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452235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过程控制(spc)课件(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过程控制,(SPC),肖硕兵,美国贝尔试验室的休哈特博士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究过程时,首先区分了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变差,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普通原因变差和特殊原因变差; 聪明的休哈特发明了一个简单有力的工具来区分他们控制图; 从那时起,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尤其是日本,成功地把控制图应用于各种过程控制场合,经验表明当出现特殊原因变差时,控制图能有效地引起人们注意,以便及时地寻找采取措施。,统计过程控制的英文全名为: Statistical Process Conrtol 缩写为SPC。,1、SPC简介,2、直方图,直方图是针对某产品或过程的特性值,利用常态分布(也叫正态分布)的原理,把50个以

2、上的数据进行分组,并算出每组出现的次数,再用类似的直方图形描绘在横轴上。 通过直方图,可将杂乱无章数据,解析出规则性,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数据的中心值及数据的分布情形。 在制造业,现场的管理干部经常都要面对许多数据,这些数据大多来自制造加工过程的抽样测量得到,对于这些凌乱的数据,如果制作成直方图,并借助对直方图的观察,可以了解产品质量分布的规律,知道其是否变异,并进一步分析判断整个生产过程是否正常,问题点在哪里,为研究过程能力提供依据。,通过直方图,可以达到的目的,了解质量分布的状况,对质量状况分析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显示波动的形态,知道其是否变异; 直观地传达有关过程质量分布情况的信息;

3、 观察产品质量在某一时间段内的整体分布状况; 研究过程能力或预测过程能力; 求分配的平均值和标准值;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测知是否有虚假数据 制定产品的规格界限;,直方图(频数分布图)的制作步骤,收集同一类型的数据; 计算极差(全距); 设定组数,计算组距、组界、中心值; 制作频数表; 按频数值比例画横坐标、纵坐标; 按纵坐标画出每个矩形的角度,代表落在此矩形中的点数; 判续直方图(对过程状态分析)。,直方图举例为考核某齿轮尺寸的质量水平,随机在一批产品中抽样测得数据100个,此产品规格为:24.56.0mm。, 收集数据(见下表,单位:mm), 算出极差Xmax = 30.0

4、Xmin = 17.4 R = Xmax Xmin = 30.017.4 = 12.6 设定组数,计算组距、组界、中心距, n=100,选组数10,测定值最小单位为0.1(便于数据落在区间内); 计算组距:h = R10=12.610=1.26,取1.3; 第一组下限值 = Xmin 测量值最小单位/2 = 17.40.1/2 = 17.35 第二组下限值 (第一组上限值) = 17.35+1.3 = 18.65 计算中心值组中心值 = (组上限值+组下限值)2第一组中心值=(17.35+18.65)2 = 18.00 (以此类推), 制作频数表(如下表):, 按频数画横坐标、纵坐标与直方图(

5、如下图),17.35,26.45,23.85,25.15,27.75,29.00,30.30,19.95,21.25,22.55,18.65,频数,UL,USL,LSL,10,20,30, 直方图的常见形态与判定,正常型:是正态分布,服从统计规律,过程正常。,(1) 正常型,(2) 缺齿型,1)有经验的人员故意做的假数据。2)测量仪器精确度不够,而要求的精确度较高,检验员只好进行估计。3)较多特性差异的数据混杂在一起。,缺齿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3) 偏态型,1)习惯作业造成作业方法不对。 2)工具、夹具、模具已经磨损或松动。,偏态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

6、,可能的原因是:,1)数据输入人员在输入的过程中,可能把10.01输 10.10或1.01。 2)过程中其他物料混入。 3)机台设备在过程中出现特殊原因,产生了变异。,离岛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4) 离岛型,1)人员做的假数据。 2)经过全检挑选的数据。 3)测量仪器精确度不够。,高原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5) 高原型,1)有两不同的组合,如两部机器或两家不同的供应商。 2)在过程中有变异产生,而做了较大调整。,双峰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6) 双峰型,1)纯粹是不太熟悉直方图的人员做的假数据。 2)数据太多或

