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4588938 上传时间:2018-09-1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第四章社会认知(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社会认知,1、社会认知概念分析 2、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 3、印象形成的因素4、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5、社会认知的偏差,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概述 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三、社会认知中的图式及其作用 四、社会认知的偏差,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概述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1、几个概念的区分: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人际自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知觉(perception) 2、社会认知是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

2、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2、认知在合本身的心理特点 3、认知的情境,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1、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 由于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不同,因而认知结果也不同。认知对象的特点往往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的价值和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布鲁纳(1947)的货币实验表明,外界事物本身的社会意义不同,影响了人们的认知结果。 戴恩等人通过实验表明,认知对象的个人魅力也是影响人们对他认知的重要因素。,2、认知者本身的心理特点 指认知者已有的经验、需要、人格特征等的特点。由于认知者本身心理特点的不同,对同一个认知对象所获得的认知结果

3、也不同。 布鲁纳(1947)的货币实验 巴克拜(Bagby,1957)的实验反映经验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对认知的作用。,3、认知的情境人们对社会情境的理解能够转换到认知对象身上,有些对该对象的认知。有学者请大学生分别观看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中 的两张照片,一张照片的背景是学校校园,另一张是类似监狱中的铁栅栏。请大学生对照片上的人物任意用形容词描述。结果一组被试对前者描述为“善良的”、“和蔼的”、“乐观的”“亲切的”等等,另一组对后者进行描述为“阴险的”“冷漠的”“无情的”“抑郁的”等等。既然行为是由于情境规定的,久了人们就根据情境来推断行为。,二、社会认知的特征 1、选择性 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 3

4、、防御性 4、认知的完形特征,1、选择性,对于同样和同量的刺激,各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原因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并且依此做出自己的反应:选择某部分的刺激信息,而忽略或者逃避其他信息 。选择决定于两个因素:一是以往的报偿和惩罚原则的体验。二是刺激物的作用强度。,2、认知反应的显著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刺激下人的心理状态,如情感状态、动机状态等等,与个人所理解的刺激物的意义密切相关系。 刺激物的意义越是重大,认知反应就越是明显。 对刺激物的意义漠不关心的人,认知反应就不那么强烈,甚至无动于衷。,3、防御性,个人为了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适应社会,从而应用认知机制抑制某些刺激物的作用就是认知

5、的防御。 个体的情绪捆饶的状态下对社会客体的反应,与在中性情绪的作用下的反应显然是不同的。 防御的目的是为了维持自我的完整。,4、认知的完形特征,人们在社会认知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贯彻了完形的原则。 个人倾向于将有关认知客体的各方面的特征材料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 。 桑谱森认为这种判断的出现是“认知分离”。,三、社会认知中的图式及其作用,(一)图式及图式的分类 1、图式(schema)的定义:是组织信息的方式,用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也称为基模(scheme) 2、图式的分类:泰勒和克劳克(Taylor and Crocker,1981)提出 (1)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

6、 (2)自我图式(self- schema) (3)角色图式(role schema) (4)事件图式(event schema),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三、社会认知中的图式及其作用 (一)图式及图式的分类 (1)人的图式(person schema) 是一种心理上的类型,它描述了典型的或者特别的个体。 (2)自我图式(self- schema) 是指个体将自己加以分类和描述的方式,三、社会认知中的图式及其作用 (一)图式及图式的分类 (3)角色图式(role schema) 是一种描述范围较宽的社会群体和角色的心理类别。 (4)事件图式(event schema) 是指社会事件的心理分类。,

7、三、社会认知中的图式及其作用 (一)图式的作用 Markus and Zajonc,1985提出 1、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感知 2、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记忆 3、影响人们对社会信息的推理 4、有些人们的行为,新事件 输入,对事件有没有 主动图式,产生推理 存储事件 存储推理,长时 记忆,关于事件 的输出信息,寻找相应 的图式,图式找 到了吗?,创造新的图式,是,否,是,否,社会认知过程中图式作用方程流程图,四、社会认知的偏差 (一)推论中的抽样错误 (二)未能够充分利用基本信息 (三)框架的作用,四、社会认知的偏差 (一)推论中的抽样错误 来自小样本的数据在推论中会有偏差。 人们在认知的观察中

8、容易受到小样本的影响,而且还很少意识到小样本的偏狭,因为小样本是随机抽取的。 Wilson and Nisbett的实验研究,表明被试 仅仅根据最小样本作出评价。 生活中人们会过分估计一些事件会经常发生。倾向于过分估计火灾、谋杀和事故等暴力死亡的经常性,而低估心脏血管病、癌症等的死亡率。,四、社会认知的偏差 (二)未能够充分利用基本信息 人们倾向于更注意独特的具体事例,而不是根据代表性更大的、可靠性更好的基本信息。研究者认为具体信息更具有吸引力,是因为它们更生动、突出、更能够激发人们的兴趣。,四、社会认知的偏差 (三)框架的作用 当给以积极的框架时,人们可能避免冒险,倾向于选择有把握的事情,而

