而那些接受教育少的人被认为培训潜力低,只能占据劳动力阶梯的末端或留在二级劳动力市场上。,c 劳动力本身素质和偏好,认为二级市场劳动者会

16、养成懒散、无时间观念、不易合作、不尊重人等行为特征,而这与一级市场要求格格不入。因此在二级市场就业的人,即使想办法提高受教育程度,还是很难进入一级市场的。,3、我国的劳动力市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处于非常严重的分割状态,这种分割主要存在于城市劳动者和农村进城民工之间、本地劳动者与外来劳动者、不同地区以及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条件和收人水平差距悬殊。,4、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第一、消除就业歧视观念;第二、消除隔离体制;第三、规范劳动关系 。,(三)政府与劳动力市场,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与竞争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国家财政与劳动力市场(1)财政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a 公共部门就业和工资的决定公共部门的就业量增长相对较快,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的工资水平实行“比较工资”原则,工资水平总体比企业高; b 政府采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c 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