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资料】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4648831 上传时间:2018-09-16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8.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高一地理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全资料】(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期末考试复习,地理,考试题型、题量与时间,单项选择题:40题 判断题:10题 综合题:3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必修二: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考点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共同决定的。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考点3:人口增长模式(1) 人口增长模式由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2)人口增长模式有三种类型:原始型:高、高、低;传统型:高、低、高;现代型:低、低、低 (3)人口增长模

2、式的转变: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 变。(4)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考点4: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2)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是不同的: 对人口迁出地:有利影响为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利影响为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有利影响是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

3、发展;不利影响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3)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经济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考点5: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

4、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也就是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2)合理人口容量概念: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一个理想值。(3) 现实中的人类社会,已经出现了人口过快增长、人口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进一步引发了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应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

5、人们的生活质量。,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特点,解释其形成原因。 (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2)功能区比较,(3)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有三种:,(4)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

6、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交通的便捷程度。,(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中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重点考查题型 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环境因素,考点2:知道城市服务功能的含义。 (1)城市作为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管理中心,服务中心和经济增长中心。 (2)一个城市的服务范围除了城市本身,还包括这个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但是这个范围通常不固定,也没有明确的界线,可能也会有一些顾客来自服务范围之外。,考点

7、3:知道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比较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划分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都是不同的: 小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比较小。大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相对较大。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3)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离是不同的: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在每一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有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

8、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考点4: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含义:城市人口增多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升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城市文明向农村扩散的过程,是社会进步的表现(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4)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9、,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5)过快的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一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污染加剧、农业用地的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二是城市管理不当导致居住地环境状况变得恶劣,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重点考查题型: 1、判断某地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2、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的思想(对土地合理利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生产进行合理安排。 3、认识农业地域,掌握思路,举一反三 (1)明确该农业地域

10、的地理位置 (2)分析该农业地域的区位条件(自然、社会) (3)知道该农业地域的发展特点(生产结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 (4)评价该农业地域的优缺点,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1)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一个小麦牧羊农场上的土地利用,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市场广阔;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 主要特点: (1)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

11、产活动,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2)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保证稳定的收入。,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2)季风水田农业,分布? 形成条件? 特点?,、特点:,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 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 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 人多地少,经济发展水平低,规模小 生产靠传统经验,季风气候,多水旱灾害,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3)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及主要农作物?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特点? (参照季风水田农业回答),我国有商品谷物农业吗?,(三)商品谷物农业: 、分布国家和地区:俄罗斯、乌克

12、兰、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等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美国的农业带,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4、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品率高、科技水平高,5、和季风水田农业的比较:,水稻,小农 经营,小,低,低,小麦 玉米,家庭农场,大,高,高,季风气候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畜种? 特点? 优势区位条件? 促进措施?,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5)西欧的乳畜业,面向的市场?

13、 主要生产对象和产品? 世界乳畜业发达的地区? 西欧乳畜业的形成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考点3: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解读: (1)农业生产活动强烈地改变着地理环境 (2)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给地理环境带来不利影响(3)农业生产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的问题,毁林开荒:热带原始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土壤盐渍化 陡坡开荒:水土流失 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结 大量使用农药:农产品和土壤遭受污染等,生态农业模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北京留民营村的

14、农业,共同特点: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考点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解读: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3)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4)实例分析,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原料导向型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等。,接近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啤酒厂、瓶装饮料厂、家具制造厂、印刷厂等。,接近市场,动力导向型工业:,电解铝、电解铜等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制鞋厂等。,接近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15、技术导向型工业:,飞机制造工业、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季风区:垂直风向的郊外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考点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解读: (1)工业地域的形成 (2)传统工业区 (3)新工业区,工业地域的形成,传统工业区,(1)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传统工业区,(2)传统工业区的共同特点,以煤、铁资源为基础 以煤炭、钢铁、机械等传统工业为主 企业多为大型工业企业 目前都面临传统工业衰落、污染严重等问题,传统工业区,(3)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区位优势: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近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传统工业区,(3)

16、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传统工业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用地紧张等,传统工业区,(3)典型实例:德国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优化工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等 调整工业布局 发展第三产业:科技和教育、旅游、金融等 优化环境:治理污染、植树造林,新工业区,(1)世界著名的新工业区,新工业区,(2)新工业区的共同特点,在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形成的以灵活多变的中小企业为主的工业地域。,新工业区,(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的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乡村,新工业区,(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的发展条件大批廉价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新工业区,(3)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意大利新工业区独特的发展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