9、给以否定的框架时,人们更可能冒险。 认知方式受到框架的影响,部分是因为框架提供了推论和分析内在含义的水平以用来解释信息。 社会认知受框架影响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把积极事件归因于“小价值”,把消极事件归因于“大代价”。Kahneman and Tversky,1979用期望理论(prospect theory)加以解释。,研究要求被试在两个冒险抉择中作出选择,如果疫苗用A,200人获救。 如果疫苗用B,有三分之一共600人可能被获救,三分之二共1200人可能无法获救。,如果用疫苗C,400人会死亡。 如果用疫苗D,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无人死亡,三分之二共600人可能死亡。,第二节

10、 社会认知的基本对象,一、对他人情绪和表情的认知 二、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三、对人际关系的认知,一、对他人情绪和表情的认知 (一)表情线索是重要的社会刺激 (二)面部表情的超文化性,一、对他人情绪和表情的认知 (一)表情线索是重要的社会刺激人们的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语言等是表达人们的情绪线索,称为表情线索(expression cues)。 表情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 身段表情(body expression) 言语表情(speech expression)根据表情线索作判断的研究表明,快乐和痛苦最容易辨别,而恐惧或者悲哀较难辨别(Gitte

11、r,et al .,1872),怀疑和怜悯最难准确辨别(Feleky,1922;Kanner,1931) 。 达尔文认为人的各种表情具有适应性意义。,(二)面部表情的超文化性 埃克曼(Ekman,1969)等人进行面部表情的跨文化研究。证明了达尔文的观点。 埃克曼等人(Ekman,et al,1971)在新几内亚进行了重复研究。,二、对他人性格特征的认知 (一)认识他人性格的困难 (二)认识他人性格需要采用多种途径,(一)认识他人性格的困难,认识他人性格比较困难的原因是判断的准确性不够,由于缺乏客观的标准,只能参照一些其他的条件。 研究者认为人们往往假定他人的观点和行为与自己相似,而这种假定超

12、过了实际情况,(二)认识他人性格需要采用多种途径,1、外貌与性格 相面术: 颅相学:19世纪欧洲流行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解剖家加尔37块头颅骨。 体型说:20世纪20年代,三类体型,矮胖型性格不定,瘦长型寡言多思;斗士型易患癫痫病。,2、自我评价法,先对自己进行评价以此为参考。 3、请他人评价法。请有经验的人或者了解情况的人进行评价。 4、长期观察法。 诸葛亮的心书知人篇中“知人之道有七鄢:一曰,问之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词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灾祸,而观其勇;五曰,醉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其之以事,而观其信。” 5、了解一个人的生

13、活经历。 6、分析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 7、了解所属民族的文化。 8、分析一个人在家中的排行。 9、人格测验法。,第三节 印象形成的规律,一、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s) 三、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四、刻板印象(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 五、定势 (set),第三节 印象形成的规律,一、首因效应(first impression) 第一印象(first impression):指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首因效应也叫初始效应(primary effect):当

14、与人接触、进行认知的时候,首先被反应的信息,对于形成人的印象起主要作用。,洛卿斯(Lachins,1957)的吉姆印象研究,吉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吉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面等待店员对他的注意一面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边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大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就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他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就分手了。放学后,吉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吉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吉姆穿过

15、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吉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饮料,喝完之后他就回家了。,“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第一印象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1、做好第一次谈话、第一次汇报、第一件事,踢好“第一脚”。 2、第一印象具有表面性,易产生偏差和失误,不能以此轻下结论。 3、第一印象不是不可改变。,第三节 印象形成的规律,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s)所谓近因效应,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由于先后顺序信息材料在时间上的一定间隔,新材料对印象的形成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反应效果叫做近因效应。,鲁

16、钦斯在1975年用实验方法来研究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近因效应对人际交往的启示,1、在向他人进行宣传、教育、劝导时,要注意最后的结论,给人一个圆满的印象。 2、要正确处理好首因效应和近因效的关系。 3、要防止近因效应可能造成的偏差。一方面是去影响他人,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又要注意在交往中,他人对自己的影响,防止近因效应的偏差。,第三节 印象形成的规律,三、晕轮效应(halo effect) 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些主要品质有个良好的印象之后,就会认为这个人的一切都好,反之也一样,如果被认定是坏的,那么他就被消极的光环所笼罩,这种效应称为晕轮效应。,狄恩 (Dion,et al.,1972)的研究,晕轮效应的启示:,、正确的利用晕轮效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看待他人、评价他人和使用人才时,要避免发生晕轮效应而产生的偏差和失误。,第三节 印象形成的规律,四、刻板印象(social stereotypical impression)人们由于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而集合在一起,因此对不同的人群的认知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固定的看法,这些看法未必准确。但却对我们认识他人有重要影响。我们把这种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社会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社会对某一类社会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看法,是对人的认知、评价中的一种凝固、概括而又笼统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