7、太少。 3)质量实在太差,未经过全检的数据。,不规格型:不是正态分布,不服从统计规律,可能的原因是:,1) 过程能力是指过程要素已经标准化,即在受控状态下实现过程目标的能力。受控状态是: 对象确定(产品、项目); 方法确定(作业方法); 手段确定(硬件、人员、环境); 场所确定; 时间确定。,3、过程能力分析,2) 过程变异的因素(5M1E) 人(Man) 机 (Machine) 料 (Material) 法 (Methad) 测 (Measure) 环 (Environment),没有两件产品或特性是完全相同的,因为任何过程都有存在许多变差的原因。产品间的差距也许很大,也许小得无法测量,但这

8、些差距总是存在的。位于规定的公差的范围的零件是可接受的,超出规定公差范围之外的零件是不可接受的;然而,在管理任何一个过程减少变差时,都必须追究造成变差的原因,首先是区分普通原因和特殊原因。,3) 过程变异类别, 正常变异(偶然因素变异或普通原因变异) 不可避免的原因,是属于控制状态下的变异,这种原因对过程响程度很小,不值得调查、不值得改善,如果要去改善,成本很高; 正常波动服从统计规律; 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差异为随机误差。 异常变异(系统因素变异或特殊原因变异) 可避免的,属人为因素造成,必须彻底追查原因采取措施,这种原因对过程影响很大,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如使用失效的仪器测量,测量的方法不对或使

9、用未经培训的人员测量等; 异常波动没有统计规律; 系统性因素引起的差异为条件误差。,是指过程能力与过程目标相比较的定量描述的数值, 即表示过程满足产品质量标准(产品、规格、公差)的程度。一般以Cp或Cpk表示。,4)过程能力(工序能力)指数, Cp适用于质量标准规格的中心值与实测数据的分布中心值一 致即无偏离的情况下, 而Cpk适用于质量标准规格的中心值与实测数据的分布中心不一致,即有偏离的情况下。 工序能力与生产能力有着本质的区别,工序能力是指质量上所能达到的程度,而生产能力是指数量上所能达到的程度,一个指质量,一个指数量。 当过程处于稳定状态(生产要素处于理想状态)时,产品的计量质量特性值

10、有99.37%落在 3(西格玛)范围内。,5)过程能力指数计算, 计算Ca值 (偏移修正指数) Ca值是衡量过程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公差中心值)的一致性,如果Ca值愈大,表明过程平均值偏离规格中心值愈大,过程能力愈差。 公式:, 计算Cp值(双向公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 Cp值是是衡量过程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规格公差)的程度,Cp值愈大,表示过程变异愈小,过程能力愈佳; 公式, 计算Cpk值(双向公差,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不重合情况下的过程能力指数)。 公式: 当质量规格只有上限单侧公差时:, 当质量规格只有下限单侧公差时:,6) 过程能力评价, 过程能力评价表, 过程

11、能力判断方法, 偏移指数Ca评价表,7) 案例 品检员A测量某型号齿轮的内径,此齿轮规格为:1001.0,收集数据如下,请计算出Ca、Cp及Cpk值。,计算结果:,1),2),3),4),4 .控制图,1924年 控制图由美国品管大师休哈特博士发明,因为用法简单,效果显著,在为质量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1932年 英国邀请休哈特到伦敦。讲控制图,英国人把它应用到工厂管理,比美国早。 美国、英国把控制图大量引进工厂,应用到生产过程中。 1942年 二战期间,美国强制实施控制图,为美国的二次大战立下汗马功劳。 1942年 日本邀请品管大师戴明到日本讲控制图,日本人将它发扬光大,运用到基层。 195

12、3年 台湾引进美国的控制图,在工厂广泛采用。,1) 控制图的简要说明,世界上第一张控制图是美国休哈特在1924年5月提出的P控制图(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当时休哈特采用了3个标准差来确定控制图的上下限,即我们通常说的3。控制图上有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和控制下限(LCL)。如下图。,0.200,0.100,0.000,0.300,UCL,CL,LCL,在现代质量管理中,随着客户和最终客户对质量的意识越强,对制造业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对控制图的应用也有不断的深化。所以在上图中最开始沿用的3也不断演化出4、5、6,甚至如美国航天局要求7或8。 摩托罗拉公司要求其供应商产品质量应达到6。

13、 下图是7和8示意图。,LSL,LCL,SL,CL,UCL,USL,3示意图,LS L USL,LCL,CL,SL,UCL,3示意图,过程不偏移Cp、K与不良率的关系表,上表的数据是一种理想值,但在实际工作及生产中,由于各种人、机、料、法、环、测等因素的影响,跑出控制界限的概率会增加,因此,一些学者就把这些因素考虑进来,又经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过程偏移1.5的理论,即在理想值的基础上假定实际过程中心最多上下偏移1.5。如下表:,过程偏移Cp、K与不良率的关系表,从功能上分,控制图可分两种,一种是解析用控制图,另一种是控制用的控制图。 解析用控制图是根据实际测量出来的数据,经过计算得出控制的上下限

14、值之后画出的,它主要用来初期质量的测定和监控,了解初期产品的过程能力。 控制用控制图是根据以前的历史数据,或之前产品质量稳定时的控制上下限,作为今后产品质量的控制上下限,它的意义在于用之前的控制界限来衡量近期的产品质量状态,如8月份的控制图以7月份的控制界限来判定,这样就可以看出8月份与7月份的质量对比状况。,2)控制图的数据收集,SPC应用在于收集原始的数据,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以最简单、直观、明了的方式表现,便于深入分析质量状况及预测问题。所以SPC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必须强调二项原则:真实、及时。数据的真实性:只有真实的数据才能反映真正的质量状况,不真实的数据分析出的结果肯定也不正确,易导

15、致决策者失误。数据的不真实性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品检人员不认真,根本没有通过实际的检验,只根据经验直接填写数据; 品检人员感觉检验数量太多,不愿检验到规定的数量,而只做一部分,剩下一部分就全都是主观估计值; 测量设备有问题,精度不够,需要靠检验人估计; 检验出来的数据不符合规格,人为地改写数据; 检验人员字迹不清,在输入电脑过程中输错; 抽样计划制定不合理,检验数据太少,造成分析无价值;数据的及时性:因为SPC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预测质量,因此,只有及时收集数据,才能及时分析,才可能预测质量,不良品都已经产生,所有的预测都无意义。数据收集分:计量值的数据收集和计数值数据收集。,计量值的数据

16、收集:按一定时间间隔抽取一定的样本,然后进行测量,再将测量到的数据记录下来。计量型数据具有连续性,故它的抽样计划与计数值有很大的差异。它通常根据产品要求,对产品的重要特性定时抽取固定样本个数。,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当前质量状况来确定抽样频率,产品特性越易检验或越重要,抽样频率通常越高,如果当前质量越差相对频率应加大一些。如果遇到生产时间较短,为了做直方图,也可适当加大抽样频率,常用的抽样频率为:每半小时、每小时、每2小时或4小时抽一次,每天抽一次为少见(一般出现在难检和质量较为稳定的特性)。抽样频率在初始阶段相对高一点,在过程中如发现质量受控较稳定时,可视情况酌情减少抽样频率,甚至放弃该点的计量监控。例如在第一个月,每小时抽5个;经过1个月的监控,质量已稳定,已经有2周时间是CPK值达到了2.0以上,可采用4个小时抽5个(注:一般不宜采用减少每次抽样数);又经过一个月,发现CPK还是在2.0以上,且没有大幅的周期变化的特性,则可放弃该点做计量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